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传·序

《杨森传·序》
——36岁退休的拦马书生
从今天开始,我要在我诸多的视频里新开一个系列:一个长篇连载的视频有声小说。这部小说呢,最早是用钢笔写在备课笔记上的。开篇那一年呢,是在1998年。当时我正在念高二。高二的下学期,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呢,曾经在家休学了整整一个学期。在家休学的这三个半月里,我就开始写了这部长篇小说。后来因为班主任的努力,我又回到了学校。度过了整个的高三学年,并顺利参加了高考,考取了第一志愿,进入了大学以后继续来写。到了大二的下学期才完全的杀青,文字版总计是66万字。
这部长篇小说呢,主要是以男一号叫杨森的同学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为主线的。杨森同学在现实之中是有原型的,他比我大两岁,今年呢,已经42周岁了。但小说里的杨森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里面当然呢,少不了作者我的影子和经历。所以杨森的原型实际上是两个人。那么杨森呢也是一个化名而已,原型的真名啊,十分的土气。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这里啊就不提了,而且小说里的杨森呢本身也是一个后改的名字。因为他不想再跟自己的父性,他觉得自己的父亲是自己的人生之耻。改名换姓啊,完全是一种报复心态。
杨森的生身父母呢,是生活在东北某个省会城市的普通工人。但跟我的原生家庭不同,杨森的原生家庭十分的不幸福,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他父亲有外遇,导致其父母离婚且彻底了撕破了脸皮,再也没有复合的可能。一直到今天,他父母都70多岁的人了,依然没有复婚。二老闹到这个地步,双方其实都有责任。在杨森只有两岁的那一年,他的身上出了一件影响了他一生的大事,或者说是灾难。
话说好巧不巧,那一天哪,偏偏是一个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本是一家团圆的时刻,40年前的那一天,只有两岁的杨森跟着父母一起在农村的奶奶家准备过夜——守岁。农村的灶台呀,很矮。两岁的杨森爬上了灶台,脚下一滑,躺进了准备煮饺子的滚烫的大锅。因为啊,他后背先入水的,所以他当时整个后背的皮肤瞬间就被烫熟了。当时呢,他还是穿着很厚实的棉袄和棉裤的。沸腾的开水,瞬间浸透了他的棉衣,侵入了孩子稚嫩的皮肤。当时烫的孩子是哇哇大哭,十分的痛苦。这哭声啊惊动了全家,等大家七手八脚的把孩子从锅里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全家都失去了理智,还是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杨森的小舅第一个反应过来,抱着杨森就往村里最有名的那个中医大夫家里跑。 跑到大夫家里的时候,那个大夫也在煮饺子。看到孩子烫成这个样子,年夜饭都没法吃了,赶紧用剪子把孩子身上的棉衣,棉裤全都剪开。把已经烫熟的稚嫩的后背皮肤暴露出来。当时的那个惨状连见识多广的大夫都看不下去了,赶紧让自己的老伴迅速的制作了淘米水,用淘米水慢慢的从孩子的身上浇下去。把孩子皮肤里的热量带走,然后呢再迅速的用杀鸡剩下的鸡骨头。在炉子上焙干了,平铺在孩子熟透的皮肤上,把溃烂的脓水吸干。算是当时能做到的急救措施吧。那天晚上,大雪风村,村里仅有的一辆汽车都无法上路,只能用这种土办法来救急。等路上可以通车的时候,已经是两天之后了。这时候才能把孩子送到百里之外的大医院来抢救。
虽然大医院的待法对这次土法的紧急救援给予了肯定,保住了孩子的一条性命。但也让大医院束手无策的是,孩子背上的皮肤永远都无法复原了,经过一系列的救治。虽然孩子的命保住了,也没有引发大面积的皮肤感染和败血症,但小小的年纪。他几乎整个后背的皮肤都已经彻底的毁掉。医生说,即便以后科学发达了,也无法实现植皮。
杨森后背的烫伤痕迹,我是见过一次的,非常的触目惊心。怎么形容呢?脖子以上是好的,穿T恤衫的时候可以完全的遮挡住。但颈椎以下两个肩膀的内侧一直延伸到后腰这一大片,都留下了类似于火山喷发之后凝固的熔岩那种凹凸不平的样子。甚至你可以在那起伏叠荡的伤疤的缝隙里窥见到里面暗红色的肉,就像是盐分里面还没有熄灭凝固的岩浆一样。有的地方还能够看到里面流动的脂肪层,反正呢,我是不敢直视第二次的。不光是他的后背,孩子因为当时穿着棉裤。棉裤也是吸足了开水的,下身的皮肤啊也受到了影响,被一度怀疑再也不可能有生育能力了。不过呀,后来事实证明根本无碍。
