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戴建业老师《一往有深情》节选
品戴建业老师《一往有深情》节选
《艺文类聚》收《笑林》这样一则佚文:“有人吊丧……因赍大豆一斛相与。孝子哭唤‘奈何’,以为问豆,答曰:‘可作饭。’孝子哭复唤‘穷已’,曰:‘适得便穷,自当更送一斛。’”
这里的古文想必有的人们不太理解,戴建业老师又不心细,只好让我卖弄一下了,此文出自《笑林》,这当然就是一个哀中有乐的笑话了。
全文是:有人吊丧,并欲赍物助之,问人:“可与何等物?”人答曰:“钱布谷帛,任卿所有尔!”因赍一斛豆置孝子前,谓曰:“无可有,以一斛大豆相助。”孝子哭唤奈何,己以为问豆,答曰:“可作饭!”孝子复哭穷,己曰:“适得便穷,自当更送一斛。”【《艺文类聚》卷八十五、《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二】
意思为:有个人去吊丧,看到丧主家穷,想赠送一些东西相助,就问丧主:“您家中缺什么东西呢?告诉我,我也好帮助您啊!”丧主回答:“钱财谷帛,任卿有所耳!”意思是啥都缺呀,您有啥只管拿来就是了。于是人家就给他十斗豆子放在他面前说:“我也没啥送的,您也知道,我也是老百姓一个呀!家中只有这十斗豆子了。”孝子感动的哭唤:“啊……啊……”。这里的“啊……啊……”在古时应该是同“奈……何……”同一谐音!可是赠豆人以为孝子哭“奈何”是因为家里穷的叮当响,问他只赠这些豆子有什么用呢?为了安慰孝子他回答说:“可以作饭吃呀!”孝子听了,哭的更惨了!他只好说:“我把这些给了您,我也穷了呀,如果我真的有,定会再送您十斗的啊!唉!都不容易啊!”
这个故事本身叙述来看并没有什么可笑的,但如果能回溯到当时的生活当中,您就会觉得可笑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吊丧赠礼只可一丧一次,再赠十斗,岂不得再死一人!就好比某户人家娶媳妇,主人嫌份子钱少,客人说,我也穷啊,要不下次娶时我再随一份。哈、哈!哪里有人盼望这些终身只可一次的红白大事再多办一回的呢!不是脑残,就是短路了。所以后人觉得当时丧主可笑,客人也可笑。
类似“奈何”之类的笑话,我们上蔡农村也有发生。
是这样的,当时有户人家老爹去逝,在送丧途中,有位孝子有六十多岁了,“爹啊……爹啊……”的哭的很让人伤心,有位劝孝的老人对那孝子讲:“心儿,别哭了,爹死就死了,哭也哭不活,赶明赶集了,咱再买个就是了。”
那么庄重的场合,怎么可以开那种不敬的玩笑呢!当时惹得我们抬棺的很生气,可是他是年长的老人,众人也就不便发作,那孝子边擦泪边机智对答:“爹只有一个,哪像恁啊?恁爹多啊……。”
我们抬棺的及其他孝眷哄然大笑,顿时气氛不再悲伤。从当时的情况来讲,他们二人并不生气,只觉得是老人们相互之间的调侃,是平生的友谊体现。若是陌生人之间开那种玩笑,不闹出人命才怪呢!思思想想,或许,他们才是看透人生、超脱俗世之人。
注:由于微头条限定字数,戴师的文字又多,实在不能一一展现,只好如此“节选”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