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抽丝剥茧——苇名真的那么弱么?

2020-09-17 19:41 作者:侠之物语  | 我要投稿

上回通过对只狼中人物的部分形象的追根溯源,研究了苇名与内府一战中,出场的各路原型。其实本质上只是为了一点,游戏和现在不能彻底划上等号。实际上,看了上篇文章,大多数人也应该明白了,所谓的原型探究,多数并不能提升玩家对只狼剧情的理解,只是宫崎英高顺手的neta罢了。这篇文章将放弃原型考究,转而通过对文本台词等等信息的研究,通过战国常识以及逻辑,来分析苇名这个国家

苇名的基础条件

和芦名的对比

苇名源自芦名,这个应该是火星人都该知道的信息了。游戏中苇名的发音——Ashina的本意是芦名,并不是苇名。但实际上苇名与芦名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实际上苇名的地盘应该是不如历史上的芦名的。与其是不如,倒不如说是完全相反,芦名位于会津盆地,资源丰富,在古代由于这里是太平洋岸与日本海岸的连接点因此各种文化都交汇于此,有着极其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土地为中心,水稻种植旺盛,种植了越光大米等,是日本屈指可数的谷仓地带。

而苇名方面呢?根据开场cg,苇名国地处山林深处,天守阁也是依山而建,甚至周边就有陡峭的悬崖。铁屑的说明又提到了苇名土地贫瘠。剧情中人物无不透露着米很宝贵,可见大米的产量之低。结合苇名一直被内府称为乡下,苇名应该就是地处群山林立的一个偏僻角落,通商、经济等各种指标,应该都是不甚发达的。

不过天(宫崎英高)不亡苇名,给了苇名一个特殊buff,那就是这片土地异常古老,以至于吸引大大小小的神明来庇佑苇名,因而反而让苇名有着与众不同的实力。还有别扯什么日本八百万神明,在游戏里只有苇名八百万神明,而且大多数都已经消亡。

你以为宫崎英高是参考芦名设计的苇名,实际上在宫崎英高看来,设定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樱龙残渣


食物

结合设定集与灰烬团的说明,苇名处于日本北方,且气候偏寒冷,多雪。这种深山多雪的环境并不适合种植大米之流,所以变若子口中的米格外珍贵,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这对于有了杂交技术的现代,这种问题是不存在的,江南古代被称为鱼米之乡,但如今东北大米才是最能打的。再根据铁屑的说明,苇名土地贫瘠进一步减少了苇名的米的产量,也限制了苇名的人口。换个说法,大概苇名需要通过经商,从外地购买,这也是导致狼不知道米的正确做法的原因之一。当然就算是其他地方,也并不能说米不珍贵,这其实反而算是宫崎英高考据的地方。战国时期因为袁隆平等人还没有出世,所以就算雨水充足的地方,水稻的产量依旧是不够的。加上战国极高的赋税,能吃上大米的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怎么说也得是个武士了。至于平民,能用稗子和野菜果腹,能吃饱就不错了。说了这么多,这里只是为了提出第一个观点,许多人认为狼没吃过米,就认为苇名人均闹饥荒,这点是错误的。反而是在源水的庇佑下,苇名的植物也存在一定的变异,比如柿子,明显和普通柿子不同,能为人体补充血气,甚至能用来制造太郎兵这种战力。加上狼身为忍者,所处环境更不可能是养尊处优,不知道米的正确做法,更是合理之极。

灰烬团
柿子

还是回归食物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游戏中穴山支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探苇名武士需要什么。窃听盐大将可知,苇名缺盐。这个其实是必然的,苇名地处深山,自产的盐想必只有山盐,自然满足不了战时所需。就算是平时,也未必不需要从外地进口。所谓战火开启,苇名已经阻断了大多数通向苇名的道路,寻常的商旅也不会前往苇名做生意,自然会缺盐了。但实际上解决方面依旧很简单,就是通过经商来弥补,游戏中也正是如此。实际上盐的消耗,就算用于伤口处理,用量也不会很大,还是一个比较好处理的问题。

