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分析(一)艾伦真的改变过吗?莱纳的形象是怎样造就的?
“人会发生突然的变化,却无法突然意识到这种变化。”
我认为,如果艾伦的思想的本质改变过,那一定开始于,也同样结束于艾伦的母亲在他眼前被吃掉的那一刻。
但艾伦的目标却从“驱逐所有巨人”变成了“杀光海的那边的人”。这是否也是艾伦的改变呢?
在艾伦逐渐由孩童到士兵,再到巨人,最终选择灭世的整个过程中。艾伦的恶逐渐增强,也因此让众多观众感到无法接受。但我必须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在艾伦的恶逐渐扩张,直至笼罩海那边的一切的过程中,并没有导致其善的逐渐削薄。他的善良体积没有变,密度甚至有所增大。而从恶的方面来讲,恶所扩大的是其体积,其密度却没有变化甚至减小了。
回想一下,艾伦“驱逐所有的巨人”和“将海那边的人全部杀光”的感情是有着一些不同之处的,因为艾伦也知道敌人也是活生生的人。艾伦失去亲人,并因此痛恨巨人。但在四年之后,艾伦却发动地鸣,使用巨人夺走其他人的生命。如果这只是非常非常单纯的复仇行为,我们不妨说得更加具体一点:艾伦使用巨人,夺走了曾经夺走了艾伦亲人生命的巨人的亲人。如果是这样的一种情况,那么,艾伦就是为了母亲,向着莱纳复仇。这种情况下,莱纳就代表着敌人,代表着将岛上的人全部杀死的大陆人的恶。
但是我们知道,莱纳对于岛上的人是有感情的。莱纳的人格分裂症状让他不再是,也不能是纯粹的恶的代表,这一个个体就有着两面甚至更多面性。我认为莱纳的形象是整个作品中塑造的最成功的。我们需要注意的另一点是,莱纳的形象塑造有很多是与精彩的战斗画面所共同进行的。这也会导致观众对他的认识情绪化,片面化。
莱纳是马莱士兵,是四个卧底之一,是岛上士兵,是被岛上人所恐惧的巨人,是让马莱人骄傲的战士,是马莱儿童训练兵的前辈,是帕拉迪人父母的孩子,是妹妹的哥哥。这些身份在很多时候都会重叠,莱纳为此陷入了极为困难的思考境地,以至于人格分裂。贝特霍尔德大概不会思考,在他事事听顺于莱纳就能看出。阿尼则不屑于思考,或者说她过于坚强。
前面提到莱纳的身份会在很多时候重叠,而其中最为复杂致命的两次则是城墙上的叛变(我凯他超,我撞他踢,你跟我走,啥事没有)和“莱纳,你坐啊”。第一次是身份的败露之时,莱纳选择“邀请”艾伦,其结果必然是失败,因为我们身处于上帝视角明白艾伦对待敌人的态度之坚决,但莱纳不知道,还有一点则是莱纳因为危险的境地再度分裂,放弃了思考。第二次,莱纳却没有跟艾伦死磕到底,因为与第一次二人孤身奋战不同,艾伦拿着平民的生命在威胁莱纳。我在此不认为莱纳的承受能力增强是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莱纳不敢再放弃思考,他逼迫自己突破了自我。
在艾伦与莱纳的第二次对质时,其艰辛与悲壮不只体现在艾伦第一次在大陆战斗,同时也体现在莱纳对那万分之一艾伦不巨人化的希望并对此做出的超出他所能的努力以及内心早已明白事态无可挽回的绝望。是的,莱纳的内心同时存在着希望与绝望,莱纳的行为同时趋向于努力与放弃。
然而紧接着宣战演讲进入高潮,艾伦巨人化,莱纳躺平了,摆烂了 ,他真的累了,只求一死。但他还是听到了民众的呼救,他不得不继续战斗。此时的战斗与莱纳初到岛上渴望荣誉的战斗完全不一样了,此时莱纳已经对战斗感到疲倦。而艾伦又何尝不是,只是还没有到莱纳的那个地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