好好的一个孩子突然之间变成这样,家里的人呢,就开始互相数落,互相推脱责任。老人说两个做父母的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年轻的一对父母呢,埋怨老人家里没有做好对孩子的保护措施。家里因为这件事情对骂了一年不得太平。孩子杨森在五岁的时候啊,孩子的父母正式提出了离婚。而且呢,都表示拒·绝·抚·养这个孩子。即便法院判了,判给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呢,还是拒绝抚养。
没办法,孩子只能一直寄养在姥姥和姥爷的家里。就在杨森六岁半那一年马上就要进入小学的时候,他的姥姥姥爷呢也不幸在同一年相继去世。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断定:这孩子命太硬了,克人。家里其他的长辈都拒绝继续抚养他。
就在长辈们决定要不要把孩子送到福利院的时候,杨森的小舅,也就是当年那个第一个反应过来,抱着孩子就往村里大夫家跑的那个小舅,他站了出来。表示自己一定要倾其所有把小杨森抚养长大成人。他的这个决定啊,让全家长辈议论大哗。因为这个小舅当年不过也就是21岁。他甚至都没读过大学,技校毕业找了一个根本不靠谱的工作,收入不稳定,还是一个单身,根本呢,也没有养孩子的经验。但为了表决心呢,小舅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结婚,也不会再要自己的孩子,自己会努力赚钱把孩子养大成人,而且说:“你们这些长辈都不愿意承担长辈的义务,那么我呢大小也算是一个长辈吧。我愿意把我的小外甥带大”,而且意志表现得极为坚定,甚至啊,因为他的这个决定。小舅跟他自己的父母都常年的处在绝裂的状态。
他小舅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这里面呢有一个隐藏的情节:他的小舅,其实不想组建传统家庭,但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表示过。而且他当时呢已经跟自己的男性伴侣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多,两个人呢彼此的惺惺相惜。多年的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感情还是非常稳定的。小舅那个朋友比小舅要大几岁,工作稳定,收入呢,在当地也算是第一阵营的了,而且工作的性质很特殊。说白了就相当于文职的007,所以这个人呢有着双重的秘密身份。这个人呢,也顺利的接纳了杨森,进入自己的生活,杨森从小就称呼他为自己的大舅。管自己的那个小舅呢,叫二舅,而且一直就这样叫了30多年。要问杨森为什么不管他们叫爸爸呢。其原因呢很简单:这两个人谁都不愿意当妈妈。而杨森的生父呢,也一直都活着,再管别的男人叫爸爸也不太合适。但也就是。这对所谓的大舅和二舅,偏偏就是把杨森培养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孩子。取得了哪怕是一对普通世俗意义上的父母都难以实现的成就。
因为杨森后背上的缺陷呢,是给他的身体带来了重大隐患的,他的两个舅舅啊,怕孩子身体不好或者寿命不长。从接手杨森的那天开始,就着手让孩子锻炼身体。他大舅啊带着这孩子每天的跑步,踢足球,打篮球。还送到区体育队打乒乓球,还把孩子带到朋友的健身房,从小就进行逐级的系统的力量训练。把自己当年接受到的特别训练的手段都逐步的用到了杨森的身上,包括什么散打,擒拿,反追踪,变装打扮,甚至还带孩子去实弹射击场过瘾,还教孩子开车,还可以单手开车,还可以单手开倒车。他大舅啊,不光这方面的业务好,还是一个学霸,文化课无敌,精通四国语言。所以等杨森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四门外语。各门文化课,在大舅的补习监督之下,也都均衡发展,十分的优秀。身体素质呢也比同龄的孩子要强悍的很多。
在锻炼身体这方面啊,当年用淘米水和鸡骨头救了杨森一命的那个老中医也有参与。多年来啊,老中医一直对自己救下的那个小娃娃耿耿于怀,因为孩子当年太小了。他心里始终放心不下,虽然老中医的行为在大家的眼里是一个功臣,没有人会埋怨他半句,但老中医自己心里过意不去那个坎。在得知杨森后来长得一直都还不错,还通过二舅的引导之下见了杨森一面,那个时候啊,杨森恰好已经七岁了,念小学一年级。老中医再次当面检查了一下小杨森脆弱的身体,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把自己毕生所学都用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把杨森打造成自己的亲传入世大弟子。