铁矿

接下来来说说,矿物资源。铁矿。首先根据铁屑的文本说明,毫无疑问,苇名的铁矿资源异常丰富,所以原则上,凑一队西方的铁罐头队伍是很容易的,当然游戏里没有。至于原因,大概是因为实际上日本铁矿稀少,根本不可能会想着去做铁罐头吧,更不用说去普及工艺了(其实就是宫崎英高的失算)。另外,从磁铁的文本可以得出,正是因为苇名的铁矿过于丰富,所以向苇名国之外的地方出售铁矿也成为苇名重要的收入来源。磁铁或许苇名之外的地方也有,但绝对稀少,只能靠苇名进口。至于更高级的金刚屑,即使在苇名,也只有久远的土地才能采到。换言之,除了苇名,其他地方,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明恩泽,不存在这种柔韧而坚硬的金刚屑。金刚屑必然是苇名特产。

可以说苇名在铁矿这一块,得天独厚。

磁铁屑
金刚屑
铁屑


财力
想必研究剧情的人,必然知道忍者猎人口中提及的,苇名不发工资,他要跑路这件事。但苇名真的那么穷到发不起工资了么?实际上隔壁穴山通过高价兜售食盐,大发战争财,而后又转卖亡者的装备武器,大赚特赚,而这些钱正是苇名方面给的。实际上从第一次窃听忍者猎人就知道,忍者猎人对苇名的形势并不看好,所以苇名方面又怎么可能完全信任这些没有忠诚度的雇佣兵呢?不发忍者猎人的工资,无非就是忍者猎人这种雇佣兵携款跑路罢了。当然实际上这位戏精忍者猎人,对苇名反而是仁至义尽了,就算最终打算逃跑了,但如果遇到了敌人,依旧会大吼一声,为苇名而战。

还有一个体现苇名财大气粗的地方,就是豢养了一大批苇名剑客(蓝衣武士),这群人是兵农分离的代表人物。兵农分离是织田信长提出的思路,兵农分离指兵与农相互分离,所谓兵,就是指的武士,而农是指农民,但在绝大多数战国大名辖下,这两者并不是能够截然加以区分的。实际上也是到了丰臣秀吉时期,才初具雏形。单独豢养武士增加了对大名所在辖区的财政压力,基本上一个势力的财力越雄厚,相对应的,他手下独立豢养的武士就越多。作为威震诸国的苇名流武士,无论是数量和质量必然都是不少,光是剑术异常卓越的武士大将,至少就有8人,其中三人带有姓名。(根据攻略书,山内重侧是游戏里有且仅有的组长,主城那位虽然外貌一样,但是是侍大将,也就是武士大将。)那么相应的,普通苇名流剑客的数量,必然是武士大将的数十倍以上。有数百位常备高级武士的势力,财力必然是不弱的。至于负责守备的下级武士,数量则是只能更多了。

最后就是天守阁的规格,苇名天守阁的规格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大阪城的天守阁的,除了带望楼的主阁以外,还连接辅助阁楼,整体上都快成一个四合院了。这种级别的天守阁,别说少见,有没有都不确定。大阪城的天守阁和苇名的相比都有点相形见绌。当然主城大门有条大路,直通天守阁这个操作,在逻辑上是很迷,不过是游戏性需要罢了。此外,正门也搞了个类似塔型天守阁的玩意儿,不过这个和主城的一比,逊色许多就是了。

不过苇名能有钱,也基本上是因为苇名有矿。

苇名四合院
苇名主城
天守阁正面
正门塔型天守阁


士兵

我们只是异类,且弱小的民众。 当然会被蹂躏,被强迫顺从。 在漫长的岁月一直如此……连祭祀源之水都不被允许。 哈哈哈,那种狼狈样…… 

游戏内由于数据和招式的差异,内府的部队对苇名部队有相当大的压制,甚至一心也提及苇名只是弱小的异类,但真的是这样么?

首先,质量方面。根据一之念珠,苇名流武士的战力是毋庸置疑的,是远震诸国的水准,不说超越,也至少向武田赤备这种精锐部队看齐的,一般部队是不可能作为他们的对手的。当然内府征讨苇名,也没有派出一般部队,而是派出当时最为精锐的井伊赤备队。此外,在苇名城邑和主城多处都可以看到有死之荣的旗帜,苇名武士的斗志或者说士气。也是相当得高的。

不过苇名的财力还没有阔到只需要苇名武士就够了的水准,依旧还是要采用农兵。而且从城邑的部队配置来看,农兵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至于农兵的水准和士气,实际上主城的松本大将已经用苇名众这个称谓来调动士气了,当然在开战初期,他们的士气确实也不错。不过随着护城河被攻破,内府的斥候和孤影众潜入,部分人员就只会溃逃了,和死战的蓝衣武士差别极大。当然也有誓死守卫苇名的,比如终局白蛇那座桥上的士兵,在劣势的情况下,依旧向敌人的大本营突击。

