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客/瓜分/稀薄/斗兽棋
作为一个消费者,
就是眼看这菜市场这个商品种类,从五花八门,走到既要保持丰富,又吃力不讨好的时刻。
作为一个消费者,
当我有且仅仅想买一棵白菜时候。
可供我选择,
单单从线上挑菜上有—
美团
1,优选
2,从美团外卖进入买菜区
饿了么
叮咚
朴朴
京东
1,京东合作一小时内送货上门(京东到家)
2,京东超市
淘宝
1,天猫超市
2,淘鲜达
拼多多买菜
叮咚
朴朴
各种团长
线下
楼下菜市场,
附近有口皆碑较为便宜菜市场
商超。
生鲜小店
途径区域菜市场。
沃尔玛等大型商超
不下三十种办法,全方位式布局,
他们所争夺的市场,仅仅是想买一颗白菜,可支付能力不足一百元的普通人。
市场被瓜分了,获客变得稀缺。
不仅出于互联网的角度,还是菜市,商超的角度。
营业变得困难了,
但根本不是租金这一个单一的问题,
而是,
客人被瓜分,变得稀薄。
每一个普通人不过是尝鲜一样,打一枪换一炮,今天河南烩面,明天天津煎饼。
专注一个摊位,定点消费,这个模式遇不可求。
但是每一个商家,却都得围绕一个驻点,却要摆了十二分精神。

客源可处寻
遗憾的是,他们客源,不再是方圆三里内有固定收入,能煮饭,有固定厨艺需要的人了,
随着家庭模式的分崩,西瓜都得切块销售。
我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用老方法,给消费者画像,社会收入是变动的,
是因为有家庭责任,才会准备那么多蔬菜肉类。
很遗憾,不少城市是移民城市,而且是按区域的,同样一座城,不同街道消费力截然不同。
这意味着,
他们更需要一人食
他们一个人就是一个家。
他们没有办法预留多一个劳动力处理食物。
以前家庭聚居,肯定有一个劳动力腾空,要不就是轮着腾空劳动力,
这太奢侈了,做不到。
也就是老套路失灵了,这和他们收入无关,是和自身劳动力剩余相关。

那么客源是不是找不移民城市就可以呢。
不移民城市是没有那么大消费欲。
因为城市来来去去工作固定,很难产生今日冷面,明天刺身的唐突感。
而且稍微大一点消费,很多人会看在眼里,这固定消费圈子很容易传播出去。
客源
始终还是在几个大城市找,相互厮杀,相互折磨。
今日斗兽棋又轮到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