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四月洛阳周末旅 | 六、佛教祖庭——白马寺

2023-09-14 21:51 作者:tigerwu  | 我要投稿

2023四月洛阳周末旅

六、佛教祖庭——白马寺


周日一早,从洛阳市区开拔,前往城东的白马寺。

白马寺的历史之后再细讲,这里只先说一句,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的汉魏洛阳城显然不在现在的洛阳市中心而是在以东十余公里,白马寺也很自然的建在同一个位置。

白马寺有点远但完全不偏,利用公共交通的话,56路、58路可以直达洛阳市中心;如果担心旅游高峰期堵车的话,也可以搭乘东行的地铁1号线到塔湾站,之后有多条公交线路接驳,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市中心到白马寺1小时足够。唯一不推荐的是自驾,白马寺的停车场真的很不够用。。。

作为铁道迷,这次洛阳的周末游还是努力挖掘出了一个铁道点的!陇海铁路白马寺站!

陇海铁路白马寺站

我是坐公交车去白马寺的,但并没有坐到终点站,而是提前一站在白马寺镇下车,这座小站就位于镇中心。其实从线路容量、列车运用来看,完全有条件开行从洛阳到偃师、巩义的站站停市郊列车(CR200J也行),充分利用陇海线的运能,兼顾通勤与观光。国铁的列车从洛阳、洛阳东站开到白马寺20分钟足矣。


走进白马寺之前,先看三座牌坊:

第一座——“大千世界”这里的“大千世界”当然要用佛教的本意理解。“世界”代表时空的集合,一个日月能够照耀的时空范围叫做一“世界”;一千个世界组成“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大千世界”,而即使大千世界也并非时空度量的极限。如果觉得太深奥的话,不如带着这样的设定再读一遍《三体III》,或许能对佛教中时空、维度、宇宙的认知有一些新的感触。

“大千世界”牌坊

第二座——“圣教西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多有争议,最早有公元前6-7世纪的说法,一般认可的说法多是两汉时代。依正史记载,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派使者前往西天取经,在西域遇到正在传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也见到了佛经与释迦摩尼像。使者恳请两位印度高僧前往中国传教弘法,两年后,两位高僧携佛经、佛像来到国都洛阳,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圣教西来”牌坊

第三座——“中国第一古刹”。接着上面说,汉明帝将两位高僧奉为上宾,并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兴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原后第一座官办寺院,也是中国把“僧院”正式称作“寺”的开始。

“中国第一古刹”牌坊

白马寺没有网络购票,只能现场排队买票,也算是变相的限流了。真的完全低估了洛阳旅游的热度,排了足足四十分钟队才进入大门,而且里面的熙熙攘攘完全不逊于昨晚的洛邑古城,对游览的品质还是稍稍有一些影响的。。。

白马寺大门

白马寺是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当然是全国重点寺院。

全国重点寺院、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

刚刚是白马寺的第一道门,进门之后的白马寺分三个区域——中央是自汉朝一直传承两千年的白马寺,标准的中式佛寺;西侧是近年来兴建的,颇为魔幻现实的“外国佛殿区”;东侧则是游客一般较少前往的狄仁杰墓和齐云塔。当然首先参观白马寺的核心,从山门进入白马寺。

白马寺中式佛殿区大门

白马寺名字的由来是“白马驮经”的传说,也就是西域取经的使者与两位高僧是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回到洛阳的。不过这个传说多少有点以讹传讹的意味,可能更多的是利用“白马”这样一个高贵的意象,代表对佛教的尊重以及表达美好的祝愿。


但白马寺的历史着实有些曲折——

东汉末年,董卓挟汉献帝逃往长安,火烧洛阳城,白马寺被毁;后魏明帝重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一次灭佛,白马寺再次被毁;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兴佛教,白马寺重新兴旺;北魏末年的永熙之乱中,白马寺又一次被破坏。

武则天敕修白马寺,盛唐之中的白马寺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安史之乱中几乎全毁。

宋太宗赵炅重新敕修白马寺,这次毁掉白马寺的动荡叫做靖康之乱。

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重修白马寺,明嘉靖年间再次大规模修整,这才大体奠定了白马寺的规模、布局。尽管后世又有太多动荡,都没有再对白马寺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第一进殿堂是天王殿,内供四大天王和弥勒、韦陀。不过我是真没进去看,因为实在是挤不进去。。。照片中可以看出游客多到相当夸张的程度,当然香火也是真的很盛很盛(和昨天的关林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白马寺天王殿

位于白马寺东侧的钟楼,始建于元朝,明朝重修,现在的建筑则为近代建造;但钟楼上的大钟仍然为嘉靖年代的原物。春节的“马寺钟声”也是洛阳八景之一。

白马寺东侧的钟楼

天王殿的下一进是大佛殿,两殿中间有一座香炉,香炉下方铸有龙的纹样,很多香客围绕香炉祈福。

大佛殿前的香炉

大佛殿,中央为释迦摩尼佛,东侧为文殊,西侧为普贤,即“华严三圣”。

白马寺大佛殿

绕过大佛殿,突然,一大片牡丹园就出现在眼前!“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顿时理解这句诗的妙处。洛阳的牡丹名不虚传。

白马寺牡丹园
白马寺牡丹园
白马寺牡丹园

中轴线的尽头是清凉台,相传这里原是汉明帝读书的地方,圣教西来之后,僧人们就在清凉台中的这座“毗卢阁”中翻译佛经。

白马寺清凉台
白马寺毗卢阁

白马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释源”,“祖庭”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释源”则是指西域与洛阳的僧人共同在白马寺翻译佛经,所谓“解释的源头”。截至东汉末年,共译出各类佛经292部,成为佛教在中国甚至东亚、东南亚传播的重要基础。这幅在清凉台走廊上挂着的画,表现的就是当年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的场景。

