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过进口的直升机列表(2)

间隔数年后 想起写的第二期 于是抽时间出来赶了一篇 本期是Rineloricaria锉甲鲶属专栏 一共8(9?)个品种 图片由笔者自己拍摄 关于品种是否准确:作为收集类玩家 鱼品种的辨认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文献上提供的物种图片对比的 因此为了严谨 不保证百分百是正确的
黑尾锉甲鲶(Rineloricaria nigricauda) 记录于1904年 分布在南美洲: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河流 饲养难度:容易 曾用商品名:黑尾直升机 此品种输入时候量不少 甚至还卖了很长时间 可能国内的这类玩家还是少数 所以并没有掀起很大关注 或者把它们当成其它能见度更高的直升机品种了 R属的分辨着实很困难 但其实黑翼算是稀有度较高的R属品种 主要在记载资料图片量少且模糊 输入机会也不多见 但发色和环境关系较大 如果养在深色的环境里身上花纹会非常显眼 以往有过输入港台的记录 最大尺寸可能约10cm 摄食量很大 几乎每天在不停翻找食物 乐于接受饲料 在我混养的时候它们会无意间或多或少啃咬到埋在沙里的其它沙栖(如巴洛克、阴阳等等)直升机品种 导致外表受伤 因此和它们的兼容性不好 需多注意 另外 它们并不是金毛狮王直升机的幼苗形态 不要认错
扁尾锉甲鲶(Rineloricaria platyura) 分布在南美洲:从亚马逊河口附近到埃塞基博河的各种沿海河流 饲养难度:较难 曾用商品名:猪嘴直升机 也是最近才输入的品种 资料记载体长可达到140毫米 体侧三排锁子甲一样的骨板钉刺应该见一面印象就很深刻了 属于能见度很低很少输入的品种 饲养上唯一的难点就是在稳定 稳定的环境和稳定的混养对象 这个品种应激反应很高 有可能因此直接暴毙 所以从购买到开箱过水过程里需要细致点 稳定后容易饲养 不过不活跃 也不怎么接受饲料 根据环境 身上的黑色斑纹会变时而深时而浅 笔者觉得是很值得收藏的一个品种 和其它直升机兼容性很好
长尾锉甲鲶(Rineloricaria longicauda) 分布于南美洲巴西楚伊和特拉曼达伊之间的南里奥格兰德州海岸流域 栖息在流速缓慢至中等、清澈至褐色、沙质或泥底的水道 首次记录于1983年 饲养难度:容易 曾用商品名:鬼王直升机 记录体长在13.2cm 这个品种比较适应较低的水温 夏天最好控制在28℃以内 杂食性 基本都吃 但摄食动作缓慢 新进个体仍然建议鲜饵开口 输入有好些年了 不过我感觉很少有商家愿意拿它 虽然它貌不惊人 但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仍然很有魅力 它是需要发掘的一个品种 能见度不高 回来时通常有其它批次的其它种直升机 鬼王就被夹杂在其中 不过时至今日 它还是冷门又低调的 个人感觉标志性的特点是其眼角斜钩往上角度比较大 以此容易辨别 也许鬼王的称号就来自其眼睛的特点 和其它直升机兼容性很好
Rineloricaria sp. `JACAREACANGA` 分布:亚马逊河、亚马逊河下游 塔帕若斯河、塔帕若斯河上游 曾用商品名:木纹直升机 饲养难度:较难 截止目前为止它仍然是Rineloricaria锉甲鲶属的未定种 后半部分的备注`JACAREACANGA` 是指巴西的城镇雅卡雷阿坎加(葡萄牙语:Jacareacanga) 位于该国北部 由帕拉州负责管辖 始建于1991年12月13日 面积53,304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70米 表示该品种的首次发源地来自此处 这是笔者很着迷的一个品种 身上木纹状的横向花纹个体越大越明显 体长在11~12cm左右 我在脸书上见过老外从渔民手里收的大个体纹路 有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迷宫感 但很遗憾的是输入进来的个体都比较小 也就七八公分 所以纹路基本都没长开 也是近年才有输入的品种 以前只在资料上看过 但是日本那边应该很早就有输入过了 饲养上难点在进入新环境后开口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且可能需要特殊关照使用鲜饵 胆子很小 如果混养鱼种闹腾 你连见一面都很难 不过这一身迷人的木纹 就算再难伺候也都要敢于挑战一把了 和其它直升机兼容性很好
