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方便好用的化学价也可以是个坑

2023-01-05 16:56 作者:计算老司机  | 我要投稿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有同学问化学价是什么,忍不住作答,回答后觉得没能详细说明,就结合此前电子布居的帖子和电子局域化技巧,写个完整的文字。

6节录播课,讲解不同电荷和衍生量的计算

什么是化学价?

化合价是一个经典化学概念,与目标原子附近的电子得失高度关联,因此往往用中性状态做参考。相比这一参考态,在当前状态下目标原子有更多电子就表示得到了额外的电子,显负价,反之失去电子显正价。因为电子得失和原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密切相关,所以很多时候还成为氧化价态或还原价态,这里氧化/还原前者就对应失去/得到电子。

这么定义看起来很简单,但难点在于电子归属,因为电子具有显著波动性,不能处理为牛顿粒子而必须引入波的描述,此时电子具有全局特征(这是波的全空间分布导致的)。换句话说,电子出现在不同原子核附近是概率问题。复杂的是,电子具有全同性,即我们遇到一个电子,也不能分辨出是谁家的,更复杂的是电子之间的作用具有多体效应,彼此的交换相关导致了电子局域化或波函数精确求解往往很困难,所以常常用一些方法进行局域归属,即局部原子电荷。这是和化合价最接近的物理量。

简言之,化合价的本质是目标原子附近电子分布对中性状态的偏离。

什么是电荷?

化学中,我们频繁使用电荷,例如二价铁、三价钴等,并用实验手段(例如XPS)去检测不同元素的不同价态。这里就必须说说电荷,因为这个概念我们广泛使用,对理解物理化学过程非常重要。例如电池、催化体系,我们就用价态或电荷去识别元素被氧化或还原。但什么是电荷呢?

这真是一个坑,因为不同定义结果不同,更诡异的是,几乎没有一种定义方法能给出我们常用的那些典型电荷或价态,例如二价铁。

表观电荷:二价铁,这里使用了表观电荷,即我们认为铁失去了两个完整的电子!稍有量子物理基础就能听出这个话的毛病 - 电子还能按个数吗?考虑到电子的波动性,我们马上就能想到完整失去或得到一个电子就是一厢情愿。电子没那么好相处!

波函数表达下的电荷:既然电子作为牛顿粒子的想法不可靠,自然就会想到用波函数来描述,这个有夯实的量子力学做基础。挑战就在于,电子得以描述(尽管对于多电子体系,精确描述依然困难),我们确实朝电荷更进一步,但当体系存在多个原子核,我们依然绕不过去电子的归属问题。比如H2+离子,两个原子核分享一个电子,它到底属于谁?也许我们就简单利用两个氢核等价,所以各占一半来草草了事,但如果是两个不同的原子核呢,例如F-H之间的电子,又如何分配?F是完整得到H的那个电子而呈现负一价?这时候就产生了不同的归属方法,例如鼎鼎大名的Mulliken电荷,它简单粗暴,用均分波函数交叠项来进行归属。类似地,还有其它基于波函数来划分电子归属的,结果就彼此不同。

电子密度下的电荷:熟悉密度泛函理论的朋友可能已经想到了,波函数不是唯一描述电子分布的手段,我们还可以用电子密度。事实上,它在描述多电子体系的基态时非常方便好用,计算量小于典型的量化计算,核心就一个:电子在空间的分布密度。如果把一个个原子核视为深井(势能阱),电子好比是水,水如何分布如果确定了,我们就让水流到井里,然后看比较井里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差,就能得到各原子的电荷。这就是“分子中的原子” (AIM: Atom in molecules)思路。显然,如何让水流到井里,本质就是对电子进行局域化归属,即分配,对应的电荷标度方法有广为使用的Bader电荷。


这些计算与分析方法,我制作了6节录播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V (jisuanlaosiji)获得更多细节。B站也有多个短视频进行介绍,搜索“电子布居分析”可以获取,例如:


方便好用的化学价也可以是个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