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分分享——听力28,总分108 | 框架和考点信号帮我把分数拉满
背景介绍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是在研一到研二的暑假决定申请国外的phd,7月份开始备考托福从abandon开始背起,因为之前一直是普通高中+普通理工科大学,听力口语对我来说就是两道天堑,8月机缘巧合下在b站上看到了虎哥的视频了解了一下口语营,直接垂直入坑,在口语备考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首考出分23中规中矩对理工科的申请来说已经够用。

听力的折磨
但是听力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之前天真地以为对于客观题只需要疯狂刷题就可以稳步提升,所以一直自己闷头刷TPO备考,刷了有30+套,中间也会自己一句一句练精听和听写,认为题做不对都是因为自己没听懂,只要听懂的内容变多了那就可以稳拿高分。一开始练习的效果十分显著,从“听完全篇都不知道他的主题是什么”到“能够大致听懂70%的内容”,正确率也蹭蹭上涨,从第一次模考个位数的分数到20左右。
TPO中也有几篇lecture的听力文本内容非常变态(噩梦般的阿基米德复写本),让我误以为听力的难度集中在文本上,更加努力地练精听,但练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正确率就卡在一套错5-7题,无法有进一步的提升。最后10月末首考时觉得文本内容其实并没有部分TPO的文本难,但题目出的怪怪的,听的时候感觉自己全部听懂了,结果做题总在两个选项里纠结,考场出分23,和自己最后一个月练习的水平差不多,感觉卡在了听懂和做对题中间的瓶颈,当天在回去的路上就滴滴了HUGE小助手加报了黄叔听力营,痛定思痛决定跟着老师系统学习一下。
听力营的帮助
对我个人来说,听力营里面帮助最大的就是框架讲解和考点信号了,还有每篇文章的笔记示范。我在之前自己练习的时候做到精听就结束了,认为只要听懂了错题对应选项的原文内容就可以了,只是弄懂了这一道题目,没有总结整体的规律下次遇到类似的可能还是会错。但黄叔给每篇Lecture都配备了框架的讲解,会推荐不看文章和笔记先复盘一边文章有几层内容,每一层的主旨是什么,再将每道题目对应的位置在框架上标注出来,第一次听完黄叔的框架讲解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题目不是乱出的,除了主旨题重听题之外都是和每一层的信息按顺序对应的,而抓住分层信号和把握这一层的主旨,几乎就可以选对该层对应的单选题了。之后跟着黄叔一篇篇练习框架,听完全文看着笔记几乎可以预判每道题目会考哪一层的内容。当我们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去揣摩题目的方向和意图,要比被动的听完文章问啥选啥高效的多。黄叔还会建议我们列一张表格,把每道错题整理上去,反思归纳错误原因,再针对自己最常见的错因思考对策,如果是单纯没听到细节那就练精听,忽略了考点信号那就把这句话整理下来复习的时候多听几遍熟悉对应的考点信号,总是错某个话题就针对性地多练习相关话题的Lecture,如果是心态问题就在下次做题前警醒自己,例如我在二刷托福做听力之前就默念了三遍:“我听到的就是全部,没听到的就是没有讲”。及时的整理、复习错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训练,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此外还要夸一夸黄叔听力群的氛围,每天都有小伙伴打卡,分享自己的做题笔记、精听文本、错题整理等等,大家一起互相鼓励讨论问题,还有阳了的小伙伴在病榻上还在坚持听听力看黄叔的视频,在特殊的时期一起互相激励努力备考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回忆的事情。群里可能也有小伙伴花了一段时间练习但分数上没有明显成效,可能和我当初一样到达了一个瓶颈,但每个人瓶颈期的问题都不一样,可以按照黄叔的流程保质保量完完整整走几天,在错题总结的时候自己多分析错因;如果感觉是宏观上的问题,比如觉得听懂的很多了但是题做不对,也可以在群里和考友们多多交流,几百人的大群总有人和自己遇到的问题差不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最后再次感谢huge线上训练营,对愿意每天投入一定时间且有自控能力的人来说真的是托福录播课的性价比天花板!虽然前几天会觉得十分痛苦(比如口语营的跟读环节),但只要坚持下来保质保量完成,很快就能看到蜕变,也能慢慢体会到整个14天教学体系设计的精妙。
最近huge也推出了免费【划重点】的听说读写直播课程,上来就讲题练题,在相应课程的直播过程中没有大段的卖课+废话,讲的十分细致非常非常适合刚开始学习的同学,强烈推荐!
END
/训练营体系化的内容/(点击图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