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Phigros官谱主排键段判定线表演的调查及个人结论
一,调查原因
最近兴趣不算很高,继续学习rpe的兴趣还在,却心意难为,就打算先学学理论。
又偶然发现一个现象,发现不少自制不光在游玩性上不及官谱,就连他们苦苦研究的特效,也弗如远甚,似乎总是在不该出现表演的地方出现表演,主排键段表演杂乱,过分花哨。
想学学排键,或者是考虑考虑排的是否合适,都被这些表演干扰的不轻。
于是我就在想,既然大部分人都在参考官方的表演,也都那么愿意在谱面里塞上一堆表演,那么官方在自己的谱面里塞了多少表演呢?
调查表演基本上大家都做过了,于是打算调查更基本,但又不那么基本的东西:
主排键段的判定线表演量。
好在这个目标很好实现,毕竟phi只有144首歌曲。
二,统计结果
评判标准:分为七个等级
0 没有任何特效
1
2 少量表演【一根表演(视觉上),或多根线缓动(透明度较高)
3
4 中量表演【2,3根判定线表演并且不属于高速闪动,或多根线缓动(透明度较低)
5
6 大量表演【多线快速移动,大量闪动的判定线
键【代表键型表演
键型表演:以任意一种键来进行的表演
排键段:在这里,我把区别于以表演而非游玩为主的段落称为排键段。
主排键段:称连续多个小节需要连续打击8分音符的,并且相较本曲其他段落打击频率更高的段落为主排键段。
(为方便理解不采用术语,写几个在这里统一规定)
本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请谨慎参考
黄色标记为该谱面对应段落表演为键型表演
蓝色为较大量及大量判定线表演
注意:统计的是主排键段不是全曲!判定线表演只包括能看到的,透明度为零不考虑!
想要更多有趣的结果可以自己去看表或者自己做一个表。








大量表演谱面统计:

三,个人看法
对常驻的没有争议的部分旧谱以及新谱共161张谱面进行统计,其中在主排键段出现大量有一定持续的表演的谱面有17张,占总比例的10.55%
2.0以后的新谱,修改谱面仅包括重写大改谱面,共61张,其中符合大量主排键段判定线表演的谱面有9张,占14.75%
在这17张谱面中,有1张16级谱面,4张15级谱面,6张14级谱面
在8张16级谱面中,也仅仅有迷宫是有大量判定线表演的谱面。
在39张15级谱面中,更是只有4张符合,比例更低。
结果实际上是符合预期的,但比例比我预想的还要低。
我一直在想,现在phi自制视乎出现了卷表演的现象,甚至卷到连主排键段都写上一堆判定线表演真的好吗?
看这统筹出来的数据,这个十分之一的比例可以说低的可怜,是不是我可以认定一个事实,就是主排键段不算适合写判定线表演,甚至扩大一点来讲,不适合写绝大多数表演。毕竟这些段落就连一点看起来极具观赏性的键型表演都少的可怜,甚至很多时候,连最底下的判定线都静静的躺在那里。
或许这听起来有些反直觉,但如果你挑几个数值为0-3的谱面来看看,一定会发现这种情况。我还可以更进一步的说,有的时候,不少休息段的主判定线也并没有在动,也没有任何表演。
似乎听起来更加反直觉了,但事实就是如此——官谱可以在游玩时候看到的动效其实比你脑海里认为的要少。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其中的根本原因很简单:
以游玩为一切的首要目标还是要保证足够的观赏性?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写在上面的数据之中了——音游的非附加(SP类)谱面,首先要玩起来好玩,保证采音合适,排键优美,再去考虑额外的观赏性。如果你不认同这个结果,可以认为我的数据不可信,那你可以自己制定一个标准去把全部谱面看过一遍。我想,答案不会相差很远。
现在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在主排键段写较大量的判定线表演?
或者说,为什么官方一般不在主排键段写较大量的判定线表演?我在这里首先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实际上没有表演的主排键段落中,大脑仍然认为谱面足够灵动呢?
其实答案依旧简单,有张力的排键,爆发段,或者一些看起来不明显,但写起来非常麻烦的键型微动,键表演,都会让谱面看起啦更加有灵动的感觉。这里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前两者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这种感觉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游玩的时候,人的大脑就只能注意这么多,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大脑就只能注意那么多,所以与其写大量表演干扰,不如好好写好排键,调整好键的入场,点缀一点随着重拍入场的一两根判定线。
实际上,因为大脑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处理的动效是有限的,所以有时候根本没有必要写。
接下来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官方谱面的表演看起来这么震撼?
而使用了同样动效的自制谱面却没有做到一样的效果呢?
其实答案又一样简单,用桃花源记里的话来说就是: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情绪的铺垫,对上忽然出现的大动效,对比之下肯定会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
当然,这和合适的富有承托主题的动效一样有很大关系,提前暗示,符合歌曲的轻量效果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的特效写的一塌糊涂——假如在一个情绪舒缓的曲子中写激烈闪动的判定线,只会让人疑惑;在一个与旅行有关的曲子里弄一个黄键十字架,那更是令人汗颜。实际上,写那些最普通的闪动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重要的是游玩的人体会到歌曲的感情。
学会表达合适的情绪是写谱的进阶课,我还没有到讨论这个的时候。那是后话。
探讨最后一个问题?判定线表演和键型表演在一个谱面中应该是作为什么样的存在呢?
除去那些为了承接谱面引导的表演,我该写一些什么呢?
我时常在考虑,如果我要写一首歌,仅仅是因为他好听就一时兴起去写吗?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没有理解到歌曲的情感表达的话,那是一定无法写好的吧。
如果我连段落安排,排键都没写好的话,那这个“故事”也无从下手吧。
我想,很明白的一件事,就是:它就应该是故事里的那一条线索,是叙事的武器,是谱面的画龙点睛。而不是那些无病呻吟的辞藻。
PS:统计完已经很晚了,如果后面的个人理解表述有什么问题还请谅解,欢迎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