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三体中阶梯计划科学性的粗浅讨论

2020-05-20 23:07 作者:超级偶像琪亚娜  | 我要投稿

声明:这是粗浅的讨论,考虑到阶梯计划巨大的能量损失,不进行精确运算,引用原文在文末。





关于能量:光速为3E8,原著平均总载荷为10kg(原文7),加速到0.01光速可忽略相对论,需要利用能量为4.5E13焦耳接近一万吨TNT当量4.184E13焦耳,所以平均每次推进只需提供10吨TNT能量。原文中最小核弹当量为50万吨(原文10)。辐射帆面积为25Km²(原文6),直径可能接近5km。引爆距离最远为10km,由球面公式得辐射帆分到0.02的照射,则平均每次需接收到500吨当量的辐射能,实际利用不超过50万吨的辐射能即可达到目的。

至于一个核弹能产生多少光子,这个需要懂行人士,也许是够的。

结论 :个人认为限制这次加速其实是牺牲了一些冒险方案,以确保材料不变形,大脑不脱轨(作者也是这么想的)。

其他讨论:

关于神游说的,核弹周围要不要罩子,我认为是不用的。首先罩子太大碍事,太小则辐射不均匀又不稳定。推力只要出一点问题,后果都会很严重。

至于同时引爆多个核弹,很困难,因为几km的距离下,核弹容易互相干扰。

但还有一个问题,核弹是进入引爆位的,个人想来想去,最后一个核弹从侧面走肯定来不及(除非核弹有大脑的一半速度,这显然不可能),这样辐射不均匀。所以只能是中间开个小洞,这样最后一次起爆仍然有容错。地木距离查得为2100光秒,所以有误差是可以调整的,这种调整的距离就是为了核弹入洞(原文12)。

 

最后,个人认为这个计划的失败其实并不意外,这样一个又大又轻的物体,在强大的冲击与无数个细节面前,没有出现意外才是不正常的。(美国巅峰时期还不小心损失了俩航天飞机)。

 

引用原文:

1“目前最可能被利用的资源,我想是核武器,在没有技术突破的情况下,那是人类可能投放到太空的最大能量体。想象有这样一艘飞船或探测器,带有一个面积巨大的辐射帆,就是类似于太阳帆的那种能被辐射推动的薄膜;在辐射帆的后面不远处,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产生核爆炸……”

2“飞船只是由帆和探测器组成,轻得像一片羽毛,很容易被核爆炸的辐射加速。”
程心从身后的饮水机旁拿过一打纸杯,把它们一个个在桌面上按等距离放置好,3“核弹分布在飞船的最初一小段航线上,预先用传统的推进方式发射到那里。”她拿着一支笔沿那排杯子移动,“飞船在经过每一颗核弹的一瞬间,核弹在帆后爆炸,产生推进力。”

4“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叫航线推进,这段航线叫推进航段,它只占整条航线中极小的一部分,以一千颗推进核弹估算,可以分布在从地球到木星的五个天文单位上,甚至更短,把推进航段压缩到火星轨道以内,以目前的技术,这是可以做到的。”

5方案的第一步是把大量核弹送入地球轨道,运载工具是现成的,用在役的洲际导弹即可,美国的“和平卫士”、俄罗斯的“白杨”和中国的“东风”,都可以直接把核弹送入近地轨道,甚至中程弹道导弹加上助推火箭都能做到这一点。比起危机出现后达成的大规模削减核武器协议的方案——在地面把导弹和核弹头拆解销毁,这个方法成本要低得多。

6 pia很快收到了来自美、中、俄和欧洲航天局的四份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结果十分接近。首先是一个小小的好消息:辐射帆的面积可以大大减小,只需二十五平方千米,加上材料的进一步优化,其质量可减至二十公斤。然后是一个大大的坏消息:要想达到pia要求的百分之一光速,探测器的整体质量要减到计划中的五分之一,也就是两百公斤,去掉帆的质量,留给探测和通信装置的只有一百八十公斤了。

7“nasa已经完成两次太空小型核爆炸推力试验,结果就在这份报告里,要想达到额定速度,飞行器的整体质量仍大得离谱,要再降低,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只剩十公斤了!他们甚至还送来了好消息,说辐射帆可以降到十公斤,有效载荷嘛,他们很慈悲地说可以有半公斤,但不能再多了,因为载荷的增加必然导致帆索加粗,载荷增加一克,帆索就增加三克,使得达到光速百分之一成为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半公斤,啊哈哈,半公斤!真如我们的天使所说:像羽毛一样轻。”
8每枚核弹必须在辐射帆刚刚飞越它时起爆,距离由三千米至十千米不等,依核弹的爆炸当量而定。随着帆的速度增加,所需的控制精度越来越高,但即使帆的速度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控制精度也在纳秒级以上,以当时的技术,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9 飞行器本身没有任何动力,它的航行方向完全由核弹的爆炸位置进行控制,航线上的每枚核弹都带有位置控制发动机,在帆到来之前精确定位,在交错时两者相距只有几百米,调整这个距离就可使爆炸推力与帆形成不同的角度,进而控制飞行器的航向。
10行器看起来像一个沿航行方向横放的巨大的降落伞,按当量不同,核爆在伞后三千米至十千米处发生。为避免核爆辐射对太空舱的影响,帆索很长,使太空舱尽量向后靠,这个距离长达五百千米,太空舱表面由蒸发降温材料覆盖,在每次核爆中不断蒸发,在降温的同时不断降低自身重量。
首批将发射三十枚导弹,将三百颗核弹头送入地球轨道,它们的当量从五十万到二百五十万吨级不等
11那面九点三公斤重的巨帆,用四根五百千米长的蛛丝拖曳着那个直径仅四十五厘米的球形舱,舱的表面覆盖着蒸发散热层,起航时的质量为八百五十克,加速段结束时减为五百一十克。
12加速航段从地球延伸至木星轨道,在这段航程上已经预先布设了一千零四枚各种当量的核弹,有三分之二是裂变核弹,其余是氢弹。它们就像是一串太空地雷,阶梯飞行器的加速过程就是依次触发这些核地雷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探测器巡行在加速航段上,以监测阶梯飞行器的航向和速度,及时调整下一枚核弹的位置。核爆炸的闪光以一定的间隔不断地在巨帆后面亮起,像搏动的心脏,辐射的飓风强劲地推动着这片轻盈的羽毛。当接近木星轨道的第九百九十七枚核弹爆炸时,监测表明飞行器已经达到了预定速度:光速的百分之一。


关于三体中阶梯计划科学性的粗浅讨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