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笔记】黑格尔哲学的开端
序言已删除,内容自用
下面是上期笔记



古希腊宇宙论——>形而上学“存在”——>中世纪上帝——>近代认识论主体或客体
Hegel: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中哲)
体系要有且只有一个开端
黑格尔的开端不是静止的而是开始的“决心”,不是最完善的而是最不完善的。——开端有自我完善的冲动向内深入,回溯自己的根据,让潜能挥发出来。
开端不是一种事先准备好的东西,而是在生长中自行开始,自行完成的东西;它不需要事先对它的体系进行某种批判的考察,以使“打好基础”(kant),而是在运动中自我批判地展开自己的体系。
逻辑的规范性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本身的目的,不只是方法论,也是本体论。
一是一切,一切是一
读黑格尔从整体而非片断去把握。(内在联系,精神一贯)
概念可变,范畴的进展不变。
一本读不懂多本对照阅读。——核心把握“开端”

逻辑学的开端
传统形式逻辑不彻底——把开端交给了非逻辑——不可以一贯的使用(违背逻辑精神)
真正的开端应当逻辑上一贯——开端是绝对的,不依赖证明——空洞(无内容)的决心
一个人讨论哲学——“要讨论”这个决心就是开端——不要讨论就没有哲学(能动性)
※黑格尔《逻辑学》没有哲学的前提,但在《精神现象学》中有,人要意识到“开端”要经历漫长的发展。
马:《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没有上帝,哲学的开端就在意识的发展历史中(唯物主义视角)
逻辑学玄乎是为了客观唯心立场,接精神现象学,“绝对性”消失了,所以逻辑学是“天上掉下来的”。
哲学的开端是决心——>发挥主体能动性——>自由意志——>“自知其无知”(苏格拉底)——>无知——>知识的开端(第一个知识)—(能动性)—>有知——>有本身——>一切思维的前进“开端”
“有”不依赖主观思维,而是客观的“存有”
希腊文on,拉丁文esse,德文Sein,英文being,中文(有、存在、是、去存在、、、)具体见逻辑学
古希腊巴门尼德:“是”不能“不是”,“不是”就是“不是”
亚里士多德:实体第一性,种、属类等第二实体 第一实体是个别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本体论共同构成形而上学
Hegel存在论——>本质论:“语言用存在(Sein)这个助动词,把本质(Wesen)保留在过去式曾经存在(Gewesen)里;因为本质是过去了的存在。”
海德格尔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译作“在场性”(过去的存在,目的在整个过程中随时“在场”)
第一个三段式:有、无、变
有,纯有——>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Seyn, reines Seyn, - ohne alle weitere Bestimmung)
不是完整的句子,而只是摆出概念(主语)——>开端有主和谓就会有两个开端——开端只有一个——只有主语
一个力量,一个号召——先有起来,其它是有起来之后才有的
黑格尔认为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知识的基本形态是概念而不是判断,任何判断都是由概念自身产生出来的。
黑格尔的概念是“抓取”的活动或“决定”——>知识本身形成的过程,活的知识
存在自身就能自己存在将存在的能动性突出出来。
纯有在不纯,没有规定也是规定——>区分对象语言和无语言——>黑格尔从外部干扰造成冲突(×)
概念内部的矛盾——互为主宾
只谈有——>有是空洞的——>“有一个无”(自我否定)
有一个无——>真正的有(对真正的有就是无的回想)——>具体化——>变(生成)
Werden生成(不是消灭)(无——>有)
Werden才是真正的开端,经过有——>无——>变,获得了动力
扬弃的有的生成——>Dasein——>变中不变——>有限的存在才是实在的存在
特点:概念的自我运动
对有的纯粹概念分析中,有本身意义的展开中形成了无;自否定是“有”的运动之源
《精神现象学》的“开端之开端”

“存在”是《逻辑学》中所出现的第一个绝对知识,使上升到绝对知识的层次,以及能探讨“存在”这样的哲学问题,则是《精神现象学》的最终成果。
黑格尔的神秘性——>过河(《逻辑学》)拆桥(《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的时代精神氛围
两种误区:撇开人类现实经验,而热衷于用抽象逻辑上的推理来决定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诉之于非理性的灵感、激情和神秘体验来把握绝对真理。
黑格尔将他的体系看作社会历史发展到他这个阶级的必然产物。
实体:社会历史的即成现实,现存的一切必然规范;主体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开拓冲撞着的人的精神。——>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达成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达为主体。
实体(必然)——主体(自由)
恩格斯把黑格尔的这种精神发育史与人类思维发展史比作“胚胎学和古生物学“。
黑格尔自己身体力行地表现了实体如何形成自由创造的主体,而主体又是如何从实体中汲取创造的力量、使自己扩展为新的实体的。
《精神现象学》的开端不是黑格任意拟定的,而是“真理”在这个的时间点的自我涌现
黑格尔继续向前——>社会和历史、文化传统中找思想和精神生活的来源,把上帝看成基于感性生活上的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解释学的起点
我们读黑格尔从“保守的体系”中拯救出“批判、革命的方法”,让他的思想焕发新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