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座以海为题的高铁站,是如何与过去和未来对话的?

2023-09-27 21:16 作者:通行线  | 我要投稿


15年前,有这么一支队伍,传承铁道兵的精神,鏖战两载,将一座地标车站矗立在嘉庚故里;15年后,他们再次光荣受命,重返鹭岛,栉风沐雨,匠心打造了新时代的又一力作。今天,通通跟随建设者的步伐,带您走进这座新建站房,感受中国高铁站城融合4.0时代新旧场并场的标志性工程。

连接时空 气势恢宏

2008年,第一代厦门北站站房工程开工,并于2010年4月26日随杭深线福厦段开通运营投入使用。第一代厦门北站以其新颖、流畅的外形,加以轻盈、富有张力的钢结构,巧妙体现了闽南民居“燕尾脊”的意象,彰显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厦门北站站房以创新性的结构体系,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并于2015年和2016年获得了国际专业协会IABSE颁发的“杰出结构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行业的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奖”。

中铁建设集团新建厦门北站项目部提供


站在第一代站房的肩膀上,2021年,新建福州至厦门客运专线(福厦高铁)的配套工程——新建福厦高铁厦门北站开工。新建福厦高铁厦门北站是福厦高铁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车站,位于既有厦门北站北侧,建成后全新的厦门北站总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新老车站相加总体规模达到13台27线,年旅客发送量预计可达5000万人次。

中铁建设集团新建厦门北站项目部提供


全新的厦门北站以“文化传承、丝路远航”为设计理念,以“海上鹭岛花园”为建筑创意,新建站房最高点55.5米,屋檐高27米,与既有厦门北站呈对称分布,延续了既有站闽南建筑聚落特点。屋顶、墙身与台基运用嘉庚三段式造型。层层叠起的波浪形屋面充满韵律与动感,56米的弯弧半径将“翻坡叠浪”的古厝形象完美还原。高空俯瞰,车站屋面宛如海洋上奔腾的涛涛巨浪,其上四大屋脊形似龙舟竞浪,四大天窗仿若海上岛屿,四条长达150米的屋脊,于端部转折起翘形成冲天之势,突出闽南建筑“燕尾脊”的鲜明特色,整体造型气势恢宏。

向海而生 大气自信

作为鹭岛的地标性建筑,全新的厦门北站在设计上广泛应用弧形元素,整座新建站房的弧形应用共有2000处,包含了100种弧度、50种弧形尺寸,以充分展现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意境和“海上丝绸之路”之美,缔造最“丝滑柔顺”的高铁车站。

新建站房的屋面为东西向、南北向双曲造型,南北向弯弧半径达56米,上下高差24米,是我国沿海铁路交通工程建筑屋面最大的弯弧,整体造型宛如海上奔腾的波浪。候车大厅吊顶为四段式海浪流线双曲造型,吊顶面积达26500平方米,最大弧长53米,最大高差11米,营造了海浪倒悬于头顶的氛围。

全新的厦门北站在设计、建设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到新老建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站房两侧檐口用灰色铝单板与金漆棕铝板相叠加的设计手法,新老站房交界立面以厦门最长的迎客牌楼打造“大厦之门”,新老站房交接处优化窗花造型,细化了花格立面与原老站斗拱柱的交接做法,使整体方案与老站风格统一协调,体现了新老站房之间空间的一种“对话”,也实现了新老站房精神文化的传承。

在厦门北站新老站房衔接处,建设者们匠心设置了一块“厦门北站”匾额。这块匾额与京张高铁、京雄城际车站是同款风格,提取了厦门北站建筑和海浪造型元素,采用金属雕刻及鎏金工艺,大漆底板,中文站名字体中间填充珐琅,厚重大气。

作为福厦高铁的标志性车站,全新的厦门北站把文化宣传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放眼站内,闽南特别是厦门本地的文化元素随处可见。

幕墙上4400个窗花提取了闽南和南洋传统元素。

候车大厅托举穹顶的6根开花柱造型源于厦门市树凤凰木。

全新的旅客导示静态标识栏以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厦门市花三角梅。

进站厅和候车厅风岛以厦门二十名景的其中八处融入青石浮雕和壁画作为装饰。

出站层通过弧形拱券钢琴式吊顶融入厦门鼓浪屿钢琴文化琴键元素。

主题为鹭岛花园和海丝之路的主题文化墙展示了厦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多种本土元素的演绎,尽显古典与现代交融之美,结合新老站房的衔接,让人产生一种时空对话的感觉。此外,候车厅一角还单独设置了一处厦门城市文化展厅,这在全国的铁路客站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科技助力 绿色减碳

福厦高铁是我国继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后第三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也是我国南方首条投用的智能高铁。作为这条高铁标杆性的重要站点,新建厦门北站北站房除了在施工中运用了多种智能设备和技术外,还运用了智能化的最新技术,为站房舒适的环境和智能化维护、绿色减碳保驾护航。

在新建厦门北站换乘中心,建设者们安装了中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的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分布在天窗四周的风雨感应器,可根据每天实时监测的光照强度、风力大小、降雨及室内外温差等数据,人性化自动开合天窗的玻璃及窗帘,智能控制室内采光和空气环境质量,为旅客带来舒适的乘车体验。根据厦门地区气象历史数据估算,这套智能天窗预计每年可节省约40天的通风系统运转,相当于每年减少14.13吨二氧化碳排放。

建设者们在全新的厦门北站还设置了一套智慧站房管控系统。iBMS智慧站房管控系统以实时智能监测为基础,适时养护为手段,设备安全运营为目的,建设一套完整的设备运用监控系统,实现设备状态监测、能效管控、运用管理等功能,同时基于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设备的故障率、维护成本、能源能耗等统计分析,全面优化客运设备运用与维护管理。iBMS系统集成能源管理、冷热源群控、智能照明、智能运维,极大地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升乘车舒适度,2万多平方米的候车大厅实现快速制冷仅需15分钟,上千个灯具可分组控制实现场景化照明。这套系统每年可为站房节省100万度电,相当于减排960吨二氧化碳。

站城联合 畅通便捷

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站点,建设者们为全新的厦门北站打造了一个迄今福建省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十字型换乘中心。

全新的厦门北站全面践行“站城融合”理念,突出交通优先、功能为主、以人为本理念,优化进出站动线,采取“高进低出”的方式实现分流,共设置东、西、南、北4个进站口,东进站口与常规公交、地铁相连;西进站口与快速公交、地铁相连;南、北进站口与网约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相连。出站口共6个,其中2个与地铁相连,具备实现“免安检乘地铁”的功能。

新老厦门北站站房通过中间的换乘中心连接,换乘中心集合厦门地铁1、4号线,常规公交,快速公交、网约车等公共交通接落客区,搭配南北向地下出站通廊,并在站外的在建公交综合体预留了机场值机大厅,各种交通工具流线畅通、快进快出, 最快可实现三分钟换乘。

后记

中铁建设集团新建厦门北站项目部提供


铁道兵的传承人又一次为鹭岛交出了圆满的答卷,在福厦高铁厦门北站项目上,也实现与过去和未来的对话。“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全新的厦门北站,正展开它的船帆,向着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扬帆启航。


文章作者

搁来一碗沙茶面

搁来一碗沙茶面 配图

-不会拍照的摄影师- 配图

DDG | 配

SnowM1ku39 编辑



特别感谢中铁建设集团新建厦门北站项目部提供航拍素材

通行线Toursline

大交通文化推广和传播品牌

授权/合作事宜欢迎联系contact@toursline.net


这座以海为题的高铁站,是如何与过去和未来对话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