莫氏锉甲鲶(Rineloricaria morrowi) 分布于南美洲:乌卡亚里河流域 亚马逊、亚马逊上游 马拉尼翁 乌卡亚里 记录于1940年 曾用商品名:暂无 饲养难度:较难 老实说Rineloricaria属的直升机是个寿命分品种的类型 有的品种可能只能通过数鳍骨枝条的多少根才能区别 不过好在莫氏身上波纹一样的竖直枯木纹比较明显 算是能对比出来的一种 饲养上不会有大的难度 但当时输入的时候定水可谓尸体堆成山 所以姑且给它一个较难的水平 虽然只输入了一批量也不多 但基本定水就一直在挂的状态 也可能和批次质量有关 摄食缓慢 动作有点笨重 混养需要开小灶 因为它们抢不过其它鱼 也需要个安静的环境 稳定后很好饲养 不过夏天需要控制水温 一般来说 R属都不太耐高温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艾氏锉甲鲶(Rineloricaria eigenmanni) 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奥里诺科河 记录于1908年 曾用商品名:雪花直升机、帝王雪花直升机(这个商品名是和另一种匙甲鲶属的大型直升机重名了 真正的帝王雪花指的是它们 本质上它们就不沾边 但商家就是这么叫的 所以特此备注) 饲养难度:容易 为纪念印第安纳州鱼类学教授卡尔·艾根曼博士而命名的鱼种(1863-1927) 物种尺寸102毫米 这个物种很容易通过条纹鳍和尾巴腹侧的深色线条的组合来识别(我个人对比区别主要在尾鳍内圈三角型黑斑和外圈的弧形细黑纹、背鳍基部有三角型黑斑、第二背鳍条开始有一块黑斑、黑斑后部有一圈新月状黑纹向背鳍下延伸 末端位置刚好对上躯干上的黑色块状斑纹、眼睛下方的垂直黑色条纹、以及眼睛前方延伸到吻部末端的黑色条纹 两部分交融构造出面颊部的一块三角形区域、且其余各鳍平面上皆有1~2圈明显的黑纹) 它们刚开始有些许敏感 但适应很快 适合养在深色的环境里 笔者缸子环境色浅 所以整天体色几乎是白板状 但在观察盒里拍照时深色的纹路又会展现出来(不放点深色石头也是白板)它对环境的改变会积极反应在体色上 杂食性 会吃大部分食物 和其它直升机兼容性很好 输入记录这方面并不太清楚 因为它们可能很早就混进来了 只是没有人关注过 直到以上面备注的那个误名商品名面世的时候 才算真正出现在公众的视线里
矛状锉甲鲶 “绿型”(Hemiloricaria lanceolata) 原产地: 亚马逊和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和巴拉圭的支流 曾用商品名:酒红直升机(批次统称 那批酒红色里也混杂了这种荧光绿色) 饲养难度:较难 偷懒一下复制当时做视频的置顶评论过来: 我以前也有出过几期介绍它或是它相近sp个体的视频 本视频个体是“绿型” 这个种根据分布流域或个体差别 延伸出了非常多样化的体色 从酒红色到绿色、和黑色 也有几种表现都相加的个体 从前阵子广州那批商品名“酒红直升机”里衍生出的个体 那批个体里也有着呈酒红色、黑色等体色 本个体稳定后偏荧光绿色 PH6.0~8.0 温度25~28℃ 原生采集地偏向静水黑水区域 底床沉积物丰富 底床上遍布落叶 最大 TL: 12 em/5” 机翻: 毫无疑问 在亚马逊地区最广泛分布的一种锉甲鲶 Hemiloricaria 披针形动物身上的图案可能因河流而异 但背鳍图案虽然也略有不同 但通常是鉴别物种的好方法 男性在他们的脸颊上长出短的“胡须” 这些鱼应该给予平静的环境 既开放的沙地和根下的庇护所 植物也是很好的庇护所 有时放牧 