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那不愿搬去城里的母亲和她对另一个“孩子”的爱

2023-03-21 10:42 作者:云南公共文化云  | 我要投稿


小心驶过弯弯绕绕的山路,我回到了我的故乡。


这次回来的目的还是老调重弹:劝我妈妈跟我搬到城里去“享清福”,至今一直犟不过,谁让她是远近闻名的“玉米妈妈”。

玉米,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东西。


没有它,肉蛋奶、酒精、抗生素甚至原本随处可买的膨化食品都会成为奢侈品;没有它,科幻电影《星际穿越》里会被黄沙覆盖的,不止绿洲,还有人类继续活着的希望。


但这些说辞对我而言都太远太空,我更关心啥时候妈妈能坐上搬家去城里的车。

石头城上长出老种子

石头城,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石头上的村子。


这儿的民居顺地势一家接一家,错落有致的排布在这座造型独特的蘑菇状巨石之上。

300年的日日夜夜为它刻上时光的印记,让整个石头城魔幻得像冒险游戏里脑洞大开的新地图。


而这一座城,也的确不负众望,给每一位来者以无数惊喜。


比如,那个爱育种和保留老种子的张秀云。


“有种(zhǒng)有种(zhòng)才有吃。”这是张秀云父亲的至理名言,也是她儿时的难忘记忆。

得益于父母保留老品种种子的好习惯,她的味蕾能品尝到多样玉米的舞蹈,可以是软糯的,可以是清脆的,可以是甘甜的,可以是清香的......


这种玉米的不设限,食者或成最大赢家,谁能不爱一锅能填饱肚子馋虫的花样玉米呢?

在每个收获的季节,啃着父母刚煮熟的玉米,抬头就是一串串那年最好的果实,是祈祷风调雨顺的心愿,是来年播种的希望,是她最熟悉也最满足的风景。

要种子不要孩子

老品种因有不少未经人工雕琢的缺点被人们逐渐舍弃,而其他地区的种子想“本土化”又得在不确定能成功的情况下投入大量心血和时间。在人们不断开着加速度追求高效率高产出的时代,坚持这种传承和创新的难度可想而知。


给反季种植的玉米“烤火”取暖,用竹子一株株撑起被压弯腰的”傻大个” ,辛苦一年却只结了又小又干的三个玉米棒......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她像照顾婴儿一样,成天往地里跑,一扎进去再难出来,用实际行动完美兑现她的理念——每一粒埋在地里的种子都有破土的希望,儿子也只能在一旁苦涩“吃醋”。


这份努力没有白费,渐渐的,村民会跟她上门要种子,优良的“混血玉米”被冠上她的名字远销各地走出国门,她也被邀请去墨西哥、秘鲁等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活动,带回了更多新种子继续投入战斗。

而那些旧种子,或许没有足够好的食用口感,却是不可多得的酿酒和制作酒精的奇材,被不少村民和厂商心心念念惦记着,只为那一口醇香和令人惊叹的提纯率,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我的种子我做主,小农种子传万户”。

种子是孩子,孩子是种子


只是这对母子,似乎越来越不理解对方在做什么了。


走进小院,儿子和宝龙又在用种子“淘气”:雪白幕布里裹挟着不少种子,闪光灯咔擦不停的声音,似在跟“玉米妈妈”求救。

在做自媒体的儿子眼里,这却是一场定格动画制作的盛大舞会,足够好的宣传,会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独特的种子,在母亲的眼里,这些种子都很重要,不能随意拿来玩。


年轻人和老一辈之间的不同观念在对待种子时展示的淋漓尽致。

一开始他是不解的,为什么妈妈不肯像照看种子一样精心照顾自己.


但当他离开故乡,在外面的社会里不停折腾时才发现,虽然她不清楚儿子手里这些机器的具体用法,却像参天大树一样,一直尽全力在为这颗尚在成长的小种子遮风挡雨,正如她对种子一样。

爱意,总无言流淌在那些生活的小细节里。


从国外交流带回来的不止有种子,还有专门替他买的小玩意儿;他被村民问起隐私时的尴尬,也被她通过转移话题所化解;偷看到儿子替自己拍的精美视频,悄然中早已笑意满盈……


种子虽然小,但却传承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母子两最终的相互理解,得益于纳西文化里对接受新鲜事物和保留传统习俗的完美结合。


正如纳西建筑里的「悬鱼」「搏风板」「垂花柱」「马头墙」等,它们看似眼熟又独具特色,都是纳西先族向中原和江南的古代民居学习、再按当地风土人情改良的学习成果。

保留老种子,研发新种子,利用新技术讲家乡故事的视频,何尝不是这种文化浸润的果实。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母子两骨子里的那股劲却一直是相同的。


这样的文化自信会成为石头城育种人的动力。


佛学曾说“一花一世界”,张秀云则是“一种一世界”。那些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都和多种生态文化紧密相连,如同《三体》里能多维度层层展开的智子,藏着不可估摸的信息量。

“这些是祖传的,我们不能丢。”张秀云说。

在她的号召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育种人的行列.


2016年,在农民种子网络协助下,建立了石头城社区种子银行,为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随着育种而来的,还有村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和更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这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在金黄的玉米田旁惬意喝着张秀云用黑玉米独家研创的饮品。

这次的返乡之旅再次以我的“劝说”失败而告终,临行前,妈妈把她最宝贵的种子塞了满满一罐给我“你不是喜欢拍这个吗?拿回去拍吧。”见我犹豫着不敢接,她又补了一句“放心,种子库还有余存的,拿着吧。”

随着倒后镜里逐渐变小的妈妈的身影,我内心深处一直藏着的那颗种子,也缓慢舒展支脉,破土而出。


我那不愿搬去城里的母亲和她对另一个“孩子”的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