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议防蓝光的谬误,从这篇"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加速失明并损害视力"文章说起!
《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是美国科学领域非常权威的一个学术性杂志,很多专业人士都是极度关注这个杂志的。2018年7月5日美国托莱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ledo)的Kasun Ratnayake 等人在《科学报告》上面发表了一项研究,引起全球新闻媒体大众的关注。[1]这项研究发现手机电脑的蓝光会触发感知信号并产生视网膜分子中的"毒性"反应,杀死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一旦感光细胞死亡,将无法恢复,导致黄斑变性,在50或60岁逐渐开始失明。
《今日美国》(USA TODAY)是美国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Brett Molina 是《今日美国》报刊里非常资深的编辑,专门撰写技术方面的文章。她针对《科学报告》上托莱多大学发布的这项研究进行了评论,[2]并在2018年8月13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性的文章,"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加速失明并损害视力",这引起了大众对蓝光伤眼的关注。
Brett Molina在《今日美国》针对新研究发表的文章提到,新研究的作者之一托莱多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教授Ajith Karunarathne 已经声明:"蓝光会损害眼睛的视网膜,从而损害我们的视力,这已不是秘密。" "我们的实验解释了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希望寻找一种减慢黄斑变性的疗法,例如一种新型的眼药水。"
Brett Molina提到,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来自电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蓝光,在日常曝光过程中对眼睛的影响。研究人员Karunarathne说,"通过更多地了解失明的机制,寻找一种方法来拦截由视网膜和蓝光共同引起的毒性反应,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来保护在高科技世界中成长的儿童的视力。"最终他们建议人们戴特殊的护目镜过滤紫外线和蓝光,并避免在黑暗中使用手机电脑。
《今日美国》的评论文章一经发布便引起众人的关注。美国《The Verge》杂志的编辑- Rachel Becker,针对Brett Molina在《今日美国》发表的评论,[3]2018年8月17日写了一篇文章来回应《今日美国》,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他说早前眼科医生Rebecca Taylor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曾提到"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会对眼睛造成长期伤害"。但是这个说法是发生在美国《科学报告》发表托莱多大学那项研究之前,心存疑惑的《The Verge》编辑前去问托莱多大学这项研究的论文作者Karunarathne,说"你的研究是否意味着看平板电脑或者iPhone会让我们的眼睛失明?"而作者回答"绝对不会!"。
杂志编辑Rachel Becker所提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尖锐的,看似有两个答案,其实留给作者的只有一个答案,你只能去回答"不会"。因为蓝光对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伤害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精彩的数字内容引起人们长期的使用手机电脑,在时间延长造成能量累积下会加大失明的可能性。而Karunarathne的研究实际上显示了蓝光如何造成视网膜伤害的过程,实验研究没有得到一个确实失明的结果。
这类似一个"近视会让我们的眼睛失明吗?"的问题,我们知道近视度数的不断加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患上青光眼、视网膜剥离、黄斑病变机率加大,最终失明概率会大幅的增加,但是即便如此,99%的人还是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不会",说明了这些问题是申论题,而不是是非题。
Celia Vimont,一个撰写新闻文章、时事通讯、年度报告、新闻稿、网络副本、社交媒体帖子、患者手册和演讲的编辑。他在参考了《The Verge》这篇文章的的内容后,将文章浓缩成只有几百字的短文,投稿刊登在AAO(美国眼科学会)的公益网站上面,而实际上这并不代表美国眼科学会的意见。但国内的很多的人却去引用这篇文章,向读者直接说这代表的是美国眼科学会的观点,他们不建议在无证据表明蓝光有害的情况下,去戴防蓝光眼镜。自此很多文章开始在反对防蓝光叙述中把这个不是美国眼科学会的建议当成权威论据来佐证自己的言论。

比如:最近乐医爱眼微信公众号发表的"防蓝光眼镜?不要用自己的孩子做试验!"文章。在第五段落"家长该如何选择?"时,便引用了公益网站上面的观点。[4]这个文章引用的文献[3]的还存在一个问题,文献的作者并不是Rahul Khurana。Khurana是美国眼科学会发言人,他只提到我们大多数人在看着屏幕时眨眼较少,从而导致眼睛疲劳和干眼。引用美国眼科学会"无证据表明蓝光有害,不建议配戴防蓝光眼镜"的观点在现在的防蓝光文章普遍存在。把它视为权威的论据,意义有多大,这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的一件事情。

