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怪录】卷二01尼妙寂
《尼妙寂》讲的是一个女子复仇的故事。故事(我写的不是原文翻译,并没有完全对应)如下:
尼姑妙寂,本来姓叶,是江州浔阳女子。最开始嫁给了浔阳的商人任华。妙寂的父亲是叶晟,和妙寂的丈夫任华在长沙广陵往返经商。唐朝贞元十一年,他们二人去潭州却没有回来。过了几个月,妙寂忽然梦到父亲,父亲披头散发,浑身染着血,对妙寂哭着说:“我和你丈夫任华在湖上遇到强盗,已经死了。因为你是一个执着的人,上天允许复仇。但是幽冥的想法,不允许表达清楚,所以我用隐语告诉你。如果你真能想清楚我的隐语并且为我们报仇,我也就可以瞑目了。”妙寂说:“隐语是什么?”叶晟说:“杀我的人,車中猴,門東草。”又见到自己丈夫任华,任华也像是自己父亲那样子,说:“杀我的人,禾中走,一日夫。”妙寂拍着胸口大哭,就被自己妹妹察觉到。妙寂哭着告诉了母亲,全家人都觉得很惊骇。大家默默念叨这两句隐语,却没有任何线索。去问附近有知识的人,也没能找到一个解答。妙寂就说:“上元县,那是一个舟楫交错的地方,天下的士大夫多会在那里休整。而且那里边上有瓦棺寺,寺里有一个阁楼,阁楼靠着山,可以俯瞰最好的江景。在那里游玩的人,都会去登阁楼看江景。我将要穿着尼姑服装去那里,寻找一个可以解答隐语的人。一定会找到这个有才的人的。”于是,妙寂就穿着布衣去了瓦棺寺,在那里做些打扫的工作,闲下来就靠在栏杆等待有才能的人。遇到看起来有才华的人那就去问人家。在那里呆了数年,也没能找到能够解答的人。
贞元十七年,辛巳年。有一个叫作李公佐的人,是从岭南贬官经过此地。李公佐神采俊朗,登上阁楼。妙寂前往请教,就告诉他自己的往事。李公佐说:“我向来喜欢给别人解答疑惑,更何况你遇到的冤屈是神告诉你的,我会为你思考隐语的。”李公佐走了几步,欢喜地招妙寂说:“我知道了,杀你父亲的人是申蘭,杀你丈夫的人是申春。”妙寂高兴得呜咽,恭敬地请教原因。李公佐说:“猴子,申生。“車”去了两头就是“申”,草下面写門,門下面写東,不就是“蘭”?在禾苗中走过,不就是穿田而过,也是“申”。一加上日再加上夫,就是“春”字。鬼神想要迷惑人,所以故意用隐藏起自己的言辞。“妙寂又悲又喜,自己都控制不住情绪。许久才掩面尊敬地谢过李公佐,说:“我知道了贼人的姓名,报仇就有希望了,运气好可以没有遗憾了。我一定会报答您的大恩的。我没有其他的东西,只能在诚恳地侍奉佛,为您祈福。”妙寂再次谢过李公佐后就离开了。元和初年,泗州普光王寺有人讲解经书,僧人都会前往参加。四方车辆前来,寺僧、尼姑都在交流心得,就像是集市一般。有一个尼姑,眉目俊朗,好像是李公佐之前认识的人,每每走过都会看李公佐,好像有什么话要说。李公佐将要离开,这个尼姑忽然说:“你在贞元年间是不是不在南海做官了?”“是的。”“那你还记得我吗?”“不记得了。”妙寂又说:“我是在瓦棺寺向您请教隐语的人。”李公佐这才想起来,问妙寂:“找到贼人了吗?”妙寂说:“从我明白了隐语的含义,就换上男人的衣服,改名为士寂,在水上做事。过了几年,听闻蕲黄之间有一个申家村,就前去那里。流转一段时间,听说村子西北边有一个叫作申蘭的人,就去他家低价做工。申蘭很高兴就就同意了。不久就听说他弟弟叫作申春。我就恭恭敬敬地做事情,但凡是我可以做的,不管轻重都做了,从来不等一会。申蘭很器重我。白天就和佣人一起工作,夜里住在其他地方,因为怕被他人识破自己是个女子。过了几年,我依然努力做事,申蘭越来月器重我,仿佛我就是他的子嗣一般。他兄弟二人,要么耕种,要么跑商,要么在武昌放牧,家中的琐事就委托我了。趁机检验他家中的柜子,多半是我自己家的东西,我还见到了我的父亲、丈夫穿的东西。我记下了。但是他兄弟二人没有一起在家,我害怕抓了一个放跑一个,就这样过了几年。永贞年的重阳节,两个强盗喝醉了,我这才跑去告官,抓了他二人。经过审问,他二人认罪,伏法。等到他二人死了我才回乡,侍奉母亲。母亲死后就去了佛教。天宫寺尼姑洞微就是我的师父,也就是刚才讲经的那个人。我啊,就是一个女子,想要复仇,谁也不能动摇。这才遇到了你解释我梦中的隐语,方才可以复仇。我没有办法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只好虔诚地侍奉佛为您祈福了。”李公佐觉得惊奇,为妙寂作了传。
大和庚戌年,陇西李复言在巴南游历,和进士沈田在蓬州相遇,沈田说到奇异的事情,就用传记给他看,看完就记下来了。记录怪异的事情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加进来了。
故事结束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妙寂当真是一个有勇有谋、有血性的奇女子。
说她有勇,孤身一人寻仇;说她有谋,两个人都抓住了;说她有血性,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那可不是通信技术发达的现在,那个时代,说了再见可能就是永别。
她自己孤身一人,在那些无人可以解答隐语的时间里,她又是不是曾经无数遍想要放弃?不,她没有。她只是安静地等着下一个人,希望可以解答自己的困惑。在那个与仇人同一片屋檐下,她又是否想要报官想得发疯?她也没有,她想的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仇人。
原文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血诚复仇,天亦不夺,遂以梦寐之言,获悟于君子”。这就是这就是我学到的。其他人呢?大概在访求未得就已经放弃了,或许某天想起来只是感叹“我曾经…….”来安慰自己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