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安排,不论结果喜悲,不枉在世上活了一场

2022-11-12 22:40 作者:如梦玲如梦玲  | 我要投稿

生命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总不枉在这世上活了一场。

12—15岁,是青春期早期。

此时孩子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都在经历很多变化,如激素增加、大脑神经在进行修剪和重塑。

他们情绪变化大且快,忽阴忽晴。

他们忽然有了全新的思考方式,他们有更多能力运用抽象思维。

初中的孩子,常会思考一些比较重大的主题:死亡、社会变革、人生的意义,以及其他各种哲学问题。

这些问题让他们着迷,促使他们探索、读书,同时也会带来困惑迷茫。大脑的重新整合,使得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大、做事常有各种疏漏。

别急着评价孩子的行为。

当家长为孩子的表现感到羞辱、暴怒时,要先把自己冷静下来,后退一步。

要努力了解真实情况,把孩子的表现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去观察。

要给孩子界限,但是,双方都先冷静一下,要有耐心,沟通才能进行。

12岁以后的孩子,自我在成长。

他们要挣脱父母的控制,走向同龄人群体。他们会把依恋从对父母,转向对同龄人。

遇到困扰,他们更多会与同学倾诉,而不是父母。

休息日,家长不一定能叫得动他们,但是同学约他们,一喊就走。

这时他们对于家长特别强制要他做的事情、要强加给他的东西,都会强烈反抗。

有时,明明心里知道那是对的,但为了表明自己有自己的观点和决定权,他们会故意做出与之相反的事情。

你越是反对早恋,我越是要找机会早恋。

改变互动模式,给孩子空间与信任,建立新的亲子连接。

孩子大了,家长不要再按老模式与他相处了:不要再把他当作听妈妈话的乖宝宝,他不再用单纯的大眼睛仰视你、把你看做神一样的存在,家长不再是孩子的天。

他不愿完全按照你的做法做事,他渴望摸索自己的新方式。

他不想时刻听到你的叮嘱和指导,他要自己试错,哪怕碰壁头破血流。

家长要放低自己一些,和孩子更加平等相处。

与他沟通时,不要用强硬的语气,不要搞权力争夺战。

你可以明确告诉他,你的底线要求是什么,他在怎样的范围内可以自己有权决定。

在此范围内,你尊重他的决定。

用行动表示:你理解他、信任他,愿意去了解他的感受。

把生活重心更多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

对孩子,抓大放小,不要事无巨细地监视。

家长控制过严,孩子就用很多能量来与你对抗。

家长要百分百地控制,孩子就会拿出整个生命来对抗。

家长给孩子一定空间,他就可以把这些能量用来思考、判断、发展,通常他反倒会做出更好的决定。

不断去尝试,以新的姿态,和孩子创建新的连接方式。

给他的群体活动提供场地、资源和帮助。

偶尔把自己的事情征求他的建议。

家长学习并且请教孩子。

请他以大孩子的身份来参与你和亲友同事的聚会,给他更重要的职责。

用间接的方式去影响他。

这不是说家长对孩子要大撒把。

我们除了直接与他谈话之外,要更多学会用间接的方式去影响他。

对于小学的孩子,你仍然可以与他讲很多大道理,他都会认真听进去。

但是对于初中生,他们会反感道理的灌输。

要提供一些资源,让他自己去探寻,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来。

家长此时影响孩子的技巧特别重要。

要有技巧地做,如果不做,就是把影响权完全教给了外界。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安排,不论结果喜悲,不枉在世上活了一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