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失手打死偷瓜乞丐,次年瓜地竟长出大瓜暴露罪行
古代,瓜农发现大瓜被乞丐偷吃,怒不可遏,失手打死乞丐,将之埋于瓜地。第二年,瓜地长出一个更大的瓜,是一般瓜的三四倍大。一官差得了热渴以10个瓜价格买走,回去打开一看竟多是殷红血水,乞丐被害案终于浮出水面。
明朝,湖广黄州府有个地方叫黄圻嶛,盛产西瓜,有一农民以种瓜为业,精心浇灌,呵护备至。有一年,园中结了一个很大的瓜,农民留心看管,打算孝顺给村里财主。

一天,他拿着锄头去地里,看到有个人鬼鬼祟祟在瓜地,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乞丐在偷瓜吃,他仔细看了看,正好不见了那大瓜。而乞丐早已打开了那瓜,连壤连子在那乱啃。
瓜农怒不可遏,抡起锄头就向乞丐砸去,乞丐立马倒地死去。瓜农吓懵了,慌忙锄开一块瓜地,将乞丐埋了下去,又将泥土铺在上面。他所幸乞丐无家人,没人找他讨命。
第二年,他的瓜地长势更加喜人,仍然结了一个特别大的瓜,抵得个一般瓜的三四倍那么大。瓜农很是喜爱,不肯轻易采摘它。
有一天,县衙有个衙役得了热渴症,需买大瓜清解,就让买办衙役四处寻访,后来找到瓜农处,又进瓜地选摘,终于找到那个大瓜,就以10个瓜价格买了下来,送到衙里。

衙役大喜,见这个瓜大得异常,就邀集了众衙役一同来剖瓜。但是当打开瓜时,却瓤水乱流,大家失望地说:“可惜这大瓜了,竟然是烂的。”
当大家再仔细看时,吓得瞠目结舌,原来满桌的鲜红瓤水,竟发出一股难闻的血腥气。大家惊呆了,赶紧跑去告诉了县令。
县令道:“其间必有冤事。”
县令就叫那买办衙役来问:“这瓜是哪来的?”那人答:“是一个老农瓜地里的。”县令说:“他怎么养出这么大的瓜?你叫他来,我要问清楚。”
那衙役不敢怠慢,赶紧去叫瓜农来。县令问:“你家的瓜为何长这么大?其他的瓜也都这样吗?”
瓜农答:“其他的都是平常的瓜,只有这个不知为何长这么大。”
县令又问:“往年也结过这么大的瓜么?”
瓜农老实回答道:“去年结了一个大瓜,只比平常的略微大些。只是今年这瓜大得很是古怪,我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
县令笑道:“这必是异种,它的根想必与众不同。你速速带我去,我要看个究竟。”

县令当即带了一众衙役到了老农的瓜地,又叫瓜农给他指出结大瓜的地方。
县令叫人用锄头挖下去,看看它的根究竟是怎样的,没掘多深,就见到瓜根在泥土中,但却像种在什么东西上。待扒开土一看,却是一个死人的口张着,根就是从里面发出的。众人大惊,再用锄头挖开看,一个死 尸出现了。
县令又叫人挖开看他口中,满口还有瓜子。
县令立即叫人绑了瓜农,又喝问死尸是怎么回事。瓜农自知无法抵赖,只得把去年乞丐偷瓜、自已将之误打死埋于地下的事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县令说:“难怪瓜瓤里多是血水,原来是冤气所结。他一时屈死,膏液未散,滋长出一棵瓜苗。谁知我衙中人得渴病拣选大瓜,这冤情才水落石出。乞丐虽贱,生命则同,就算偷窃,不该死罪,却可赔偿。”
于是将瓜农以殴死人命罪投入大牢,之后瓜农死于狱中。

钰姐的观点:
以上故事中,瓜农种得一大瓜想孝敬财主,没想到被乞丐偷吃了。那时他愤怒得恶从胆边生,竟一锄打死乞丐并将之埋于瓜地。没想到第二年那地方竟结出一个超大瓜,更巧的是此瓜被衙役买走,终于这场冤情才水落石出。
其实,即便瓜农的瓜被乞丐偷吃了,乞丐也罪不至死,最多予以赔偿。而瓜农在愤怒之下失去了理智,竟一锄要了乞丐的命,而最终瓜农也为自已的冲动行为埋单,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
试想,如果瓜农当时能冷静正确地看待偷瓜行为,也不至于后来东窗事发,背上殴死人命罪。与其说后来衙役得大瓜令乞丐冤情大白,不如说是人们对天理昭彰的一种美好愿望。
天理昭昭,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坏事的人总有一天他的恶会被清算,恶行定会有恶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
因此,冲动是魔鬼。谢觉哉说过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人和兽的区分,人有理性,兽无理性。”这句话简单直白又好懂。的确,人是有理性的,如果冲动暴虐,那与动物何异?
很喜欢马克思的这句话:“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又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与大家共勉。

还有,任何时候都不能漠视生命,即便是乞丐,他们的生命也与我们的一样,都应该得到同等的珍视。文中瓜农除了冲动外,还有就是轻贱了乞丐的生命,这才犯下大错。
关于珍惜生命,“鉴湖女侠”秋瑾说得好:“芸芸众生,熟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这就是说:天下的人,谁不爱惜自己生命?当珍爱自己生命到了一定程度,他就会得到升华进而热爱每一个人。
我想这才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吧。因此,我们要爱惜生命,珍爱他人,爱每一个人,爱芸芸众生!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