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赚300多万!号称中国“最会赚钱”的虎门大桥这波亏大了~

这些日子,虎门大桥刷屏了,不是因为堵车,而是因为异常振动,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虎门大桥是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于1992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

虎门大桥的修建,使得人们从东莞、深圳及粤东地区到达珠海、中山、江门及粤西地区不用绕行。从行车距离上来说,缩短了120多公里,对广东省的经济以及珠三角的经济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二十多年来,虎门大桥见过的大风大浪不计其数,正面硬刚超强台风“山竹”也丝毫不怵,因为虎门大桥设计之初就能经受住15级台风的考验,不过,这次仅仅5级微风,虎门大桥怎么就“慌”了呢?

01.
经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由于特定风环境条件下,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产生桥梁涡振现象。

什么是涡振?全称“涡激振动”,是由“卡门涡街”现象引起的。
出现卡门涡街时,漩涡交替产生并脱落,因此交叉产生变力,从而被绕流的物体会产生振动及噪音。当交变力频率和物体的固有评率接近时,便会产生共振现象,使得振动加剧。振动会使周围空气发出声响效应,比如风吹过电线发出呜呜声,就是卡门涡街的结果。

举两个例子:
1、迎风飘扬的国旗动态能看出卡门涡街的存在。

2、从太空中观测到的卡门涡街云。

这种现象首先是流体动力学家西奥多·冯·卡门在实验室中注意到的,当流体遇到圆柱形阻流体时,会从阻流体两侧剥离,形成交替的涡流。
提到冯·卡门或许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提到他的几个得意门生,大家应该都认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三大院士的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都是冯·卡门心爱的亲传弟子。

说回卡门涡街,当漩涡脱落的评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近时,就有可能引发物体的共振,美国的塔科马海峡大桥,就在上个世纪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吹垮大桥的风不过8级(17.2~20.7m/s)而已。但它在风中诡异扭动的画面,却广为流传。
像一颗海草海草海草,随波飘摇。

然后,GG~

02.
这次虎门大桥出现涡振现象正值检修期间,为了防止车辆撞击,在桥梁两边临时放置了一些水马,本来经过气动外形设计的桥梁,流线型的外观被破坏,当特定风吹过桥梁时,产生的涡流作用在桥面上,引起振动,如果振动频率刚好跟大桥的共振频率接近,振动幅度就会加大。

简单点讲就是风从和桥平行的方向吹过去,因为桥上下不是一样平,所以风吹过产生的力不是一样大的,可能桥面上的力大,桥下力小,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桥发生了摇晃。

在及时撤掉水马之后,桥面振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5月9日晚间,虎门大桥进行了40余辆车的荷载试验,结果发现桥面仍存在一定的涡振现象。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原同济大学风洞试验室主任、当年虎门大桥主桥风洞试验的参与者宋锦忠教授在接受《财经》采访中表示:
桥很安全,车开上去涡振会更快消失,因为车流会破坏形成涡振的条件,如果车多了,桥重了,断面外形变了,桥就不振了。
03.
那么虎门大桥“停摆”这么多天,对大家生活影响生活影响有多大呢?
数据显示,虎门大桥从1997年到2000年,3年累计通行汽车2320万辆次。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经增加到3.94亿车次。2016年,虎门大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约14.19万辆次,是设计车流量的1.77倍。
在当地“谈虎色变”这个词还有其他的意思:要走虎门大桥就感到害怕,因为太堵了!
我曾亲身体验过被虎门大桥堵车支配的恐惧,那真是......一言难尽。

据越秀交通基建于今年7月份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虎门大桥日均收费车流量约10.38万辆次,同比降14.0%。路费收入约6.79亿元,同比降19.1%。虎门大桥半年收入就有6.79亿元,难怪被称为“最赚钱的大桥”。
而且,这一数据还是今年4月份虎门二桥(南沙大桥)竣工运营后,对虎门大桥分流的结果。
如此算来,平均每天的通行费接近380万。
不过损失通行费是小,两地居民出行、物流经济受影响是大,希望兢兢业业服务二十多年的虎门大桥能早日恢复通车吧~
THE END
文: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