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章子怡不肯再犯错

2021-01-19 19:21 作者:宋雯婷sweeety  | 我要投稿

《上阳赋》播出之后,很多人都在嘲章子怡38岁演15岁这事儿。

说她没有「少女感」。


「少女感」这个事,其实我之前写过,没有看过的请自行反思并温习:看她打了多少女明星的脸


在那篇文章中,我以电视剧《想见你》中柯佳嬿的表演为例(她也是35岁演17岁、19岁、27岁,没有人嘲她没有少女感),阐述了少女感最重要的,是「新鲜感」这件事——


被诠释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世界的新鲜感,是否贴近她所在的年龄段;


演员本身对这个世界的新鲜感,是否被有意识地被保留了下来。


只有这两点同时具备,演员的演技才有可能为大龄演员塑造低龄角色加分。


这条规则当然也是适用于章子怡的。


事实上,我不赞同说演员不可以出演角色年龄比自己实际年龄小的人物。


梅婷《父母爱情》、孙俪的《甄嬛传》等很多电视剧,都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这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大言不惭地说,少女年龄段的演员演少女角色,就一定能比年龄段稍大的演员演少女角色成功。


(如果有,就请你们自动标记为胡说八道,并自己回家背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万遍谢谢。)


事实上,33岁的章子怡,也的确在《无问西东》中扮演了十几岁的少女,观众当时不仅并不认为这个角色没有少女感,甚至还一片赞扬。

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上阳赋》章子怡的演技被吐槽,并不是观众对女演员年龄的偏见,而就是客观来说,章子怡剧里的状态,确实已经不适合再演小女孩了。

 

不单纯是皮相状态,

 

而是更复杂的心理状态。

 

用那种偶像剧里最洒狗血的话说就是:

 

「她变了。」

 


变。


其实我一直觉得,对于电影演员来说,保持前进的最佳方法是不要天天想着自己是个演员。


(电影演员和电视演员是有区别的,对此,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讲解。)


技术上的东西,当然还是极其需要培养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陷阱在于:

 

如果演员把技术上的东西太当回事儿,那么等待ta的就一定是下坡路。

 

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电影演员来说(对于电视剧演员来说相对没那么严格),我们最需要明白的一件事情是:

 

演员是时刻处于流动中的创作材料。

 

啥意思?

 

就是说,因为演员是人,人在死亡之前,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永动机状态的:

 

不论你此刻在干什么,你总归是在活着,是在运转。

 

活着,就等于在你周围的世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发生关联。你会被影响,你也会影响别人。

 

这种影响或大或小,但是这种交互是时时刻刻的。

 

这种交互,就是我所说的「流动」


因为人与外界的时刻关联成立,所以人与世界之间的实时流动也成立,所以人自身的不断变化,也是成立的。

 

因为人身上的变化时刻发生着,那么也就意味着:

 

演员作为鲜活的人进行创作的时候,是不稳定的。

 

再进一步来说,这种不稳定又有两种发展的方向:

 

方向一、好的方向,灵光乍现,创造惊喜。

 

方向二、不好的方向,无力回天,整段垮掉。

 

在我看来,比起一招一式的表演技巧,演员作为人物时,究竟如何利用自身的“不稳定”,如何“流动”,才是一个角色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一个角色的成败最关键的事情。

章子怡也一样。

 

她每一个成功的戏,都是这种流动恰如其分地完成了,从《我的父亲母亲》到《一代宗师》;


她每一个失败的戏,都是这种流动滞住了,从《非常完美》到《上阳赋》,甚至到她在《快乐大本营》里面的表演展示……

无一例外。

 

实际上,在我看来,以章子怡对于表演的理解来看,她的表演在没有导演控制的情况下,一般是两个走向:

 

1、让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她在控制;


2、在不说台词的情况下,这个人的人物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利的、硬的、有所奔赴的。

无一例外。

 

因此那有趣的问题来了,为什么章子怡以前的表演就是好的,现在《上阳赋》的表演就是不那么好的了呢?(如果你非要跟我争觉得她《上阳赋》演得很好,那你坚持自己的看法就好了)

 

这当然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是还是像我们刚刚说的,章子怡变了——

 

章子怡,在她个体的流动过程中,作为她创造角色的材料,失去了我们所说的那种「新鲜」,反而多了不少「恐惧」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聊过,大导对章子怡的表演加持很大,从张艺谋到李安,从李安到王家卫,他们帮助章子怡成为了一个superstar。


但是,这一篇文章我要讲的是,加持的意思是,你总得有点底子让人去加。你总得有点自己的个性与魅力,才有可能被导演用上。

 

章子怡当然是有的。

 

她最好用的特点叫「一腔孤勇」。

这特点,多么地适合各位导演们进行自我投射呀。

 

说个题外话,前段时间老有人问我,为啥大导都没拍过周迅?具体原因肯定有很多时机性的因素,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因为周迅不太符合那几位他们所说的大导们的自我投射。(具体的回头再说吧)

 

说回章子怡。

 

你们看看以前的章子怡,再看看现在《上阳赋》里的章子怡。


别说一腔孤勇了,除了她勇于演少女这件事之外,我再看不到她身上的任何「大胆」了。

 

甚至于她为此辩驳的微博也是。



演都演了,一起娱乐娱乐不也挺好。

 

解释什么呢?

 

说那么多,做那么多,只能让人更清晰地看见她的找补、她的顾忌,以及她的恐惧。

 

人们终于发现,在缓慢的流动中,她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一往直前,血洒沙场的女孩了。


战斗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件有些疲倦的事情了。她早已不再快意恩仇了。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张章子怡照片

早年,她也不是凭借过人的天赋或者高超的演技拔得头筹的。

 

她凭的是她那股气。

 

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因为不知道虎的可怕。

 

如今,

 

时过境迁。


章子怡已经不像小时候了,她有了更多权衡。


她依然有锋芒,但已经不肯刺向最致命的地方;


她依然不完美,但已经不肯再轻易「犯错」了。

她变了。


不仅她变了,环境也变了,观众也变了——

 

时代也变了。

 

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处于那种疯狂的变化,甚至是动荡之中的。

 

而在我看来,人们生命最终的不同,其实恰恰就在于我们如何面对的这变化与这动荡,如何选择自己生命的流动方式。

 

王小波写过一段话,他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他写得很精彩。

 

但我不觉得这是个规律,我不觉得我们生命的流动,就只能是整齐划一流向黯淡。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我们的人生能在那句我最喜欢的话上多停留一会儿——

 

我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


————————————————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问欢迎来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号后台发送电影关键字如《我不是药神》获得相关电影评论、发送演员名字关键字如「章子怡」「姚晨」获得演技或相关评论。

微信扫码或搜索公众号名字即可关注。


章子怡不肯再犯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