要问这位老中医还有什么本事呢,那就要从他年轻的时候说起了。这位老中医啊,本是河北人。是著名的武学家,形意拳大师郭云琛的弟子。在那个最动荡的年代里,他徒手摔死过两个鬼子。因为犯下了人命,就跑到东北来躲,然后呢,就在东北扎根,娶妻度日。然而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也曾经教过几个徒弟,但都因为徒弟们不能吃苦,没有坚持下去,都放弃了。没有后代,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弟子,这在老人家的心里一直是个疙瘩,但突然发现七岁的小杨森资质非常不错的时候,就萌生了要把这个孩子打造成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的想法。同时呢,也是为了给小杨森续命。因为杨森后背上的伤啊,相当于给了这个孩子整个身体一个重创。老爷子特别怕这个孩子命不长,于是呢,就想用拳法来治疗这个孩子的根本。
按照老爷子的理论来讲,道家的拳法,其本质并不是为了打别人,而是为了打自己。什么意思呢?所谓的有疾在腠里,也就是病症在皮肤表面的时候,用热敷和膏药就可以治疗。如果病灶在肌肤的深处,在筋骨之间呢,用热灸和针石也是可以治好的。那么如果病灶啊在内脏,通过汤药的服食也可以进行治疗。可是,如果病根深入骨髓骨缝甚至在血管筋膜里面,那么就只能通过打拳来治疗。所谓道家的拳法其本质是打自己,说的就是这层意思。只可惜啊,世人呢,都学歪了,有了本事之后呢,第一反应都去打别人,去争强好胜。这其实都是道家拳的副作用。
而老爷子在看到七岁的小杨森脾气秉性都非常平和的时候,就决定了一定要给这个孩子以真传。以最最基础的打坐站桩开始,教小杨森道家拳的根本。筑基数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再逐步地教小杨森各种形意拳的拳法和兵刃。因为形意拳的本质是尽可能的一·击·即·中,没有必要给予二次打击的前提下,绝不补刀。这种毫不花哨的,短,平,快的核心思维,从小就植入了小杨森的认知和底层逻辑。所以小杨森呢还是少年时期的时候,为人处事就十分目标明确,而且干净利索,这为他的学业呢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文武互补,相辅相成。
不光如此,小杨森因为从小就有着系统的武学基础,小肌肉群的控制十分出色,以至于杨森写字非常漂亮。他对手指,手掌,手腕和手臂的控制十分的精准。为此呢,老爷子还特地给杨森找了一位书法老师。这位书法老师还是前书法家协会荣誉会长启功的弟子。书法老师的父亲呢,跟我书生的爷爷是邻居,两家的院子仅有一枪之隔,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在一文一武两位师傅以及大舅的三重加持之下,小杨森从七岁到十七岁这十年的成长路线可谓非比寻常。要问他二舅在这期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按照世俗的意义来讲,那作用可大了。杨森他大舅啊是体制内的;二舅啊,正相反,是走商业路线的,又卖房子又卖车。我名下的一栋房子就是杨森他二舅卖给我的。所以这些年里,他二舅钱赚了不少,在物质这方面给了小杨森充足的后备力量。所以在三个师傅,一位金主的加持之下,杨森,18岁那一年,他很争气地以701分的高考成绩考取了国内某第一阵营的高等院校。那年高考的总分是731分。
所以杨森正式的故事就从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背景离乡准备去北京读大学开始的。在大学生活这四年期间,杨森本以为自己可以顺利的混过这难熬的四年,赶紧毕业,然后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活得让自己的大舅二舅和一文一武两位师傅都能以自己为骄傲,给自己这条来之不易的生命和四个长辈以一个满意的交代。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也就是在四年里,他接触到的老师,同学,室友,还有一个万年不遇的机遇,彻底的改写了杨森的命运。杨森呢也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校园搅得天翻地覆。以至于,而今20年过去了,无论杨森本人还是记录下这段往事的我,至今呢都无法彻底释怀,哪怕是完全的直面现实。要问那四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四句诗可以高度概括,那就是——文武之道造化丹,假他明性案如山,浑身处世驭人功,且看扬森释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