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理学第12章生殖

2022-12-23 20:15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第12章生殖

前言:生精部位是曲细精管上皮,雄激素生成部位是间质细胞。

掌握

1、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生理作用

①对胚胎性别分化的影响

②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维持正常的性欲

③对生精过程的影响

④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机体生长;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水钠潴留

⑤其他作用:刺激RBC生成。

2)分泌调节

①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调节

FSH启动生精,促进支持细胞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诱导间质细胞LHR增多以间接促进睾酮分泌。

LH维持生精。

睾酮负反馈抑制LH、GnRH;抑制素抑制FSH合成分泌。

②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2、雌激素生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卵泡的内分泌功能:

排卵前的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主要分泌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排卵后的黄体大量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卵巢也分泌少量雄激素和抑制素。

雌激素生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①内膜细胞经LH作用生成雄烯二酮和睾酮,进入颗粒细胞。

②颗粒细胞经FSH刺激使芳香化酶活性↑,使雄烯二酮和睾酮分别转变为雌酮和雌二醇。

3、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拮抗,但雌激素是孕激素作用的基础。

 雌激素

1)对生殖器官:①促进子宫发育和内膜增生②促进子宫颈分泌大量清亮稀薄的黏液③促进子宫平滑肌增生肥大,增强收缩力④促进输卵管收缩和纤毛摆动⑤促进阴道上皮增生角化,酸性分泌物对抗感染⑥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2)对乳腺和副性征:刺激乳腺导管增生及女性第二性征形成。

3)对骨骼生长发育:刺激成骨活动,促进骨沉积。

4)对心血管:保护

5)对中枢神经系统: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腺垂体分泌。

6)其他:促进蛋白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使醛固酮分泌↑→钠水潴留

 孕激素

种类:主要是孕酮(P)

来源: 排卵后由黄体细胞大量分泌,妊娠黄体及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 

作用:保证孕卵着床和维持妊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效应。

1)对生殖器官:①促进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转变为分泌期。②促使宫颈粘液黏稠

2)对乳腺: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3)抑制排卵:负反馈抑制腺垂体FSH和LH分泌

4)产热:增强能量代谢。判断排卵日期(排卵日T最低)

5)其他作用:促进钠、水排泄;使血管和消化道肌张力下降(痔疮)

4、月经周期及调控

月经:卵巢的卵泡生长、排卵和黄体形成伴随雌、孕激素分泌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由此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出血的现象。初潮是女子的第一次月经,多在12~15岁,与遗传、环境及营养等因素有关。

1)月经周期

①概念:以月经为特征的上述周期性变化即为月经周期。平均28天。

②分期:

卵泡期(增生期):月经周期的1~14天,卵泡快速生长、雌激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增厚、腺体增多。


黄体期(分泌期):月经周期的14~28天,排卵后黄体形成,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增加、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加,分泌功能增强,基质细胞蜕膜化。

月经周期的20~23天为着床窗口期


月经期:与卵泡期早期重叠,雌、孕激素水平突然降低,子宫内膜剥落出血。

2)调控

①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GnRH神经元发育成熟, 脉冲式释放GnRH,促进腺垂体分泌FSH和LH。  

②月经周期各期的内分泌调控

 卵泡期:

卵泡期早期,FSH促进雌激素和抑制素分泌→雌激素和抑制素共同对腺垂体的负反馈调节→FSH↓。

排卵前一天,雌激素的第一分泌峰→对下丘脑正反馈调节→FSH、LH分泌峰→ LH峰(最关键) →排卵。

 黄体期:排卵→黄体→在LH作用下,孕激素↑ (孕激素分泌峰) 、雌激素分泌↑(雌激素第二分泌峰)

 若未受精: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减少→→FSH↑/LH↑→下一个月经周期

若受精:妊娠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还分泌松弛素(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 

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胚泡、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生理作用:妊娠早期刺激月经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

测定意义:诊断早孕的重要指标。


生理学第12章生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