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4届华政刑诉法考研经验-非法本复习三个月第六名上岸

2023-04-29 00:24 作者:华政震川考研  | 我要投稿


24届华政刑诉法考研经验-非法本复习三个月第六名上岸

本文由作者授权独家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号,谢谢!


本文特色和标签:

1.非法本

2.3个月上岸

3.超级效率学习方法

4.编口诀

5.选择大于努力

6.效率

7.高分

8.政治和英语学习要点



一、基本情况


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未报名法学辅修,无法学学习基础;英语已过六级(562分);政治方面,高中是文科生,故而有一定基础。大家可以在和我做一个对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理性看待本文关于备考的经验。

一战我选择的是社会法学,初试总分394(政治74、英一80、专业课130、法综110);二战改换刑事诉讼法,备考周期三个月,初试总分378(政治73、英一81、专业课127、法综97),并列第6。有基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在较短的备考时间内如何系统记忆不算过多的专业课内容;②其他各科备考经验;③其他事项。


二、专业课备考


用到的资料包括:震川的精讲、冲刺、专业课真题、模拟题以及一部分新增新修的热点。

两次备考中,就专业课学习方面,我都以较短的备考周期(保守而言不超过半年)在内容不算太多的专业课(量化标准为冲刺笔记不超过150页)记忆上取得了尚可的结果,总结其共性,一言以蔽之:微观上删繁就简,宏观上把握体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口诀化记忆。

具体来说,以刑诉专业课为例,我将其粗略分为两部分:理论知识与重点法条(并非是说法条不属于理论知识,分类依据后面会提到)。

就理论知识的背诵,一是要微观上提炼关键词、形成口诀简化记忆内容。口诀的编写以精简、押韵、工整为原则(参考背诵诗词、文言文),①可以参照震川资料上已经有的部分,但对于这种现成的捷径,务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必要时可以做改编。以精讲笔记第二章中“弹劾式诉讼模式”为例,震川已经编好的口诀为:不告不理、地位平等、法官消极(概括了其三个特征),很精简,但我想稍作修改——“弹劾奴隶封早期,不高平等官消极”,增加了口诀对应的主体内容,可以双向联想,七字一句在我的整体框架内也不突兀。②如果涉及的理论内容较多,机构的口诀不够精简或者并不十分适用,那么就涉及到自己编口诀的实操。

以精讲笔记第一章“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为例,涉及两部分八个小点,粗观之文字量在两百左右,即便是资料上的口诀,也有五六十字,且多参差不齐。我在结合资料口诀的基础上,将其改写为“证据程序高效率,机关分工权行制;结构原则标公正,弥补创制限实施”。我将以前两句为例浅谈编写逻辑,对应的知识点即刑事诉讼法的工具价值,笔记原文为:“①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实施刑法的国家专门机关及其职权分工;②刑事诉讼法保证专门机关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的统一;③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运用证据的规则,保证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④刑事诉讼法…;⑤刑事诉讼法…”。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刑事诉讼法”一次反复出现,对于这类在同一级内容里多次出现的词,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忽略,这也是资料上的口诀缩减记忆量的方法之一;二是合并处理,如第②点中,“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我就将其合并为“权(力)”行(使)/制(约)。

到这里大家可能也看出来了,在我的口诀中通常只用三到四个字总结一个小的知识点,甚至对于第③点我只记了“证据”二字,这样的记忆方式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凝练;二是如何展开。凝练,即提取关键词,部分技巧前文已述,即在资料的口诀上做本地化改编,那么改编或者说简化要从哪里入手呢?删繁就简又要删掉哪些保留哪些呢?简而言之,不影响答题踩分的都可以删掉,可以通过联想来补充丰实的也可以删掉。

在具体的操作上,以第①点和第②点为例,分别代表了保留关键词的两个主要思路:关键的名词与重要的动词。就第①点而言,我们可以从直觉上判断记忆的重心在后半部分,即“国家专门机关及其职权分工”,前半部分的删减逻辑是:①“刑事诉讼法”作为重复出现的主语,可以忽略,依据前文已述;②“明确规定”作进一步拆解,“明确”作为很模糊的副词,可以说在最终答题中能不能答出来不会影响得分,换而言之几乎不可能是踩分点,“规定”是常见的、可以替换的且并不具备专门含义的动词(与第②点相区分),也就是说即便记不住,在答题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本能地联想到用这个词或近义词作为过渡;③“实施刑法”本质上是对于“国家专门机关”的限定,一方面通过刑诉法本身作为程序法的特点,可以反向联想到对应的实体法即刑法,另一方面,如果实在想不起来,大可以用“有关”作为替换,大家可以尝试替换进去,会发现基本不影响核心语义的表达。而对于后半部分:①“国家专门机关”,可以参照前面的第③点,“国家专门”是对“机关”的限定,改换成“有关机关”完全可以,因此这六个字的核心点在于“机关”;②“职权分工”,这里其实记忆“职权”或者“分工”都可以,理论上来说“职权”应当是更靠近得分点的内容,但只要最终能够从口诀出发,较为完整地表述出主要内容,记忆哪一个都可以。

用同样的逻辑来看特征的第②点:“刑事诉讼法保证专门机关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的统一”,易得核心语义为:(权力)行使和制约的统一,这里我之所以总结为“权行制”,一方面因为“权(力)”重复出现,另一方面“制(约)”是比较容易押上韵的字,可以与第四句的“限实施”对应方便记忆,在实践中,比较容易押韵的韵母主要有“i”、“an”等。但要注意的一点是,押韵的本质是为了方便记忆,不必为了强求押韵甚至增加记忆量。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口诀本身是高度抽象的表达,答题过程中绝不可能以这种方式作答。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记忆口诀,还要能够对其作“二维展开”,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这实际上也是在检验是否真正理解、记忆了知识点的重要途径。

