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台山第一胜境,大白塔

2021-04-20 16:55 作者:一个虫虫的旅行  | 我要投稿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五台山第一胜境,大白塔

五台山地处山西五台县东北部,为太行山系的北端。该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如果把五根手指看作耸立的“五台”,那么掌心处便是台怀镇。台怀镇是五台山景区的地理中心和食宿大本营,绝大多数寺庙也都集中在这里,称为内台。

中国佛教有四大菩萨,各有其道场。五台山便是四大菩萨之首的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是释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萨,是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的化身,主司智慧。关于文殊的般若智慧,佛教把他比喻为能斩断一切烦恼,劈开一切蒙昧,断除一切魔障的锋利宝剑。(手持智慧之剑)《华严经》中有佛说文殊在清凉山讲经说法,而五台山以气候清凉、地兼五顶,所以在唐朝唐高宗和武则天“二圣”的授意下,就把五台山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亦得名“清凉山”。

但凡进入五台山,在鳞次栉比的寺庙群中,巍然耸立着一座高入云天的大白塔,吸引着来往朝拜和游客的眼球,大白塔和灵鹫峰的菩萨顶相互辉映,已然是五台山佛国圣地的象征。

大白塔所在塔院寺,原为五台山庙群之首的显通寺的塔院,后独立成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十大青庙(汉传佛教)之一。明万历十七年(1589),神宗皇帝敕建显通寺塔院竣工后,赐额“大塔院寺”从此它便独成一寺。

2009年五台山大塔院寺 门票5元

白塔更像一座藏传佛教的喇嘛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说起塔的来历还是西方传来的“舶来品”。塔在印度称“窣堵坡”,一个像小坟堆一样的堆起,用来安置僧人的骨殖(舍利)。古印度阿育王时期(前268-前232年),阿育王皈依佛门,他把佛祖释迦摩尼的84000颗舍利安置在五金七宝的铸造容器中,然后分布于茫茫大千世界建塔供奉,据说我国共有19座。舍利塔和塔这种建筑形式也传入我国,并本土化演化。

五台山是我国最早建寺宇的地方之一,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的东汉时期。据称,大白塔内就珍藏着阿育王佛舍利塔。阿育王塔经过了历代修建,层层包裹在大白塔中。

第一次包裹是唐长安二年武则天(702年)敕命建二层八角的佛舍利塔,把阿育王塔包裹在腹内。第二次包裹是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成宗命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的大白塔,又将唐塔包裹在其内,此时塔的形状已成为园腹方基塔的“覆钵式塔”。明永乐五年,成祖朱棣敕太监杨升再一次修复包裹。明万历七年,神宗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令太监范江、李友重修大白塔,再一次把前塔紧紧包裹。其实每一次的包裹,都有皇帝宰相、居室沙门们金银造像、杂宝、刺血经书等等也统统藏在了大白塔中,每一次的包裹,都是一次精神上的安顿。

大白塔也成为我国最高的覆钵式塔。在五台山这种覆钵式藏传佛教“喇嘛塔”也是随处可见。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的青庙、黄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一种通俗的说法。汉僧常服穿“青衣”,藏僧常服穿“黄衣”)并居一山共同讲经说法的道场。

除大白塔之外,在方丈院还有一座小白塔,人称文殊发塔。


五台山第一胜境,大白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