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较无聊的专栏
为避免争(bei)议(pen),特设此专栏用于相对枯燥的背景科普以及说明视频观点的来源出处。
预判一下,先讲一下部分本期可能被质疑的内容。
1.关于白登之围匈奴兵力及人口的考辨
首先明确匈奴的定义,匈奴具有民族和国家的双重含义,在冒顿单于之前,匈奴是指草原上的一个普通民族,和东胡,月氏,坚昆,丁零等部族并列。但自冒顿单于一统草原之后,匈奴从一个部落变成了一个国家,所以此时的坚昆人,东胡人以及所有被征服同化的部族都可以称作匈奴人。而本文所说的匈奴人口及兵力,是指后一种情况,即匈奴国内所有部落及人口的总和。
视频的x分xx秒提到匈奴骑兵四十万是因为史记匈奴列传明确记载了此时匈奴骑兵有四十万,(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史记匈奴列传)基本学界所有关于匈奴军队及人口的争议都来自于这条记载,部分学者认为此条有误,四十万为虚数,所以汉初匈奴军队有十至二十万,人口为50-100万不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此处记载无误,所以汉初匈奴军队有四十至五十万,人口为200万人左右。这里阐述一下我采信史记记载的原因。
首先史记在史实的记载上非常可信,多有本被后世所质疑的记载被证实的记录,少有被证伪,如殷商及其谱系的记载是与出土文物基本上是完全吻合的。再有孙膑兵法等.特别是考虑到在史记成书的这段时间,汉境中存在着大量匈奴人,甚至很多匈奴出身的人本身就是汉的统治阶层(如公孙敖,金日磾等)匈奴不同时期的人口这种基本信息对汉和太史公应当是完全透明的。
在楚汉争霸的同时,匈奴击败东胡,月氏,兼并白羊,楼烦王,此时匈奴军队有三十多万。(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在汉刚刚击败项羽的时候,匈奴又兼并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家,人口和军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此时匈奴的军队应有40-50万人左右。
在汉六年冒顿单于的入寇中,匈奴来得应当是倾国之兵,这一方面是冒顿单于为了炫耀武力,以求更好的讹诈汉朝,获得更多的岁币。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汉与匈奴的初次接触,匈奴对汉军的战斗力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为了保险起见,所以冒顿单于多带了部队。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因为冒顿单于担心新征服的部落有不臣之心,担心自己出征后被偷家,所以干脆令他们倾巢而出,这样其他部族即便有什么想法也无所施展。
关于匈奴人口的另一旁证在于其对手/武力征服地区的人口,以月氏和西域诸国为例,月氏在三番五次被匈奴击败之后,还能组织起十多万骑兵,可见匈奴的军力的强盛,而汉书详细记录了西域的人口及兵力分布情况,整个西域共有人口两百万,兵员共五十万。西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是被匈奴所征服统治的,匈奴不仅会从西域诸国征兵,还会设立僮仆都尉收取财税,考虑到匈奴对月氏的碾压之势以及对西域的控制力度,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少兵寡的政权能做到的。
这就是我采信史记记载的原因,汉六年的汉匈之战,匈奴来犯的军队有四十万,此时匈奴总军力应在40-50万之间,总人口在200万上下,当然学界对此也有不同意见,反对的原因有三个,我会在之后的视频或专栏阐述为什么这些反对的原因不成立。
2.关于地图的一些补充说明,地图基本是基于出土文物墓葬以及史书记载画得,可能和其他版本的地图有所差异,比如根据西方史料,大月氏应是在公元前131年左右西迁的,但根据史记记载,大月氏于汉文帝时期(约在公元前165年左右西迁至阿姆河流域,视频中地图采信了史记的记载。其实游牧民族的疆域,特别是边疆地区是挺难画的,因为他们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就导致了他们生活的居无定所,再加上生活在这里的部族忽降忽叛以及史料的缺失,所以只能根据史书中只鳞片爪的信息结合出土文物和学术研究画一个大致的范围。如果你看到其他的匈奴疆域和我视频中所画地图不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3.关于匈奴武器装备及农耕的说明
20世纪至今出土的匈奴墓葬和古城遗迹完全推翻了匈奴武器装备落后的刻板印象,国内外对此研究的学术论文有很多,密歇根大学教授的《Proto-Urban Establishments in Inner Asia: Surveys of an Iron Age Walled Site in Eastern Mongolia》,俄罗斯学者的《Iron age societies of Western Transbaikalia: Reconstruction of diet and lifeways》国内单月英教授在《匈奴墓葬研究》中对伊沃而加匈奴遗迹的考察以及khustyn-Bulag遗址的出土都能说明当时匈奴是一个冶铁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主要使用块炼铁法这种偏向欧洲以及中亚的炼铁方式,并不依赖中原的冶铁技术,匈奴与当时大汉的武器装备大致等同,都是以铁制兵器占绝大多数,并不存在很多人科班印象中的武器代差。此外,根据俄罗斯学者对于外贝加尔湖匈奴遗址群中对于匈奴骨胶原中碳和氮的测算,发现匈奴并不是一个完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也有别的生产生活方式,这里卖个关子之后两期讲。
