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从“进淄赶烤”到“好客山东”

11月7日—8日,山东在淄博市举办中国文旅企业合作发展大会,以“携手‘好客山东’,共赢文旅未来”为主题,搭建国内外文旅企业在鲁合作发展平台,激活市场主体投资潜能,提振省内文旅企业发展活力。
1
灵魂烧烤三件套,小饼烤肉加蘸料……
今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一跃成为网络“流量明星”,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淄博一样,“进淄赶烤”成为一种时尚,知名“打卡地”八大局便民市场登顶全国景区“排队榜单”。
盛名在外,“淄博现象”成为各路专家、学者、网民的研究对象,他们以庖丁解牛的精神探寻淄博为什么“火”的答案。或躬身入局,感受淄博烧烤的烟火气;或寻经问典,从历史中找到烧烤背后的密码。多地政商考察团赶赴淄博,开烧烤研讨会、研究如何刺激消费……
看似网红偶然间带火一座城市的背后,有政府的积极作为、有市民的团结一致,更有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最终成就了火爆的必然。
旅游专列推广淄博
交警对停路边外地车辆不贴罚款单,通知在先
地摊经济城管不罚款,协助摆摊
机关单位停车场、厕所免费开放
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百姓自律,礼让客人
打假人士上街找茬没有发现短斤少两
市民自愿把自家房子贡献出来让游客免费住
出租车忙不过来,私家车免费接送
市文明办、文旅局发文深情款款,触及心灵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自觉自律,烧烤限价,物美价廉
……

烧烤带火了淄博文旅,这里是齐国故都、聊斋故里、陶琉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颜神古镇的陶琉风情,齐山的烂漫樱花,马踏湖湿地的芦歌唱晚,都有粉丝前去打卡。
“淄博烧烤”的长尾效应延续至今。一场始于烟火、归于真诚的邂逅,让国内外游客走进淄博、了解淄博,感受这个城市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淄博烧烤的外延不断扩展,反映了当地基层治理的完善、营商环境的改善、文化两创的反哺,是“好客山东”的完美注脚。
2
“山海云游,壮美山东。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从这里入海”每天都能在央视黄金时间看到山东文旅推介山东的精美宣传片。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山东文旅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基础良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三孔、两孟、大运河、微山湖等文化自然优势资源,创新研发儒家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精品主题旅游路线,以融入日常生活为抓手,推动文化“两创”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上半年,山东印发的《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立足山东资源禀赋,明确打造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构建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拉动,长城、大运河、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引领和“四廊一线”贯通、八大片区支撑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意见》还提出山东要打造6张综合性、标志性亮丽名片: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地、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地、国际著名休闲度假黄金海岸、全国工业旅游首选地、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沿着黄河遇见海”文化旅游新高地。
在精致城市威海,贯通东部环海路、西部环山路,以一条总长度1001公里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串联全市90%的核心度假旅游资源,把威海市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
临沂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优化研学旅游“红线”,以沂蒙精神为主线,打造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跟着共产党走》等一批沉浸式红色情景小剧。
在济南、在青岛、在潍坊……山东各地立足文化资源禀赋,用心打造文化精品,讲好文化故事,留住游客、感染游客。
从创新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到提升旅游产业各个链条文化内涵,再到新场景、新业态的构建布局,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格局,实现行业转型发展,山东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今年过去的8天“双节”假期里,山东各地发挥“文旅+”优势,推出一系列体验丰富、备受游客青睐的活动和产品。全省14家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702.7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87.84万人次,较2019年日均接待游客增长31.5%。
山东不断加强修炼内功,把鲜活的流量“水花”变为长久涌动的“水浪”,破解地方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