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知乎问题“德云社让你失望过吗?”的答案

我是一个从2014年开始做相声鬼畜的UP主,很小的时候爱听刘宝瑞的单口,小学开始爱听郭德纲老师的相声(那阵他也刚火)。毫不讳言,郭德纲于谦和德云社的部分演员给我带来了最多的欢乐。
理论上来说,根据这个经历,我应该是非常拥护德云社的吧?
正相反,本人是铁杆德云黑,只会拿“相声爱好者”标榜自己。对其他社团的演员的缺点可以容忍,但是对德云社演员绝对有吹毛求疵一般地高标准严要求。
要说对德云社失望,2016年那阵就很失望了:郭德纲自从2012年开始就不认真说相声,每年的节目不过是从网上抄抄网络段子然后套进于谦家人的事迹上。班主尚且如此,成员也更不好说。岳云鹏的风格在那时候趋于僵化,而其他小演员又努力模仿这种风格,殊不知这种东西不是靠模仿就能产生作用的——最后弄得那阵德云社骚浪贱不少,包袱不多。张鹤伦偏向二人转的风格看多了容易腻味;烧饼那时候创作能力还没完全展现,扯着嗓子表演四十多分钟让观众都十分疲劳;张云雷那时候还没坠楼,在台上扭屁股到是很积极;孟鹤堂那时候算是小有名气,但也是卖腐装gay的主——15年封箱和钢丝节,孟鹤堂的节目都让我非常恶心(就是那个三个人上来扭屁股和《铃铛谱》);诸九诸霄那时候还算是学员(现在说的感觉也不咋样);就连我现在比较喜欢的高峰栾云平,那时候风格也比较死板,不容易产生共鸣。之后我看了2016年钢丝节的节目,靳鹤岚朱鹤松(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俩的名字)开场,抖了一个“老师,how much?”的包袱,我不由得感到寒意,关上了视频,开始听其他组织演员的相声了。
苗阜王声现在争议比较大,但是当年的相声也算是能逗乐我;大逗相声则在运用漫才技巧和创新上比较成熟,能对上我的胃口;卢鑫玉浩作为新势力,出新能力很好,能够把歌舞戏曲有机地融入到包袱里……有这么多水平也不错的演员,我为什么一定要盯着德云社看呢?况且高二高三了,也没时间特别关注相声。
也就是《相声有新人》之后,我重新拾起了对德云社的希望:主要是当年骚浪贱的孟鹤堂也能正儿八经说一段蛮好笑的相声,让我感到德云社还是有未来的。于是我顺便了解了一下我没关注相声的这两年德云社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结论就是……时代变了。
新的常态是这样的:女性观众数量大幅增加,甚至演出还增加了上货环节;观众关注演员的点基本在颜值上,相声能力反而退而次之;演员开始注重外表和卖腐,对于重要的基本功却有所轻视……也许这是时代的必然,但我可没法适应。
我对德云社的信心只保持到了2019年的五月份,从那时候开始逐渐走低,现在基本是最低谷。《笑傲江湖》第四季播出之前,我对大有好评的张九龄王九龙十分感兴趣和看好,但是节目的质量到让我大跌眼镜——这二位连自己的师侄都打不过了,纯粹是来摸鱼带流量的。后来张云雷又出了各种事情,不管是陷害与否,我对他本来也不咋喜欢,徒增恶耳。十一月的时候,发生了孙九香怼观众事件,最终处罚结果不过是停演二十一天,而后秦霄贤又成为了张云雷的替代品,满状态复出。天津卫视德云社春晚,明明是一堆相声演员,还是得用歌曲和才艺表演来填充演出时间,张九龄王九龙张九南尚九熙秦霄贤演的那个节目跟相声基本就没啥关系了,而且张九龄演的喝醉的人都不像。今年年初《欢乐喜剧人》第六季开播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对孟鹤堂节目的观感,招来粉丝围殴,顺便被扣上了“孟鹤堂唯粉”的帽子,让我大惑不解,顺便对孟鹤堂也逐渐厌恶。而后孟鹤堂的表现也让我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差(烧饼到是在努力地往上,可惜队伍里总有助演拖后腿)。而后是疫情,统统不能演出,但是我又听说孟鹤堂在直播说相声的时候看小抄……得了,事已至此,我不必对德云社再抱有希望了,这个庞大的演艺公司该干嘛干嘛去吧,我去找好相声听就得了。
综上,我的答案是:德云社既让我曾经失望过,又让我已经失望了。
顺便再说点题外话。
我并不是因为仇视女性或者歧视女性而把“女观众”云云拿出来说事的,我只不过是很难理解这种狂热而已——相声演员当然可以好看,那也是建立在说好相声的基础之上的,就好比买一台电脑回家,主要看重的是机能而不是外观一样。除此之外,对天价球鞋特别热衷的男性和饭圈女性都是我无法理解的对象。
郭德纲老师是个聪明人,经常会说一些两头堵或者有严重逻辑问题的话,但是因为他在相声方面的能力较强,大家一般都会选择相信。实际上,最好还是自己好好分析一下,不能人云亦云成为郭德纲的无脑拥趸啊。
时代确实是变了,走偶像路线能让演员赚到更多的钱,对演员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我不过是个观众,演员因为流量而降低了对相声艺术的追求,是不符合我的利益的,所以我会抵制。(当然了,因为流量给我的鬼畜带来更多播放另当别论,我就是这么现实的人,哈哈哈哈哈。)
理论上说,德云女孩在演员方面的偏好我无权干涉,看中颜值或者人设或者才艺也是她们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所支持的事物不见得是正确的:选择磕演员颜值的人并没有错,但是如果这种人数量多了,会使整体风气产生变化。因此,为了相声,在我可见的范围内我会稍微管一点闲事。
相声要求高雅错了么?这是没有错的。如果没有侯宝林等人对相声积极地净化,相声一辈子都得是市井玩意儿,甚至只有可能在京津冀流行,难以形成现在风靡全国的现状(这跟德云社的火爆也分不开)。为了在小剧场获得更好的效果,接地气当然正确,但是不能为了反对曲协某些思想不正确的官僚而对相声无限妥协以至于自甘堕落啊,相声是可以雅也可以俗的。
主流非主流之辨,现在也应该告一段落了。首先郭德纲在前两年就悄么悄儿否认了自己的说法——仅仅是根据是否在编制内判断的话,自己的师傅侯耀文也得算主流,恩人石富宽师胜杰等人更是主流——建议观众不要再提主流的分类。而且看看现在的流量,德云社有个什么动作网友们都能知道,曲协做啥网友都不太知道(除了收编交大博士);德云社有相当多的拥趸,而基本没人给曲协说话;德云社的部分演员到是逐渐符合《论五十年》里郭德纲批判的样子,曲协则吸纳了一部分有能力的演员(金霏等人都是跟曲协更紧密的)。其实真的不必去管什么主流非主流,拿相声来衡量演员的能力不好么?
很久没有回答这么多内容了,我感到十分的畅快。如果读者对我的回答感到气抖冷,那么我必须表示:我实在是太开心了——我觉得个人的快乐要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