印度高僧翻译佛经的场景

走过这道门,就是颇为魔幻的“国际佛殿区”了。

白马寺国际佛殿区

从佛教的传播路径来看,白马寺同样是东亚、东南亚佛教的“祖庭”。自1972年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开始,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多国政要、高僧前来白马寺进行官方层面的访问、参拜。

1992年泰国高僧瓦塔纳朝拜白马寺后,代表泰国官方向白马寺敬赠了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大佛,后泰国官方又出资在白马寺修建泰国佛殿苑,一期、二期分别于1997、2014年竣工。

白马寺泰国佛殿苑

这座舍利塔是泰国佛殿苑的核心,形制、外立面与泰国佛教中心——曼谷金山寺非常相似。1899年,印度将发现的释迦摩尼佛祖舍利赠予泰王,泰王将其供奉在曼谷金山寺;2014年舍利塔落成之时,迎请释迦摩尼佛祖舍利,供奉在舍利塔的二层(游览当天未对外开放)。这已经完全超越国家友好与文化交流的范畴,更是一个佛教国家对白马寺“祖庭”地位的认可。

白马寺泰国佛殿舍利塔

向前是缅甸佛塔苑,落成于2014年,核心的佛塔是仿照缅甸的国家象征——大金塔而建。

白马寺缅甸佛塔苑

塔中的主佛像是中央的东西南北四座释迦摩尼佛,佛塔内四周有很多讲述缅甸视角佛教故事的浮雕和壁画。

缅甸佛塔中的主佛像

缅甸佛塔的东北有个很有意思的建筑小品——“龙天护佛像”,一看就知道是个很熟悉的意象——“娜迦”。在古印度的佛教体系中娜迦是佛教的图腾之一,“娜迦护佛”的传说在多卷佛经中都有提现。我国早期佛教徒将“娜迦”翻译为“龙”,算是一个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误会。

缅甸佛塔苑内龙天护佛像与娜迦

在缅甸佛塔远眺泰国佛殿区,个人对这种“世博会”一般混杂的风格倒是不太抵触。

远眺泰国佛殿区

继续向前是印度佛殿苑。2003年,时任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参拜白马寺,包括当年将佛教传入中国的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的墓冢之后,决定在白马寺修建印度佛殿苑。印度是佛教的起源,但这里的印度指的是“古印度”,随着公元8世纪伊斯兰世界入侵印度,佛教在印度迅速衰退甚至失传;这座印度佛殿苑正是参照古印度佛教的象征——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桑奇大塔1:1建造。

白马寺印度佛殿苑
白马寺印度佛殿苑

塔内有一座印度风格释迦摩尼坐像,从佛殿到佛像,如夕阳照在砂岩之上,在朴素中显出一种安详与庄严。和旁边缅甸、泰国各种金玉的极尽奢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印度佛殿苑内印度风格释迦摩尼坐像

印度佛殿苑周围回廊的壁画都很值得一看,非常生动而精美,应该是非常完整的讲述了古印度佛教视角下释迦摩尼的故事(很可惜的是没有中文解说,实在看不懂,只能感受到第一印象的惊艳)。

古印度佛教视角下释迦摩尼的故事

对于中国佛教,“白马”是崇高地位的象征,对于印度佛教则是“白象”——所以无论“白马驮经”还是“六牙白象”的传说,可能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存在,更多的是表达美好的祝愿。

印度”六牙白象“的传说

除了泰国、缅甸、印度三个国家之外,斯里兰卡佛殿苑也在2016年完成奠基,斯里兰卡佛教界同时向白马寺供奉了释迦摩尼佛祖舍利,未来将供奉在舍利塔之中;这一建设后因斯里兰卡方资金问题暂时搁置。参观过国际佛殿区后,我觉得这部分很有特色,也对未来在白马寺感受到更多国家的佛教风格乐见其成(毕竟白马寺远未到洛阳的建成区,周围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利用)。


最后来到东侧的齐云塔院,从佛教视角来看,这部分与白马寺已经没有关系了。齐云塔院以齐云塔为核心,这座佛塔最早在东汉永平年间,佛教传入我国的同时兴建,自然是我国第一座佛塔。当时为木塔,后多次损毁重建,现存13层砖塔为金大定15年重建而成。

白马寺东侧的齐云塔

1990年,河南省对齐云塔院进行整修,并开辟为“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场”。

白马寺齐云塔院
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场

又看到了大片的牡丹园,再一次感受到了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我觉得洛阳“牡丹”的部分已经游览的非常充分,就在这里再多欣赏一会,不再去王城公园的牡丹节主会场了(也是因为回程车票出了点状况,下午4点就要离开洛阳,时间有点紧张)。

齐云塔院内的牡丹园
齐云塔院内的牡丹园

结束了整整一个上午,摩肩接踵中略有混乱的白马寺游览,搭乘bus原路返回洛阳市区。这里有个一定要说的小插曲,为了有效疏散白马寺的巨量乘客,洛阳的公交公司还加开了很多临时公交车,进城的公交车已经达到了每3分钟一班的惊人密度;更惊人的是,我居然搭上了一辆“一站直达特别快车”,白马寺发车一站直达洛邑古城仅用29分钟!必须拍照留念!

搭乘直达特快bus返回洛阳市内

十几个小时之后再访洛邑古城,其实白天就已经很多人了。

白天再访洛邑古城

沿着洛邑古城旁边的瀍河河道向东南走去,出现在右前方的,就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瀍河河道
瀍河河道与右前方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2023四月洛阳周末旅 | 六、佛教祖庭——白马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