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研究中把握心理研究
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研究的对象就是人和人做过的事。提一个不恰当的说法,如果以历史学这个标准来划分人群,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造历史的人,另一类是编撰历史的人。创造历史的人是绝大多数,凡是人,就会有生活,生活经历就是创造历史的过程,伟人如此,普通老百姓也如此。伟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只是在于作用的大小而已。当然,历史作用是有正反性的,有的人对历史起正面作用,有的人对历史起负面作用。编撰历史的人只占少数,他们的作用是把创造历史者的事迹记载下来,这是第一层面;进一步的层面,就是加以褒扬或者批评,肯定其正面作用而否定其负面作用;再深入一步的层面,就是通过考察与类比而总结经验与警示教训,通过分析与归纳而厘清规律与探索动向。那么,创造历史的人与编撰历史的人这两类当中,哪一类更重要呢?当然是前者,前者是社会的中坚。不过,二者其实难以分割,前者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历史;后者虽然用笔(如今大多用电脑了)书写历史,但是书写出来的作品会影响前者的思想,所以也在间接地创造历史。像我这样的分类,当然并不恰当,也没有意义,更非曲意强调历史工作者的作用,只是想把问题讲清楚而已。
历史既然是由人创造的,而人是有性格和感情的,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体会和认识会不一样,至少在程度上会有差别吧。这种差别或许能产生蝴蝶效应,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社会。人物越重要,影响力就越大;人物越不重要,当然影响力也就越小,甚至接近于零。相对而言,重要人物的性格更显独特,情感也更为复杂,在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带上个人的心理因素,从而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才会出现不少出乎意料的偶然事件,而偶然事件又难免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乃至结果。所以研究历史现象应该把当事人的性格和感情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形成的观点可能更合乎人之常情,更能令读者相信,而且历史人物也能够表述得有肉,有血,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