恭喜教资考生!直接抄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整理完毕,考试稳了~

哈喽,大家好
距离教师资格证面试仅剩7天
林林整理了一份快速提高备考效率的通关宝典
速速前来领取吧

Part 01
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一般是5分钟
总共考察2道题
考官老师提问之后咱们直接回答就行
一般结构化提问有下面几种类型
↓↓↓
1 个人及职业认知能力
主要考察自我认知及岗位认同度。比如:你怎么看待老师这个职业?
2 专业知识能力
主要考查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逻辑能力是否清晰。
比如:你最欣赏的班主任是哪种类型?
3 综合分析能力
主要考查对某一句话、某个热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侧面查看个人表达能力及价值观展示。
比如:你如何看待“择校热”这个现象?
4 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主要考查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例:组织一次主题班会,你会怎么计划?
5 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主要考查对其他人的关系处理方式,比如和同事、学生、学生家长等。
比如:有家长找到校长投诉你,认为你教得不好,你怎么办?
6 应急应变能力
主要考查对于突发事件的解决以及应变能力。
比如:在你上课时,一个学生在传纸条,你怎么办?
具体答题策略也给大家整理好了
扫描二维码回复【结构化】即可

PART 2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备课时间是20分钟,试讲时间为10分钟,如果想要在十分钟的试讲时间里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就要利用好20分钟的备课时间。如何利用好备课时间?这里有几点建议
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备课能力呢?
一、了解备课的时间安排
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二、快速确定重难点
平时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练习针对自己的学科找重难点,然后与优秀教案对照看一下自己是否有遗漏的重难点,有了准确性之后,我们还要练习计时。逐渐缩短找重难点的时间,并提高准确性。找准重难点之后我们需要对整堂课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小组讨论、设置情境、问答法、实验法等。
三、学习把详案转换成简案
因为每一学科都有其特点,结合学科特点,将逐字稿式的详案,渐渐变成简案,因为一开始就使用简案会让新手陷入没话讲的情况,而先写详细的逐字稿再逐步熟悉减少形成简案,这样做的好处良多,一是可以锻炼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二是可以锻炼考生整理思路的速度和能力。
四、学习面对简案用自己的语言将每一部分连接起来
面对着一份简案,怎么能用语言把它们都串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有些句式是可以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有些句式则需要考场上的灵活应变。当然,非常重要的还是要多加练习,每次练习的最后阶段,都要试着拿着简案将自己的试讲语言串起来,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能力。
如何写好教师资格证面试简案,给大家准备了各学段各学科的面试教案模板,大家直接套用就好,还有可以帮助大家参考的使用案例哦。
PART 3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
答辩的问题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针对个人信息提问
2、针对教学设计提问
3、针对学科专业知识提问
4、针对职业认知提问
不同科目的侧重点稍有不同,这里总结了几个的考官最爱提的问题给大家展示,以语文学科为例:
(一)针对个人信息进行提问
这类主要通过询问一些关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大家。回答时注意:态度诚恳+答题内容与教育相关+如实相告
比如“家里有人当老师吗?”实事求是。可说明家里人或求学阶段的老师对你的教育观、教师观有什么良好的影响,再讲述一下未来的职业规划就行啦。
真题中出现过“哪个学校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有没有从事过教育相关的工作?”、“家里有人当老师吗?”、“有没有组织活动的经历?”等内容。
(二)针对试讲中的教学设计进行提问
陈述这种问题时思路要清晰,逻辑严谨,态度谦虚诚恳地向考官表述自己的教学重点,也可以再陈述下自己的设计意图或预期效果,并对试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主动的反思。
比如:这节课你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奇妙的克隆》)
【参考回答】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结合课文的主要特点及内容将教学重点设置为:结合文中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在试讲过程中,我主要围绕着课文中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说明方法。
(三)针对试讲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提问
回答这类问题需组织好语言,清晰流畅地回答;如果意识到在试讲中存在知识性错误或口误,大家态度诚恳且谦虚地进行改正就好了。
比如:请简单介绍陶渊明和本文的主要内容及作家情感。(《桃花源记》)
【参考回答】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集》,《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是其代表之作。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作家精神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作家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四)针对大家的职业认知进行提问
考官主要是希望通过了解大家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判断大家是否具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师德师品、自信和决心。只要应坚持虚实相济的原则,态度应诚恳,言辞不浮夸,就可以啦。
比如: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且工资又低的工作,你为什么想要报考教师?
【参考回答】
首先,可表达自己对教师工作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认知与理解;
其次,或结合自身实例或移花接木谈谈自己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所在;
最后,做出简明总结,阐述自己能自苦中体乐,坚持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