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0组汉硕词语辨析(超全版)

2023-08-09 23:34 作者:育途汉硕  | 我要投稿

01.颁布-颁发                     

 

辨识同异

[同]

1.都表示把重要事项或奖励公开出来,让大家知道。

2.作为动词,在句中都可以作谓语、定语。

3.都用于书面语,有庄严、郑重的语体色彩。

 

[异]

1.适用范围不同

“颁布”一般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单位、成员公布或发布事项,内容常是法律、法令、法规等,语气特别庄重。“颁发”多是具体的命令、指示、政策等。

①各项法律法规在颁布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②职称评定工作以上级机关颁发的文件为准。

★“颁发”还可用于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①在学年表彰大会上,校领导向市级、校级三好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

②奥委会主席向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颁发了奖牌。

2.用法不同

“颁布”可用作法规性文件的结尾语。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02.包含-包括

 

辨识同异:

[同]

1.都有“里面含有、容纳在内”的意思。有时可换用。

商标中包含/包括语言学、美学、民俗学、商品学等诸多因素。

2.作为动词,在句中都可以作谓语、定语。

 

[异]

1.含义侧重不同

“包含”指里面含有,着重于事物内在关系。“包括”指总括,着重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特别指出其中一部分。

①学习汉语后,我才逐渐懂得了《孙子兵法》中所包含的辩证思想。

②学习语言,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2.适用范围不同

“包含”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意义、性质、道理、精神、理论、情感等。“包括”多用于具体事物,如数量、范围等。有时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①他创作的音乐总是包含着丰富的情感。

②单方面毁约,伤害的不仅仅是对方的利益,也包括自己的信誉。

3.用法不同

★“包含”可带“了、着”;“包括”只能带“了”。

★“包含”通常不用于否定句;“包括”可用于否定句。

★“包括”的句式变化较丰富:

①全校学生,包括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共5000人。

②全校学生,包括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内,共5000人。(包括+在内)

③全校学生,其中包括外国学生,共5000人。(其中+包括)

④全校学生,不包括外国学生,共5000人。(否定式)

⑤全校学生5000人,包不包括外国学生?(重叠式)

 

 

 

03.保证-保障

 

辨识同异:

[同]

1.都有“切实可靠地做到或起确保作用”的意思。

2.在句中都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

3.都可以用“没有”或“不能”加以否定,如:没有保证/不能保障;一般前面不用“不”加以否定。

 

[异]

1.含义侧重不同

“保证”作动词时表示一定做到;作名词时表示起担保作用的条件。“保障”作动词时表示加以保护使之不受侵犯;作名词时指像屏障一样起保护作用的东西。

①我们保证提前完成任务。

②安定团结的局面是改革开放的保证。

③“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已经写进了中国的《宪法》。

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补贴使城市低收入者生活有了保障。

2.适用范围不同

“保证”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生活、工作、社会等各个方面。“保障”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于物资、后勤、权利、安全等方面。

3.用法不同

“保证”的主语大多是人,如:我保证……/他们保证……。“保障”的主语不能是人,一般是政府、机制、机构、社会等。

4.语体色彩不同

“保证”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保障”只用于书面语。

 

 

04.暴发-爆发

 

辨识同异:

[同]

1.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

2.作为动词,在句中都可以作谓语、定语。

3.都具有书面语色彩。

 

[异]

1.含义侧重不同

“爆发”侧重指事件的出现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而猛烈。“暴发”侧重指事件、情况、灾害等突然发生,而且来势凶猛。

①这一带的火山正处于活跃期,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②昨天,这里的部分山区暴发了泥石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适用范围不同

★当用于自然灾害时,“爆发”多用于火山喷发;“暴发”多用于洪水、瘟疫等。

①火山爆发出炽热的岩浆。

②昨天的一场大暴雨导致了山洪暴发。

③水灾之后很容易暴发传染病。

★当用于其他事件时,“爆发”可用于战争、革命运动、起义等重大事件,还可用于声响、情绪、力量等。而“暴发”可以有突然发财或得势的意思,“暴发户”一词含有贬义。

①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刚刚20岁。

②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③这个商人是靠不正当竞争而暴发起来的。

④前几年,他靠投机倒把成了暴发户。

 

 

 

05.悲伤-悲哀-悲痛

 

辨识同异:

[同]

1.都有“伤心、难过”的意思。有时可换用。

发生这样的事,令我悲伤/悲哀/悲痛至极。

2.作为形容词,在句中都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都可受程度副词“极度、万分、异常”等的修饰。

3.都具有书面语色彩。

 

[异]

1.语义轻重不同

“悲伤”强调内心难过、伤感,语义较轻。“悲哀”强调内心哀伤,语义稍重。“悲痛”强调内心伤心、痛苦,语义最重。

①与男朋友分手后,她一直很悲伤。

②看着她悲哀的神情,我的心都要碎了。

③这位社会活动家英年早逝,令人悲痛。

2.适用范围不同

“悲伤、悲痛”只限于表示个人情感,多用于失去亲人的时候。“悲哀”除了用于失去亲人的哀伤外,也经常指对社会现象等异常不满,感到痛心。

①想到自己早亡的独子,她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②一想到人性中的恶,他不禁觉得悲哀。

③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他非常悲痛。

3.用法不同

“悲哀、悲伤”可受表示程度轻微的词语修饰,如:淡淡的悲哀/无名的悲伤。

 

 

 

07.比如-例如-譬如

 

辨识同异:

[同]

1.都用来举例子,作为举例时的发端语。常可换用。

多吃新鲜蔬菜,比如/例如/譬如黄瓜、西红柿之类,对身体很有好处。

2.一般都位于句子中间,起到插入语的作用。

 

