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志裴注讲解6

2023-09-18 09:01 作者:丞相武乡侯  | 我要投稿

《魏书》: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上文的背景是,袁绍打算立刘虞为皇帝,问曹操是否支持。曹操说,“现在陛下年幼,被奸臣董卓把持,没有犯过错误。如果你废掉他,天下还能安定吗?你们自己面对刘虞称臣吧,我只对西边的陛下忠诚!”

这段表明曹操还是忠于皇帝的,不支持袁绍废汉献帝,立刘虞的举措。

《魏书》:太祖大笑曰:"吾不听汝也。"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於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何焯:绍此时仅为一郡守,并未得韩馥让州,未应意盛若此

这段文字是说袁绍向曹操炫耀他刚刚得到的印章。曹操笑着对袁绍说,“我是不可能听你的。”袁绍派人告知曹操,“现在我兵强马壮,孩子年长,哪个天下英雄能超过我?”曹操对袁绍这番自卖自夸心里不爽,开始图谋灭掉袁绍。

何焯对此提出质疑,这时候袁绍还没有吞并韩馥的势力,哪来的“势盛兵强”呢?我开始怀疑,这是《魏书》为了营造曹操和袁绍对立,刻意营造的情节。

《魏书》: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

诸将都认为应该去解围武阳。曹操却说,“要让他们知道我从西边过来,一定会撤去武阳的包围圈。就算我不去,他们也拿不下武阳。”对自己十分相信。

《世语》: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后汉书·袁绍传》:建安元年,绍上书云:“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域。臣辄承制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牧。”

刘岱战死后,陈宫去见曹操,说:“我们州现在缺少主心骨,我就去说服众人,迎接你的到来,助你成就大业。”然后陈宫对鲍信他们说:“现在天下分裂,我们州还没有主政的,曹操是当世英杰,如果迎接他进来,一定会让百姓安宁。”鲍信他们都认可这个说法。

结合《后汉书·袁绍传》收录的上表来看,袁绍自己也支持曹操作兖州牧。

《魏书》:太祖将步骑千馀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众乃复奋,承间讨击,贼稍折退。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

大意:曹操率领数千兵进攻黄巾军,结果死伤数百。曹操振奋人心,最后击败了黄巾军,黄巾军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能放过他们,曹操置之不理,继续痛打黄巾军,黄巾军最后撤退。





三国志裴注讲解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