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近日,胡鑫宇事件闹得人心惶惶,网络上的各种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终于,在今日的警方调查情况发布会上让大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公布的录音笔两段录音中都明确表达了胡鑫宇有自杀倾向。
最近几年,抑郁症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想迟缓、缺乏主动性等,并且会自责自罪,将生活中的时间都归因于自身因素。还有的患者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是指意识到伤害性结果仍然故意对自己实施的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伤害的行为,即我们常说的“自残行为”。近年来的调查发现,非自杀性自伤在青少年中高发,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高达14%—56%。其中,自伤在中国学生男性中发生率为20.6%,女性中发生率为21.9%。
·自伤与自杀的区别
自伤的人是真的不想活下去吗?其实不是的。自伤和自杀它们的目的性和适应性本质是不一样的。从自伤的反自杀模型来看,自伤是通过一种局部特定的可逆性破坏,来避免总和性的、不可逆的自杀。自杀和自伤的人都渴望得到解脱,但是自伤的人会为了保留整体而牺牲一小部分,最终实现生的本能战胜死亡焦虑而达到一种折中。同时,自伤还是个体在对外界发出生的信号,等待有人伸出援手拉他一把。

相信胡鑫宇同学在出现自杀行为前,也曾发出过求救信号,而这一重要信息被家人和老师忽略了,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那我们作为家长或亲人、朋友应该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异常呢?青少年抑郁有哪些表现呢?
大学生患者比儿童更容易出现睡眠及食欲紊乱,以睡眠增强,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并且会出现头痛、震颤、视力模糊等,青少年单纯性抑郁较少见,多为共患障碍,其中与焦虑障碍共患最为常见。患者有时会通过厌烦、孤僻甚至愤怒来表达悲伤,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抑郁心情。抱怨生病,拒绝上学,无法完成学校功课,青少年发病的抑郁症患者成年后更容易复发。

最后,希望父母、亲属、校方能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一旦忽视,造成的后果将会是无法挽回的。在此呼吁:面对抑郁的孩子,请一定要伸出你的手,拉他一把,让他的生命重新溢满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