但他们没有受到损害 食物应包括优质干货、冷冻昆虫幼虫和小型甲壳类动物 在干净、条件良好的水中 它们将在两端开放的管道中繁殖 雄性将在那里守卫鱼卵 饲养上的难点在小个体初期不应被忽视 入缸后需要仔细观察摄食情况 以免长期不进食暴毙 但成体后好很多 因为基本不担心不开口的问题 也是需要定水产生美的品种 定好和没定好饲养体验差距很大 顺带一提 绿型的绿色真是薛定谔的绿啊 从背面看很明显 但在沙地上侧面拍就是拍不出绿 但肉眼又能看得出来绿 大概是我拍摄设备腊鸡 入缸初期放在盒子里看(第一张图)那真是绿的一批啊 我怀疑它绿色组成部分来源于自然界复杂的食物 人工环境饲养后 可能长期接触不到这样的营养成分会逐渐褪色 不过 至今它也没有很明显的体色改变
矛状锉甲鲶的近似种 雄性(Hemiloricaria lanceolata?) 栖息地信息分布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流域 秘鲁;亚马逊、上亚马逊 拉普拉塔、巴拉那、巴拉圭、上巴拉圭、塔夸里(巴拉圭) 亚马逊、中亚马逊(索利莫斯)、普鲁斯 亚马逊河、尼蒙达河 曾用商品名:未知(无鬃毛个体叫大麦町直升机) 饲养难度:较难 套用当时写的置顶评论: 起初我觉得它是Rineloricaria heteroptera异鳍锉甲鲶 但是资料图片上的Rineloricaria heteroptera脸部以点状碎纹为主 似乎没有眼睛前的明显黑线 其次就是Hemiloricaria lanceolata国内俗称的黑鬼直升机 (矛状锉甲鲶)本来它和传统的Hemiloricaria lanceolata我觉得一点都不像 尤其是脸部和背鳍花纹部分 但在资料上有这么一段描述:General Remarks Most sources list this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South America as limited to the Upper Amazon River basin but this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in many more locations, basically most of South America from the northern and upper Amazon Basin to Paraguay in the south. This is possibly because several similar species exist in this range. 翻译过来就是:一般评论大多数资料将这种物种在南美洲的分布列为局限于亚马逊河流域的上游 但是这种物种已经被记录在更多的地方 基本上是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从北部和上游的亚马逊流域到南部的巴拉圭 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存在着几个相似的物种 也就是说不排除Hemiloricaria lanceolata存在近似种或者sp的可能 但它又和传统表现的个体花纹上差距甚远 因此我觉得目前它的身份还有待确认
上图为视频截图: 这是当时收的没有鬃毛的个体 回来后每天躲的不知去向 半夜打灯才可能看到 所以拍不到就套用下截图 在之前广州到的一批商品名为大麦町直升机的个体表现 我已经看的脸盲了…有能力的读者也可以帮忙定定种 饲养体验上基本没有体验 不是开玩笑 因为它们找个地方就躲起来基本看不到 喂食也只在别人炫完后才可能挪出来吃吃渣 反应慢 胆小 不过倒是很合群 鲜饵为主 不管有鬃毛个体(雄性)和无鬃毛个体 (雌性)饲养体验上都是一样的 较难的饲养评分是给在它们有点神经质的敏感上 而且养半年一年了 丝毫没有收敛 2023-2-20撰写 B站:斗转阴阳 仅供爱好者参考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