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理咨询碎碎念⑥:那些不靠谱的线上咨询

2023-07-02 16:17 作者:Dr-Leon  | 我要投稿

1️⃣有些咨询师缺乏线下咨询的经验。他们也许忘了一个基本逻辑:如果缺乏线下个案与督导,不符合资质认定的基本要求。 Tips:远程咨询的难度、以及需要的知识技能,都要多于线下的咨询方式。 2️⃣可能会夸大远程咨询的效果。以咨询师的个人角度,她/他应当更倾向于线下的咨询方式,除非来访对线上咨询有需求。他们会优先考虑在当地是否有合适的转介;如果确实需要线上的咨询方式,就会做出相应的设置,以保证咨询更为有效。 Tips:提供远程服务的咨询师,更侧重于咨询效果的评估,而非强调线上咨询的便捷或有效。 3️⃣认定视频交流比语音通话更有效。除非有必要,否则语音通话应当成为选择之一。考虑到选择线上方式的来访,常见于对隐私的敏感,语音通话的咨询需求应当得到满足。 Tips:视频、语音、文字及图像、甚至邮件,都是远程咨询的方式之一。咨询师会对疗效做出评估,但不会做出选择评价。 4️⃣忽视隐私保护的伦理设置。主要表现在为了弥补咨询效果,让来访处于隐私泄露的风险中。提供线上服务的咨询师,会对隐私保护更为关注,毕竟更有可能出现隐私风险。咨询师应当事先给出知情同意、并提醒隐私泄露的可能,双方有了充分讨论之后,他们才会制定出更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Tips:“远程咨询必定存在隐私风险”,而错误的观点则认为、“在舒适的家里可以无拘无束。” 5️⃣咨询师是否会定期、以及在必要的时候评估咨询进展。站在来访的角度,你可以借助“个案概念化”做出简单判断:是否同意在咨询之外,以适合的频率和话题设置,做一些额外的沟通或问题回应。一味强调伦理设置,拒绝提供咨询之外的简单交流,有悖于远程服务的初衷。 Tips:这个盲盒很隐蔽。设想一下,咨询师在网上宣传、自荐、甚至招募已经很常见,那么日常中他们在社交APP上的所有分享,是否需要对当前来访做着屏蔽? 在选择线上心理咨询时,要避开的盲盒可能有点多。好消息是,那些不靠谱的盲盒通常会有明显的提示。换句话说,他们的专业上限不会太高。心理咨询并不神秘,莫测的盲盒理应被剔除。 🛋️下期预告:心理咨询中的隐私保护

心理咨询碎碎念⑥:那些不靠谱的线上咨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