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8倍30秒“人造太阳”,就要申请专利?中国早已做到10倍百秒
太阳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获得能源的最主要来源,靠的就是太阳自身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大量太阳辐射。因此人类要想自主控制和掌握这种能源,就需要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问题,进行人造太阳的实验。
如果小伙伴关注国际新闻,就知道最近有一则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据韩媒报道,韩国一个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人造太阳”,并持续运转超过30秒。并且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8倍,也就是差不多1亿摄氏度,韩国媒体表示,相关团队已经计划申请专利。

最关键的是,韩媒进行了大肆地报道,表示这种打破纪录的方式,是韩国进行新能源研发的重要一步。那么是不是说现在韩国的可控核聚变实验,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了呢?
翻看资料就会发现,中国在2020年进行的实验,当时就准备将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投入实验,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的关键研究。

随后在2021年5月28日,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这是可控核聚变领域目前最高的纪录。也就是从温度上来说,达到了太阳表面温度的10-13倍,时间也超过100秒。
因此很显然韩国此次打破的纪录,仅仅是他本国的纪录。

要知道可控核聚变,这些年来一直都是科学家最前沿的科研项目之一,如果谁能够彻底解决核聚变的问题,那么就极具战略意义,再也不用进为你能源问题而发愁了。其实近几十年世界上的多数冲突和矛盾,都和争抢能源有关。
甚至包括人类进行月球探测,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月球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现在虽然还没有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一直都在潜心研究,至少目前来看,走在世界前列并没有落下。
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这个可控核聚变的难度究竟在哪里。

其实核聚变就是太阳现在之所以能够发光的原因,就是氢原子核早高温高压的情况下,相互碰撞,释放巨大的能量,并产生一种新元素——氦元素,然后氦原子核也加入到核聚变中来,产生锂元素,这么一直进行下去。
所以要实现可控,首先就是要能够控制何时进行这种碰撞,以及如何控制这种释放的能量(按照质能方程就知道了,这种能量是无比夸张的),最后还要有进行能量储存的容器。

这在目前的科学水准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未来可控核聚变要达到实际应用,更需要三个方面的进步:温度、粒子数密度和对等离子体的约束时间等。
这都还需要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甚至有悲观派认为人类直接利用戴森环控制恒星都比这个要容易)。好在中国现在起点够高,不至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