今天,如果你还在说"无证据表明蓝光有害"这件事情,那你定然是忽略了2017年,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让蓝光影响昼夜节律,夜间蓝光对于睡眠成为有害的事实。
而且即便是在2018年回答《The Verge》杂志的编辑Rachel Becker,说"看手机电脑不会对眼睛造成失明"的托莱多大学研究学者。多年来,还在持续着蓝光危害这个领域的研究。[5]在2020年1月再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蓝光触发的视网膜光化学和细胞毒性"新论文。

你不相信类似这些新论文的猕猴、老鼠等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度90%的动物实验上证实蓝光有害的事实。[6]还去拿一个出生5天的小鸡做的实验,说蓝光能够预防近视来以此反对蓝光有害。
蓝光如果真如小鸡的实验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那我们是应该需要多照射一点蓝光的。但是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电子产品下的富蓝环境之中,任何时刻都不缺少蓝光的照射,可是人们在足够的蓝光照射情况之下,我们并没有看到蓝光预防近视的成果,反而青少年近视的度数增加得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听信"无证据表明蓝光有害,不对蓝光采取措施"的言论。

现在蓝光有害的证据越来越多,只要花点时间去了解,你就知道目前蓝光有害的证据是充足的。当然,我们也不是危言耸听,蓝光是有害的但不会立刻造成伤害,它是一种长期能量的累积。因此若你存在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的情况,那为了避免长时间造成蓝光能量累积导致伤眼,你确实应该佩戴防蓝光眼镜,对蓝光采取防护措施。
但是也不能盲目地戴防蓝光眼镜。因为市面上的很多防蓝光眼镜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以防自然光蓝光打着"防蓝光"眼镜的标签在售卖,甚至有些防蓝光眼镜为了追求高的防蓝光效果,防蓝光效果过度,镜片出现严重的色差问题,有的是没有任何防蓝光效果的眼镜。我们一定要慎选好的防蓝光眼镜。一般好的防蓝光眼镜,是适度减少蓝光的,蓝光阻隔率在60%~70%。有效的专业防蓝光眼镜的光谱图,应该是像下面这样的。

温馨提示:防蓝光眼镜只需要在使用电子产品,对着屏幕的时候戴上就好了,不需要在户外一直配戴。
在清楚美国眼科学会"无证据表明蓝光有害"的言论来源的始末,希望大家合理看待那些所谓权威论据的有效性,不带偏见地多去了解目前新论文的猕猴老鼠等动物实验的研究。树立防蓝光意识,在必要时对蓝光采取措施,避免蓝光的不利影响(失眠、近视等等),保护眼睛的健康。
作者简介:

钱金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前北京大学 MBA 导师,著名的光学领域专家,经营 LCD 相关领域超过 20 年。为研发护眼产品,于2015 年创立深圳安普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安汰蓝品牌,致力于电子屏幕防蓝光技术研发与应用。深耕光学领域多年,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并拥有国内外专利,期望为人类的视力保护,贡献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1]Ratnayake Kasun,Payton John L,Lakmal O Harshana,Karunarathne Ajith. Blue light excited retinal intercepts cellular signaling.[J]. Scientific reports,2018,8(1).
[2]Brett Molina. Blue light from phones,tablets could accelerate blindness and hurt vision,study finds.[J].USA today,2018,8,13.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tech/nation-now/2018/08/13/blue-light-phones-tablets-could-accelerate-blindness-study/974837002/
[3] Rachel Becker.Be careful what you believe about screen time making you blind.[J].The Verge,2018,8,17.
https://www.theverge.com/2018/8/17/17724658/screen-time-blue-light-blindness-science
[4] Celia Vimont. Should You Be Worried About Blue Light? AAO. 2017, Aug 24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should-you-be-worried-about-blue-light
[5]Ratnayake Kasun,Payton John L,Meger Mitchell E,Godage Nipunika H,Gionfriddo Emanuela,Karunarathne Ajith. Blue light-triggered photochemistry and cytotoxicity of retinal.[J]. Cellular signalling,2020.
[8] Rucker F, Britton S, Spatcher M, Hanowsky S. Blue light protects against temporal frequency sensitive refractive change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5, 56(10): 6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