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6 王安石

2023-03-23 11:24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6、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


  北宋著名法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进步文学家。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曾在宋神宗时两次担任宰相,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地主的兼并土地、免税逃役,调整地主阶级内部对地租剥削的分配比例,企图缓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并以此整顿国家的财政,对付当时辽和西夏对北宋侵犯。这次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运动,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驳斥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派对变法的攻击,提出变法是“辟邪说”、“议法度”,是“兴利除弊”,并表示自己变法的决心不可改变。王安石的后台是宋神宗,也是一个法家;司马光的后台是曹太后、高太后,是旧势力的代表。后来由于宋神宗动摇了,而改革派的社会基础又较薄弱,变法归于失败。

  王安石尊法反儒。他为了推行新法,吸收法家思想创立“新学”,废止儒家奉为经典的《春秋》等书籍,以自己提述的《三经新义》、《字说》等著作,作为变法的理论根据。他强调“非明法度,不足以维持”,反对顽固派的复古主义,指出他们把一切“归之太古,非愚则诬。”他反对董仲备“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认为历史是进化的,有改革才能有进步。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1][2]。这三句话和孔丘“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相对立,公开向孔孟之道挑战。他对“据经泥古”的儒生极为卑视,说“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他痛斥死抱住旧制度不放的顽固派是“俗儒”,“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揭露顽固派是变法的敌人。顽固派骂他是商鞅,他针锋相对地说:“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3]

  王安石继承了唯物主义的传统,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元气”。他说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即“五行”变化生成的,五行无处不在,往来于天地之间。他反对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认为天没有意志,“灾异”是自然界的现象。他批驳儒家的“天命”论,说如果世事都由天命决定,那还要人干什么?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中还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他说“五行之为物”,“皆各有耦[4]”,五行和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耦之中又有耦”,矛盾之中又有矛盾,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万物之少遂至于无穷”。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是为他政治上推行新法服务的。

  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他改革内政是为了增强防务,抗击辽和西夏的入侵,他是一个地主阶级爱国主义者。他和司马光等人的斗争,是革新与守旧、爱国与卖国的斗争。王安石的“新学”与司马光、程颢、程颐的理学的斗争,实质上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程颢兄弟大叫王安石“坏了后生学者”,以后一切没落阶级的代表人物也都对他百般咒骂。他们仇视王安石的变革思想,正好从反面证明王安石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也跟着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屁股后面,恶毒咒骂王安石是“拗相公”,用以咒骂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咒骂教员革命路线和坚持教员革命路线的广大人民和干部,正暴露出[-]路线的极右实质。

  王安石的著作有的已被顽固派烧毁,现存的有《王临川集》、《周官新义》、《老子注》等。


注:

[1] 天象的变异不值得害怕,旧的传统不能作为根据,流言蜚语用不着顾虑。

[2] 《宋史·王安石传》。

[3] 《临川先生文集·诗‘商鞅’》。

[4] “有对”。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6 王安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