实际上苇名流只是让苇名众更加强大,强大到威震诸国。在苇名流诞生之前,苇名就不是什么弱国。根据药丸的文本,药丸在古代战争中就有使用,向世间显示了苇名的不倒地位。从平安时代到战国时代,各个势力此起彼伏,而苇名不倒。实际上自从樱龙降临之后,苇名天灾人祸是连绵不断的,先有淤加美入侵,后有田村入侵,内部还有源水异变。根据漫画和删减台词,曾经侵占了苇名的田村主膳,被设定成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实力,本身战力也很高,有着上洛的野心。而组织上洛的比如今川义元、织田信长、武田信玄等等,哪一个是易与之辈?其实就简单从体型来看,田村,也比蚺蛇重藏之类的稀世相扑手之类的,高了好几个量级,怎么也得是boss级的罕见强者,也正是因为一心能够斩杀这个级别的高手,所以才能让一心震慑内府20年。

赤备侍大将vs武士大将,其实看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都知道苇名方是有专门的debuff,来降低苇名势力的输出的。那么回过头来,苇名武士大将和赤备侍大将的武力,究竟谁强谁弱?苇名武士大将除了不会居合,苇名流的招式尽在掌握的,尤其是一字斩,直接演化成了一字斩N连,对苇名流的造诣是相当地高。而且部分招式被弹反后,会有迷之快速反斩。反观赤备侍大将,与取巧的赤备披风侠不同,赤备侍大将反而是势大力沉,一力降十会的打法,感觉就是凭借年轻力盛来击败对方。尤其是独有的突进撞击,将力量这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仅仅从武技上,赤备侍大将<赤备披风侠<武士大将。但是从战力上,明显宫崎英高偏向了赤备侍大将,主城两位赤备侍大将与武士大将的对阵,武士大将被赋予了debuff,双刀本身数据不错,所以未改动,而喷火侍大将,却特意消除了抬手准备动作,可以直接喷火,导致武士大将必败的局面。强行解释所谓的debuff,就当苇名众在这段时间与内府斗争中,都身心疲倦,导致战力下降了吧。

一之念珠
药丸

但是相对地,在数量方面,苇名的前身芦名在与伊达决战的时候,曾经动员过接近2w的部队。按照正门战场战损:苇名士兵阵亡105人,赤备士兵阵亡43人,接近2.5:1。赤备全军只有4000人,按照这个战损比,这哪里是去灭苇名,分明是想把自己的精锐拿去白给,还灭不掉苇名。没了精锐,纵使苇名灭了,其他的大名恐怕也得不安分了。鉴于大多数人,可能对战国士兵数量完全没概念,可能觉得2w只是毛毛雨,这里举一个例子,决定战国局势走向的关原之战,德川家康直接管辖只有3w人,而他的对手石田三成直辖更是只有8千人,名义上的首脑毛利也只有1w5。如果苇名部队的数量能够达到两万人,德川必然是以联军的形式进攻苇名,而非仅出动自己的嫡系部队。

但是比较尴尬的一点,又在于按照惯例计算,目前苇名侍大将这一级别的人,七本枪(7)和武士大将(8)明面上出现的就有15个。以底线计算,如果一个侍大将管理500人的话,那么苇名的部队数量至少也是6500人。如果把七本枪作为更高规格的部将处理,一个人管辖数个武士大将,那么苇名的兵力能募集数量超过芦名,也就是达到两万人,也不是不可能。这就出现了非常有毒的一点,就算是比较高的动员能力,每万石500人,两万人就是40万石。而统一尾张的织田信长直辖才42万,而且还是尾张比较肥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一般情况,万石只有两三百人,那么苇名的石高数量可以接近80万,整个尾张的石高数也才60万左右。这样一个大势力被叫做乡下真的合适么?又是哪门子的土地贫瘠?德川又怎么敢只派出自己的嫡系部队?但实际上一方面因为苇名土地贫瘠,会限制人口上限,另一方面十余年前的龙咳会进一步地削弱了人口,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口的