[异]

1.适用范围不同

“比如”适用范围最广,可用于人或事物的举例,没有什么限制。“例如”多用于事物的举例。“譬如”可用于各种举例,但带有很浓的书面语色彩。

①我喜欢的明星可多了,比如姚明啦,李咏啦,王小丫啦。

②运动会的项目很多,例如跳高、跳远、铅球等。

③很多人并不支持你的观点,譬如我,就不是太赞成。

2.用法不同

★“比如”可以用在假设句中,“例如、譬如”则不这样用。

开车的时候,比如前面突然出现险情,你该怎么办?(×例如/×譬如)

★“比如、譬如”可以和“说”构成常用组合,如:比如说/臂如说。“例如”不这样用。

3.语体色彩不同

“比如”用于口语,“比如说”的口语色彩更强。“例如”多用于书面语。“譬如”只用于书面语,有较强的庄重色彩。

 

 

 

07.比喻-比方

 

辨识同异:

[同]

1.都是用一种事物形象地说明、比拟另一种事物,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

2.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

3.都可以使用“用……来~”的句式。

形容恩爱夫妻时,人们常用比翼鸟、连理枝来比喻/比方。

 

[异]

1.适用范围不同

“比喻”是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格,常用于文学作品。“比方”常在人们日常说话时使用,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好理解、好接受。

①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②用“过街老鼠”来形容人人痛恨的人,是一个形象的比方。

2.用法不同

★“比喻”常使用“把A比喻为B”这样的句式(前面有“把”字时,“比喻”后面一定有“为、成”)。“比方”一般不这样用。

我们可以把道路两旁的绿树比喻为城市的氧气工厂。

★“比喻”作谓语时后面可以带宾语。“比方”一般不带宾语。

①人们经常用彩虹来比喻拱桥的样子。(×比方)

②描述拱桥的样子时,人们经常用彩虹来比喻/比方。

★“比喻”可以作定语,“比方”没有这种用法。

词的比喻义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比方)

★“比方”可以构成固定短语“打(个)比方”。“比喻”没有这种用法。

你还不明白我的感受?打个比方吧,就像走夜路突然看到了一盏灯。

3.语体色彩不同

“比喻”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比方”一般用于口语。

4.词性不同

“比方”还有连词用法,表示举例子,相当于“比如”。

北京的名胜古迹很多,比方说颐和园、故宫、北海。

 

 

 

08.问题-弊病-弊端

 

辨识同异:

[同]

1.都表示工作或某种事情中存在令人不满意之处。

2.作为名词,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宾语。

3.都常与“有、存在、发现”等词语组合,如:有问题/发现弊病/存在弊端。

 

[异]

1.含义侧重不同

“问题”指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差错、毛病、麻烦、损失、故障或灾祸。“弊病”指工作、学习中可能产生损害的漏洞或错误。“弊端”指弊病产生的发端、根源或规章制度上的缺陷。

①这个出纳员工作细致,几十年从没出过问题。

②时至今日,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弊病仍然存在。

③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革除原有体制中的弊端。

2.适用范围不同

“问题”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弊病”可用于重大事情,也可用于一般事情。“弊端”多用于重大事情,适用范围较小。

①这份保险合同有问题,里面有些语句会产生歧义。

②一味埋头读书也有弊病,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会转化为真知。

③“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是这个地区行政体制的弊端之一。

3.用法不同

★“问题”在句中可以作定语。“弊病、弊端”不能作定语。

工商管理部门要求各大超市立即将“问题奶粉”下架。

★“问题”还可表示要求回答的题目,或表示事情的重要关键点。这些用法不会与“弊病、弊端”混用。

①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②资金匮乏不是钱真的不够用,问题在于资佥的运转速度。

4.语体色彩不同

“问题”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弊病、弊端”只用于书面语,“弊端”的书面语色彩更浓。

 

 

 

09.边界-边境-边疆

 

辨识同异:

[同]

1.都可以指国境线的区域。

2.作为名词,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

3.都常带限制性定语,如:两国边界/中越边境/西南边疆。也可带修饰性定语,如:曲折的边界/荒凉的边境/美丽的边疆。

 

[异]

1.含义侧重不同

“边界”指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界线,具有法律意义。“边境”指边界周围的地区,比“边界”地域范围大。“边疆”指沿着边界周围的大片地区,比“边境”的地域范围大,通常远离繁华都市,疆域广阔而人口较稀少。

①两国之间通过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②生活在两国边境周围的人们,多年来一直和睦相处。

③中国广大的边疆地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用法不同

“边界、边境”都有很明确的界线,都可作“越过”的宾语。“边境、边疆”都可作“驻守”的宾语。

①任何人不得任意越过边界/边境。

②文艺演出团正在慰问驻守边境/边疆的部队官兵。

 

 

 

10.变换-变更

 

辨识同异:

[同]

1.都表示改变。在口语中都可以替换为“改变”。

2.作为动词,在句中都可以作谓语。

3.当用于“把”字句时,都常在后面加“一下”。如:把内容变更一下/把语气变换了一下。

 

[异]

1.含义侧重不同

“变换”着重于事物由一种形式改换成另一种。“变更”着重于变动、更改,使事物原有的状态、状况发生变化。

①中国足球队在这场比赛中变换了战术和阵容。

②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要相应变更计划。

2.适用范围不同

“变换”多用于地点、位置、姿势、话题、语气、队形等的改变。“变更”多用于计划、方案、程序、项目、户籍、航班等的改变。

①航空表演过程中,飞机不断变换队形,非常精彩。

②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招生计划稍有变更。

3.语体色彩不同

“变换”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变更”多用于书面语。

 


10组汉硕词语辨析(超全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