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向内心去寻找真相,做好“此时此刻”
稻盛和夫(1932年1月21日-2022年8月24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鹿儿岛市,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他是日本著名实业家,被誉为“经营之神” 。
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
痛惜战后的日本以选择聪明才辩型的人做领导为潮流,忽略了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导致政界、商界丑闻频发。
而稻盛和夫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之事的人。
2022年8月24日上午8时25分,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家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岁。11月28日,稻盛和夫的告别仪式在京都市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品读《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一、稻盛和夫先生用自己的经历践行了王阳明先生的心学,而心学的核心就是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相。
首先,你的心是如何看待这个社会的,同样的体验也会反馈给你:
如果你的心认为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灰暗的、尔虞我诈的、没有机会和希望的社会。你会消极和抱怨地生活,你的眼里也只看得到社会的阴暗面。
而如果你的心认为现在是一个阳光的、有爱的、互相帮助以及充满机会和希望的社会,那么你会充满感恩和干劲的生活,你的眼里会过滤社会里那些不好的东西,且关注到更多积极阳光的人和事;
其次,你去干一个工作时,你的心告诉自己你的工作动机是什么?如果你的心告诉你,你是来打工的,那么你可能永远会站在老板的对立面考虑问题,那么你很难通过工作提升自己。
而如果你的心告诉你,你是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因为你自己才是自己的老板,你在替自己打工。那么你会站在老板的立场来考虑自己的工作该如何去做,心的方向不同,就会使得你自己走向完全不同职业发展方向。
稻盛和夫先生在本书的开篇就告诉我们首先要把握好自己心的方向,心的方向正确,是一切正确的前提。
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被讨厌的勇气》。比方稻盛和夫先生说,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不要管过去和未来,认真的过好“此时此刻”,起决定作用的是“此时此刻”!如果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则是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稻盛和夫在现实中没有被之前自己的不如意经历所束缚,当他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研发工作后,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工作,好运就降临了,自己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机。
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在抱怨现实,很多时候也总在想,如果怎样怎样,自己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变,但是这样做只能增加自己的负能量。
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把眼前想做和该做的事情尽全力做好,也就是老齐经常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自己能影响和改变的当下,这才是对自己真正负责的人生态度!
二、所谓利他,就是体谅他人之心,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为他人创造更多的效能,自己就会得到好运,善因结善果。
首先,利他和利己不是零和博弈,比如把你知道的知识教授给他人,你知道的知识并不会减少,而在教授他人的过程中你还可能会获得对该知识认知的提升。
以前的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就是很狭隘的思想,放在现在,就是师傅和徒弟要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强。
其次,利己是比较短期的目标,如果要把自己事业做大,就必须要做到利他,从自己会做什么出发来创业,大概率都很难成就大事业。而从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出发来创业,才有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第三,不要害怕在利他的时候吃亏上当。一般的想法是认为,我们远离坏人就可以了。稻盛和夫先生则认为,“心不唤物,物不至”,如果我们心里不阳光,就会把坏人招来。如果身边出现了坏人,自己在远离的同时,还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有不阳光的心理。
今天先聊到这里,下一篇超哥继续和大家聊聊这本书!
请您点击一下关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