就算考虑到苇名有矿,必然会有征召浪人和雇佣兵。通常对于有矿的势力,出战人数几千上万就不算特别难,会有比较高比例的雇佣兵和浪人出战。但实际上苇名出现的雇佣兵的数量是非常稀少的(游戏中有且仅有忍者猎人一人)。

同样回过头去看赤备军方面的侍大将,也就是死侍装甲的。主城一位双刀,两位喷火;城邑大桥附近一位双刀;虎口一位喷火;河源田前面至少有一位喷火,一位双刀;怨鬼所在位置则有两位双刀,一位喷火。那么德川方面出动的侍大将,至少就有10位,那么所带领的部队至少就有5000以上。由于内府势力庞大,那么每个侍大将所管理的士兵数量,恐怕只会更多。而且战场上也不能排除已经阵亡的侍大将,那么数量只会进一步提升。实际上虽然会让部分喜欢扯德川卧虎藏龙的人失望的是,德川赤备队的第一任首领井伊直政也不过是区区一个侍大将而已,而他管辖的井伊赤备队的人数则为4000人,后续更是成为统领万人的侍大将。当然井伊直政本身就是位特殊的侍大将,按照他统辖的士兵数量为标准的话,就算是德川内府也凑不出来。

只能说宫崎英高压根儿没往这方面想,那么能够作为参考的,只有修罗结局CG了。可以明确,苇名在晚上被修罗击杀的人口包括平民在内,也就是数千人。这里面应该包含赤备军、孤影众、苇名部队和平民。

根据永真的台词可知,赤备军是知道了一心的死讯之后才大规模进攻的,换言之,这数千人并未包含赤备主力。

继续分析,此时苇名处于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之间。那么这数千人应该包含孤影众和赤备披风侠在内的数百内府军。至于为什么要说数百,这群人完成了在整个主城架设梯子,突破苇名主城的护城河,击杀守将松本,击溃守护护城河的部队,并进一步击杀留守天守阁的所有寄鹰众,这要是没数百人,办得到么?这还是考虑到孤影众人人都是高手的情况下。但是数目显然也不可能过高,普通孤影众在剧情中的战力,不会太弱,毕竟偷袭武士大将也是他们的任务之一。当然这也是剧情割裂的地方,随便一个孤影众都有苇名流顶端的武士大将级别,那样的话,苇名流武士也配威震诸国?要合理化,只能是暗杀,而不是游戏里的暗杀小兵,之后硬刚武士大将。

剩下的平民问题,首先毫无疑问部分平民还是待在城下或者主城的,比如穴山和伊之介母子等等,以及黑狸口中提到的孩童。苇名具体有没有部分人提到的将一般平民都迁走这个操作呢?游戏中完全没有体现,有或是没有。实际上作为一个游戏,还是寄予过高的期望了。有或是没有,苇名的战力会有极大的不同。实际上按照游戏表现来看,更趋向是没有,最多就是平民自行溃逃,逃不了或者不想逃的,就留着原处了。

这里取极端,假设这数千没有平民,那么在内府和苇名的战争开始前能够多少呢?三之念珠里面提到苇名武士的尸骨已经堆积如山了(吐槽下,其实战国时代普遍伤亡率都不算高,倒不如说古代战争都那样,溃败得快),相当于在利用火牛前,苇名武士的伤亡率已经很高了。就算取一个很夸张的数值,伤亡率50%,那样苇名武士的整体数量也就是数千X2。

说到底,根本没法分析,方差太大,就从个人而言,偏向于苇名只有数千不过万的部队,几百个剑客,十几个武士大将。不过嘛,游戏显然没有考究这方面的东西,怎么想都是不合逻辑。实际上从游戏性来讲,苇名有几十个武士大将丝毫不过分,毕竟普通孤影众都可以击杀大将了。只要孤影众不nt,必然重点在偷袭暗杀苇名要员,到时,苇名岂不是不战自溃?要合理化,要么是武士大将的数目众多,要么实际上孤影众并不怎么能战胜武士大将,只有少数偷袭得手。

