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玉尺》谓:“带下之因有四……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
《妇科玉尺》谓:“带下之因有四……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液也。”证之临床,诚如斯言。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或外感六淫及饮食损伤脾胃,均可使水谷精微不得正常运化,或水湿内停,凝聚而为痰。带下病主症为带下量多,带为阴湿之物,故多数医家认为湿为带下病主因。殊不知,湿邪久留,亦必凝聚而成痰。其随气升降,流动不测,无处不到,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内而脏腑,外而皮毛,变幻百端,产生各式各样病症。 若痰浊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两脉,致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带下病发矣。故《女科撮要》认为,带下乃“湿痰下注,蕴积而成”。对于痰浊下注而致带下病的治疗,固当以化痰为主。然人体脏腑有阴阳盛衰之别,痰亦有湿痰、寒痰、热痰之异;痰停下焦,阻滞血运,而致痰瘀互结。故其相应治法则有燥化湿痰、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化痰逐瘀等治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