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7靶点丨吉利德终止三期,国内二代CD47单抗能否逆袭
——快 讯——
2023年7月21日,吉利德将停止III期 ENHANCE研究,该研究探索Magrolimab(CD47抗体)与Azacitidine(阿扎胞苷)联合治疗高危MDS的疗效。


吉列德官网
具体信息如下:
基于计划中的分析结果,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Phase 3 ENHANCE研究已被终止,原因是研究结果无效。该研究中的安全数据与已知的Magrolimab特性和该患者人群中典型的不良事件一致。吉利德建议停止对MDS患者使用Magrolimab治疗。
Magrolimab临床开发计划涵盖了十个潜在适应症,包括正在进行的实体肿瘤试验和两个关键试验:ENHANCE-2研究和ENHANCE-3研究。

ENHANCE为Magrolimab首个三期临床,入组超500例患者,此次终止不影响其他关键临床的进行,包括AML等。但毫无疑问,正在进行中的一众研究都蒙上了阴影。
其实,早在2022年1月25日,吉利德宣布部分暂停CD47抗体+阿扎胞苷联合治疗的所有临床研究。


停止联用的原因是由于研究者发现在Magrolimab+阿扎胞苷联合治疗临床研究的不同试验组中,研究者报告的可疑的意外严重副作用(suspected unexpected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SUSARs) )出现明显的不平衡,FDA要求该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部分暂停。部分暂停期间,Magrolimab+阿扎胞苷联合治疗的所有临床停止筛选与入组,已经入组的患者可以继续接受治疗,并严密监控。
一时之间,将曾经有可能是后PD-1时代的潜力明星靶点的CD47赛道再次引起大众热议。对于已经布局CD47的一众国内企业,影响有待梳理。印象中自己是有整理过该靶点的行业进展的。再去回溯下发表的时间,已经是2020年的文章了。
可媲美PD-(L)1 的成药靶点CD47赛道再引热议,康方最新数据亮眼
鲁南制药申报CD47抗体,加速生物医药布局
足见该靶点研究之审慎。虽然整体Biotech价值在回调,但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做药的黄金时代,PD-(L)1靶点的成功,使得肿瘤免疫治疗进入史无前例的盛况。任何理论上的可成药的靶点,如CD47、LAG3、OX40、TIGIT,在资本热潮的助推下,都有大量的Biotech企业在探索。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热门靶点之一CD47目前的研发状况及最新数据披露。
——CD47介绍——

明星靶点CD47,研发过程一波三折,也是饱受争议的一个靶点,因为从理论到实践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新基药业暂停了相关试验后,更是让CD47蒙上了阴影。而随着龙头公司Forty Seven被Gilead以49亿美金的价格收购,受到的关注逐渐增多。相继有吉利德、艾伯维、勃林格殷格翰等大型药企布局该靶点,赛道逐渐又热络起来。
收购方
研发方
价格
勃林格殷格翰
Surface Oncology3700万美元
吉列德
Forty Seven49亿美元
艾伯维
天境生物
19.4亿美元
辉瑞
Trillium Therapeutics2500万美元
在 医药界的苹果,抗病毒药物研发一哥吉列德公司的奇迹之路 一文中,对于吉列德公司有过介绍,大手笔收购目前临床开发速度最快的CD47龙头Forty Seven,相信是非常看好这赛道。但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越发觉得,CD47为何如此受争议。
CD47信息
英文名称: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7上市药物数量:0中文名称:分化群47临床药物数量:20靶点别称:Protein MER6,Integrin-associated protein,Antigenic surface determinant protein OA3,Leukocyte surface antigen CD47,CD47,MER6,CD_antigen: CD47最高研发阶段:临床三期
CD47信号路径


资料来源:Forty Seven公开资料
肿瘤细胞上高表达的CD47,能够向巨噬细胞传递“别吃我”信号(与巨噬细胞表面的SIRPα结合),并战胜肿瘤细胞上表达的“吃我”信号(如钙网织蛋白等),从而屏蔽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那么,如果利用单抗等来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就可以恢复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一旦可行,就可以具备广谱的抗癌能力。所以这赛道,具备超强的吸引力。

CD47在肿瘤发展和维持红细胞平衡中扮演的作用
但是CD47靶点成药最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CD47也参与维持体内红细胞的平衡:CD47在体内的红细胞表面也会表达,在衰老红细胞表面,CD47表达量下调或发生构象改变,“别吃我”信号降低,同时磷脂酰丝氨酸等“吃我”信号的表达提升,促进巨噬细胞对衰老红细胞的吞噬。CD47治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不可避免的误伤红细胞。
——成药理论缺陷——
在终止的几项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已经成为部分在研CD47待选物的拦路虎。因此,CD47药物开发的核心,就是如何在保护红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杀伤肿瘤细胞, 也是我为何对于当下所谓的三抗和四抗等产品的持疑。人体免疫系统是非常精密的系统,触发的靶点越少,引起的副反应才会更低,才更具有成药的可能。