三之念珠

科技

苇名方面,又诸多神明庇佑,所以出产的铁矿要远胜于其他地方的铁矿。不过很奇怪,苇名有神铁,且并没有产生神器。在火药方面,与南蛮有交流的内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在武器科技上也远胜于苇名的黑色火硝火枪,以及蛇眼的黄色火硝火枪。甚至,在进攻苇名时用到了内府在进攻大阪城时,所用到的大炮。不过从灵活性来讲,还是蛇眼的大炮更优化一些,不过对使用者的体力以及精度,要求比较高。至于赤备喷火兵确实科技,但是从逻辑上讲,这玩意儿只适合烧城灭地,单兵作战要被社保的。蛇眼的散弹枪也是玄学科技,单柄就是火枪,一堆合在一起就是散弹,科技岂是如此不便之物?不过出于游戏性需要,铁炮要塞的火枪队并没有过多的出现在主城或是城邑。

还有吐槽一下,赤备的武器绝非考据的原型可比,战力不是一个量级的。

顺便一提,仙峰寺的手雷明显是掺了雷汞的,这也为仙峰寺实质背叛苇名提供了一份证据。


黄色火硝
雷汞

杂项

实际上有些有的没的,要谈谈,就类似于轻小说的后日谈,随便扯扯。

首先内府对苇名的态度。这个其实玩过游戏的,以及带带脑子的人,都应该明白。内府对苇名是十分谨慎的,可以说为了毁灭苇名,内府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的。

三年前策划毁灭平田氏,达成条件也并不容易。首先要出动足够的内府兵力,让苇名不得不竭尽全力应对,从而让苇名分家的平田氏把所有的年轻武士都派出去;其次,需要一股足够强大的武装集团,能够在苇名反应过来之前,毁灭平田氏;再次,不能让苇名丝毫察觉到那股部队的存在;最后,有内鬼带路更好。因而内府选择了稀世相扑手重藏带队,让众多山贼奇袭平田宅。原因也无非是,正规的动员必然不可避免地被苇名察觉,而苇名却不可能无缘无故去关注苇名之外山贼的动向。为了避免意外,除了有内鬼枭带路,还有孤影众随行,彻底封锁平田的消息。

三年后,在数次内府强攻苇名,但都被鬼刑部击退。吐槽下,实际上这里和真田幸村数次击退内府的部队,包括内府的赤备队,也很类似。而后,派出了大量的孤影众潜入苇名,如果是原型的话,估计得全部派出去,当然就算那样,也做不到游戏中孤影众所达成的操作。各种暗杀苇名武士和守备人员,刺探苇名情报。为了能让枭带队的孤影众突破护城河,歼灭主城的情报传递,又用计谋让苇名把主力调往遗冢方向。最后的总攻阶段更是用上了超越大阪之阵的装备。

个人武力的上限

实际上只狼对于个人武士设置还是比较烂。举例来讲,序章山内重侧认为没有武器,就已经是废物了,这就是意味着只狼武力上限极低。但相对的,终章里,怨鬼仅凭一人,就击溃了至少三个武士大将带队的部队,还基本没怎么受伤。游戏性这三个大字,充斥了整个只狼。剑圣一心,也是自信到这次依旧能力挽狂澜,将苇名从黄泉拉回来。

由鬼刑部镇守的正门,损失比例在2.5:1,而由鬼庭雅次镇守的贮水城区,损失比例却是为1:2,幸亏鬼刑部死得早,不然七本枪之首要换人了。当然这个也不是不能解释,鬼庭雅孝是大部队作战,个人影响小,而鬼庭雅次是小部队作战,个人影响更大。

一心

由于受到剑圣一心的说明的影响,大多数会默认剑圣一心=冢原卜传,也就是不断追求强大,追求死斗。不断追求死斗,最终得以实现盗国,但盗国的一心又怎么会只有死斗?盗国的原因其实也说的很清楚了,因为内府压迫苇名人,所以强大了之后的一心,就策划了盗国。当然死斗说得很高深,其实就是真刀真枪的比武,实力差不多确实容易出意外。

实际上一心对于传授武艺还是很随意的。苇名流道场的大多数弟子也并非一心直授,应该是水生氏或者佐濑氏等人传授的。从念珠的说明可以看出来,一心来道场并不频繁。剩下的时间,当然主要是为了苇名而殚精竭虑。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心在苇名人心中的地位才如此稳固吧?