二要把握宏观体系,比如说通过思维导图辅助学习:①导图不必拘泥于形式,电子版/纸质版均可,初期可以用震川资料上的导图做参考来辅助记忆,中后期应当做到遮挡住一部分能够默写出余下框架的程度;②导图不必做得过于细化,有大致框架即可,甚至一两个关键字足矣,同样可以参照震川专业课精讲的导图。对于第①点,我想就记忆、复述知识框架作一些展开。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是成体系的,知识点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如果能够把握住这种联系,我们就能够比较轻松的记忆框架。我在这里提供一个粗略的方法论仅供参考,即从一个概念的“上下”“左右”“前后”出发以作发散。“上下”即上级概念与下级概念,以“审判管辖”为例,其上级概念即“管辖”,下级概念包括“级别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左右”即相近的概念,如“审判管辖”与“职能管辖”之间的关系;“前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时间上的沿革,如“纠问式诉讼模式”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在笔记中提到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某些特征,这种“继承”就是从时间维度的前后联系;二是空间上的承接,比较直观的就是一审、二审、再审、复核审。而具体如何发散更方便理解,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还是需要大家结合自身实际以作考量。


重点法条是专业课的最后一块拼图,法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并非对所有内容都一视同仁,刑诉法条及其解释以及热门新规,条款数以千计,文字以万为单位,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取舍。对于新修的法条、新规涉及的法条、热门的法条尽可能完整准确记忆,比如说《刑诉法》第十五条关于认罪认罚从宽的规定、《取保候审新规》的关联法条,在答题中,如果能够准确定位、完整记忆,大可以“某法第某某条规定:……”以显示专业功底;如若记得不熟或是没有把握,则可以用“有关法律规定中指出:……”这样的表述给自己留一些余地。


三、法综备考


用到的资料包括:震川的精讲、冲刺、法综真题、模拟题以及新增新修的热点。

众所周知,华政法综范围之广、记忆量之大可以说是令人发指,但是对于其中的大多数课程,都可以套用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口诀+框架的模式来应对,具体而言,对于法理、宪法学、中外法史、刑民两诉、经济法以及刑法总论部分这类主要考察记忆的学科,都是适用的,具体实操部分不做赘述。

对于民法以及刑法分论部分,更注重理解与运用,如果是没有法学基础而又想要在这两科得分,就需要水磨工夫。就我个人而言,因为二战备考过于急促,对这部分内容选择战略性放弃,仅背诵了冲刺笔记内容。从当下这个时间点来说,还是建议大家全面备考,如果理解确有困难,可以选择报名机构的课程以作辅助。


四、政治备考


资料:肖秀荣客观题小册子(知识点提要)、1000题、肖四肖八、其他名师的模拟题与押题卷若干、历年真题等

就政治客观题备考而言,如果是高中政治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基本没有必要听任何一个老师的任何课程(限于目标分数80以内),一战的同学可以直接上手《知识点精讲精练》,边看边刷第一遍1000题,对于错漏的部分记在《知识点提要》上或者自己另作笔记,刷题轮次因人而异,保守建议至少从头到尾全面刷两遍,至多不超过三遍,对于疑难易错题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多做几遍。对于模拟题要理性看待,作为查漏补缺的工具是合适的,对于因偏、怪、生僻考点而失分的不必过于在意,结合历年真题可以发现此类问题鲜有出现;二战的同学可以直接看《知识点提要》,刷题轮次如前所述,但全面刷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降低。

政治主观题以肖四为主,可结合徐涛的小册子(《考前预测必备20题》)以及腿姐的有关讲义作补充。背诵方面同样要兼顾精炼与效率,不可死记硬背,也不要有口无心,如果能够理解前文关于专业课的背诵技巧,那么这部分也不足为惧。


五、英语备考


资料:历年真题、王江涛高分写作、石磊鹏老师的网课

暂不论大小作文,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同学(保守量化标准为已过六级),基本没有必要听任何一个老师的任何课程,大可以在每天背诵一定量单词的基础上直接上手真题,通过实践中的错漏,再按需反向去看对应课程的笔记(是笔记而非课程,可以直接搜整理好的资源,大多数考研英语的网课用三倍速播放都是浪费时间)。单词的记忆量因人而异,前期不低于每天一百个为佳,可以用墨墨背单词在闲暇之余、分心之时多背一些以提高效率、增加专注度。

对于大小作文而言,如果时间充裕,备考流程清晰(备考安排可以参考刘晓燕老师的有关视频,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变动),可以在听石磊鹏老师作文课的基础上结合王江涛老师的书,在背诵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模板。如果时间仓促,可以参考市面上的一些通用模板作一定程度的改写。就我个人而言,二战时在最后一段时间总结出了若干通用模板就匆匆上场,如有机会将来或单开一贴详述如何临时抱佛脚。

六、结语和其他


1.关于专业选择。“选择大于努力”并非一句虚言,至少结合我个人的备考经历来说有其合理性根基,专业备考难度的关联因素有很多,包括专业课内容、招生人数等等,如果各位同学尚且处于选择专业的迷茫期,还是建议审慎决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多收集信息,听一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2.备考效率问题。不必强求学习时长的纸面数据,学习和睡觉相同,十几分钟的有效睡眠也许胜过几个小时的半睡半醒,关键在于效率。这也是我这篇经验贴的立论核心所在,学习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但是高效的资源、方法可以走得更快,震川的资料上有一句话我深以为然:“考研=毅力+方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此也再一次感谢震川考研编写的优质资料为我省去许多工夫。


收集:震川考研编辑:小楠学姐


往期好文 | 震川考研,专注华政考研第10年


24届华政刑诉法考研经验-非法本复习三个月第六名上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