4.关于汉军兵力人数及军费占比
视频中这段内容的引用出处是黄今言等教授的论文,很多人应该会很震惊于为什么汉时军队规模能有近百万人,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汉和后世朝代的兵制不同,汉实行的是普遍义务兵制,基本上所有成年男性都有参军服役的义务,其实不止是匈奴,汉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虽然汉也存在一定数量的职业军人如羽林军,但大多数汉军应为平民百姓,在服役两年后便会归乡务农,这与后世朝代并不相同。
关于军费所占财政比例,其实百分之34这个数字并不严谨,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数字是根据30万边兵计算得出的,而在武帝时期可能远高于此,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汉还有一部分财政收入是粮食,而军队所消耗的口粮约为汉粮食收入的15%,这个占比并不及财政收入的百分之34,所以汉朝边军军费开支与财政收入色实际占比是不到百分之34的,应在百分之30左右。但在战争时期,则显然远高于百分之30。
5.匈奴遗址及吉尔吉斯斯坦祖先
视频19分钟的匈奴诸王的辖区范围主要参考林幹教授的《匈奴史》
(1) 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
(2) 犁汙王及温偶駼王的驻牧地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以北一带。
(3)姑夕王的驻牧地在匈奴东边,约在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锡林郭勒盟一带。
(4) 左犁汙王咸的驻牧地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部一带。
(5)日逐王的驻牧地在匈奴西边,与今新疆连界。
(6) 东蒲类王的驻牧地在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
(7) 南犁汙王的驻牧地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及准噶尔盆地以东一带。
(8)於王的驻牧地在今贝加尔湖一带。
(9)右莫鞬日逐王比的驻牧地在今内蒙古旧长城以北,西自河套、东至河北省北部南洋河以西一带。
(10)左伊袟谘王的驻牧地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
(11)皋林温禺犊王的驻牧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满达勒戈壁附近一带。
(12)句林王的驻牧地在今内蒙古居延海北约六百公里处。
(13)呼衍王的驻牧地在今新疆吐鲁番及巴里坤湖一带
关于吉尔吉斯斯坦祖先是匈奴右谷蠡王李陵,很多知乎网友以为是国人自嗨,但其实不是,这是由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阿卡耶夫执政时提出的,这或许与政治上去苏联化有关,但匈奴时至今日仍对吉尔吉斯斯坦存在影响。
6.关于韩王信的心路历程
我编的
7.参考资料
以下是部分参考资料,还有很多我懒得复制粘贴了,毫不夸张的说为了这个系列我看了国内外上百篇学术论文。(虽然也有不少学术垃圾),不过不说别的,至少你看完我的视频以后去别的历史论坛或者知乎贴吧跟人对线肯定是包赢的。到时候记得回来给我点个赞投个币,谢谢啦!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桃红巴拉的匈奴墓-田广金
陕西神木县出土匈奴文物-戴应新
论轮台诏-田余庆
呼鲁斯太匈奴墓-塔拉
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黄今言
人种学上的匈奴、鲜卑与契丹-朱泓
论匈奴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乌恩
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张德芳
西汉时期汉人流落匈奴及影响-张元城
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荣新江
西汉将军制度述略_张金龙
汉官丛考——以实物资料为中心-郭俊然
试说刘邦“白登之围”与汉匈“和亲”的开始-刘光胜
白登之围新探-张晓磊
从“白登之围”到“马邑之谋”的汉匈和亲_张惠玲
论匈奴僮仆都尉“领西域”“赋税诸国”-王子今
前张骞的丝绸之路与西域史的匈奴时代-王子今
匈奴“僮仆都尉”考-王子今
关于西域都护与僮仆都尉问题的质疑-刘锡淦
如何诠释边疆——从僮仆都尉和西域都护说起-李大龙
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及统治措施-屈罗木图
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郭丽
秦汉西域史研究的匈奴视角—...授《匈奴经营西域研究》读后_陶然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王子今
简论秦汉军制的特点及其影响_黄今言
西汉时期匈奴人口数量研究-郭承道
八十年来秦汉军制研究述评-孙闻博
匈奴发展史研究-闵海霞
匈奴地区的中原人口及汉匈关系-王庆宪
中原人口逃入匈奴及其受到信任使用-王庆宪
匈奴盛时其境内非匈奴人口的构成-王庆宪
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冯文勇
“西域”的概念及其内涵-田卫疆
匈奴墓葬研究-单月英
《秦汉官制史稿+第一编》安作璋+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