一心确确实实是一个对武艺十分痴迷的人,所以年轻的他才会追求一次次地死斗。与巴这样的强者战斗的时候,甚至还会赞叹对方的身姿,被对方的眼神所迷,以至于差点被砍。至于苇名流的整合,虽然也是一心对武艺的痴迷,但同时也是为了苇名的强大。也正是因为苇名流,苇名武士威震诸国。

一心实际上对事情的轻重缓急看得十分清楚的人。实际上一心对武艺非常痴迷,所以他和全盛的枭一样,也渴望与成长起来的狼一战。但正如枭最终选择了背刺狼一般,一心内心明白现在并不是合适的时机。一方面苇名此时是危急存亡之际,一方面断绝不死又在关键时刻,他并不会真的向狼邀战。但是一旦狼误入了歧途,他会毫不犹豫地将狼斩杀,当然没能杀成是另一回事。

一心对苇名的感情是很深的。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苇名,甚至在临死之际,也在想着能够多杀几个内府掠夺者。明面上对狼说,苇名已经是绝境,已经无可挽回,但实际上他自己却拖着重病之躯,为苇名尽最后一份力,四处追杀老鼠。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心要跟狼说苇名只是弱小的民众,无非是期望,狼在斩断不死的时候,也能尽量帮一帮苇名。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剑圣一心剧情是败笔,一心彻底成为不分轻重,只知道死斗的战斗狂,甚至连自己说的话都忘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而一心最终选择了为了武者的尊严而死。如果他不是一心,只是普通的武士,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死法。但他是一心,苇名国所有人的希望代表的一心,是说过要将苇名从黄泉拉回来的一心,这个死法,真就轻于鸿毛了。说到底只是一个游戏,打赢了boss,不杀boss反而是离谱的。相对于一心战败后,冲向战场血战,反而是直接被狼不死斩杀,违和感更少一点。

道场

狼杀人与否

游戏性来说,狼毫无疑问是一路杀过去的。但是剧情上来说呢?这时候就有了极端的说法,狼除了鬼刑部和赤鬼等会阻挡去路的,都没杀。

实际上狼不杀人是显然不可能的。无论是苇名流的掌握,还是血刀术的感悟,都是建立在杀生的基础上的。狼非但杀过苇名人,而且杀了很多苇名人。当然实际场景中并不存在所谓的雾门,也没有所谓的佛珠来增强自己,所以狼确实只杀必经之路上的敌人。但这些必经之路上的地方除了有些不可避免的鬼刑部之类,也包括只要狼路过,就会发现狼的人,必然天守阁屋顶的寄鹰众以及天守阁内部的部分武士,甚至还包括一些迷路的时候避免暴露,顺手杀掉的人。

同样的,狼也不是无双来到苇名城,必然死过很多次。这也是从人物台词可以看出来的。

巴的误区

巴来到苇名的方法。从飞渡浮舟的简介,渡过浮舟,飘然来到苇名。所以我一直认为巴来到苇名的途径,就是通过源之宫大瀑布,凭借其高超的武艺,利用浮舟,从天而降,来到苇名。这也导致了这个方法只能下来,不能上去。

巴的外貌。很多人都期望巴和其他淤加美长得不一样,期望巴至少是和道场的挂画差不多,是人的样子。但是依旧是飞渡浮舟的说明,其使用者巴。而使用者的简略图在上面有,长发,以及异变的脖子,换言之,巴和源之宫的淤加美并不存在什么不同。逻辑上而言,也必然如此,巴之一族已经到了源之宫几百年,凭什么只有巴不受影响?回过头来,细看一心的对巴的描述,不难发现一心只是被巴深邃的眼神所吸引。ACG中常见的深邃的眼神,基本就是强者的体现,也就是说,一心被巴的实力所吸引,也就是所谓的巴那样的好手可不多见。

巴的实力,定位在鬼刑部是最合适的了,也就是七本枪的水平。但鉴于其无法获取不死斩,还是不能地位过高。实际上弦一郎的师父就是巴和鬼刑部,两者差不多也说得过去。

另外扯一扯弦一郎。首先,弦一郎可不是不会苇名流,而是巴流本身就是苇名流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苇名流的造诣是远胜于武士大将的,有着比武士大将更快的下段横扫,将一字斩演化成空中跳劈,并与突刺相结合。此外,弦一郎还能随意弓剑切换,灵活运用,以及远超淤加美的空中连射。甚至弦一郎在动作上,连一心的秘传一心都会。只不过嘛,宫崎英高并没有给弦一郎的一心加剑气,同样的,弦一郎的漩涡云也是没有剑气的。只能说,弦一郎和剑圣一心比,还是有差距吧。

飞渡浮舟



抽丝剥茧——苇名真的那么弱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