CD47靶向药物的4种抗肿瘤机制
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上图4个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两种作用机制是:阻断CD47/SIRPα“别吃我“信号诱发的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或是由单克隆抗体Fc端引起的传统效应功能,如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CDC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
两种机制也是一把双刃剑,这两种效应中,如果Fc端引起ADCC和CDC作用过强,那么必然会大量杀伤红细胞,造成严重的毒性问题。但相反,若完全摒弃Fc端介导的效应,只依赖CD47/SIRPα信号通路本身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则并不足以激活显著的抗肿瘤应答。这种进退维谷的处境,让CD47药物的开发从一开始便陷入僵局。
以Celgene、Forty Seven、Arch Oncology、Surface Oncology为代表的主流做法是,开发Fc端为IgG4型的CD47抗体,而不是能够引发强烈ADCC和CDC效应的IgG1型抗体。这样的策略将降低对红细胞、血小板的影响,但已有大量数据证明用IgG4替代IgG1将大幅削弱CD47单抗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安全性是提高了,但药效降低,也是可以预见的事实。所以,在临床试验方案策略制定时,CD47单抗与其他药物的联用,就成为主流方案。特别是联用本身需要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吞噬作用、依赖ADCC效应发挥抗肿瘤效果的靶向药。或是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PD-1/PD-L1抑制剂。我们自然会想到,基于CD47的双特异性抗体也自然是另一个可能的研发方向。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降低CD47药物对红细胞的结合能力,从而避免对红细胞的杀伤,Trillium采用的就是这种策略。Trillium的产品TTI-621是SIRP 蛋白与抗体Fc端组成的融合蛋白,对红细胞只有微弱的结合能力(可能与红细胞膜上CD47的构象改变有关),因此可以使用杀伤作用更强的IgG1型Fc端。但TTI-621仍然能够与人血小板和白细胞结合,因此仍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或白细胞减少症。
另外,提高安全性的方式就是通过“小剂量诱导+有效剂量维持”的给药方案,对于贫血副作用降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国内布局CD47的企业不少,天境生物、信达生物、宜明昂科、康方生物都有参与。
以自己跟踪过的康方生物的CD47的人源化单抗(AK117,IgG4 亚型)为例,看下具体国内Biotech企业在该靶点的工程化改造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性数据。

在第35届肿瘤免疫治疗学会年会(SITC 2020)上,康方生物(9926.HK)以壁报的形式展示公司自主研发的下一代靶向CD47的人源化单抗(AK117)的首次人体临床研究进展,标题为《一项评估下一代抗CD47单抗(AK117)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抗肿瘤活性的I期临床研究》。
AK117正在澳洲开展晚期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的剂量递增临床试验,目前20mg/kg QW队列的受试者给药正在筹备中。AK117的研究显示:
AK117在已完成的0.3mg/kg,1mg/kg和3mg/kg以及正在进行的10mg/kg QW队列的受试者中,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贫血症状,无与治疗相关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因此无需使用预激剂量(priming dose);
各队列受试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事件发生;
受试者外周血T细胞的CD47的受体占有率在3mg/kg QW队列达到并维持100%的水平;
在临床前研究中,AK117在保有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促吞噬活性及抗肿瘤的药理学活性的同时,展示出了区别于其它抗CD47抗体药物的差异化特征:
AK117不引起红细胞聚集;
AK117介导巨噬细胞对红细胞吞噬的活性显著弱于对肿瘤细胞的吞噬;
相较于其他CD47抗体所表现出的明显贫血症状,AK117在食蟹猴中仅出现轻微的红细胞变化,并且未观察到对血小板的毒性作用。
2021年7月,AK117完成澳洲I期剂量爬坡试验,AK117在各个剂量爬坡队列受试者(0.3mg/kg - 45mg/kg QW)中均未发生DLT(剂量限制性毒性)和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贫血,各队列受试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无需使用低剂量预激给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Ib/II期临床研究。
理论到实践,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中间的摸索过程,崎岖宛转。CD47这个准成药靶点,需要更多精巧的设计摸索,特别期待CD47靶点,能够通过解决毒副作用,即使减损疗效,也能通过联用和双抗等技术迭代实现成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