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滤 诊断“FAKE NEWS”

转自互联网,欢迎补充
。 A识别假新闻”的五条建议。
当你在阅读一条新闻时,先停下来,思考一下: 1.这条信息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可靠? 2.带着批判性思维看待它,试着跟它抬杠。 3.想一想有没有什么细节这条新闻没有提到。大多数假新闻一一假信息也类似一一会故意遗漏一些细节,因为它是假的,所以经不起推敲。 4.如果有引用原话,确认来源是否有名有姓,是否真实存在,或是能否为他说的这句话负责。 5.看看图片是不是假的。如果你能用Google,可以试着将图片上传到“GoogleImage”上,看看这张图片的出处在哪儿,是不是被挪用的。
B关键定义
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被故意制造传播的错误的信息(false information 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 :由于失误而产生或传播的错误的信息 false information)。 信息真空(Information void):缺乏可靠信息的重大议题。 准幻真相效应(llisory trutheffct) ;反复接触后相信虚假信息的倾向。 还良行为者( Bad actors) :故意制造 和传播虚假信息的人。 生同性运动( Cordinated ampaigp ) ;协同操纵舆论的不良行为体网络。 放大器(Amplfers);在其网络中传播虚假信息有影响力的人。 超party媒体(Hyperpartisan media) ;具有强烈ideological立场的媒体机构。 捍造的内容 (Fabricated content);完全虚假的内容。 受操纵的内容(Manipulated content):被歪曲的真实内容。 战离语境的内容(Decontetalized content):脱离了原有背景的真实内容。 准假信息的危害(Disinformation harms);虚假信息对个人、团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 仇恨言论(Hate speech);以某人或某一群体的身份为由,对其使用贬义或歧视性语言。 仇外心理(Xenophobia):由于个人或群体的真实或被认为的地理起源而被剥夺平等权利。
C信息过滤
源自@mike_d1213 1/只给结论,不给过程逻辑的内容,可以屏蔽。 2/只给结论,用非系统性的个案来做论据的内容,可以屏蔽。 3/无视复杂系统本身,喜欢分析一些问题本身就宏大到没什么应用价值的内容,可以屏蔽(eg.读书对成功/赚钱/投资有没有意义?) 4/喜欢用粉丝量、经验×年、头衔、历史 成功数据等权威标签,而非事实逻辑来证 明自己的内容值得看的,可以不看 5/一切预测未来的结论,可以不看(但论 据也许有价值) 6/自身立场对问题结论有影响倾向的,考 虑到其人性底层的一直性追求,可以降低 权重或者不看。 7/不需要为自己说的话押注的,可以降低 权重(*押注不一定是钱,个人知名度/时 间精力等也算) 8/说自己之前的xx预测成功命中了现在的 xx情况,建议无视(因为没有命中的并不 会拿出来讲,这就是沉默的证据。 9/名人历史事实讲述过程中穿插的,外人 评价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内容,可以无 视 10/无法被检验和证伪的分析内容,可以 不信(波普尔: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评判 标准--可证伪性) 11/将外部认同与正确性划等号的证明逻 辑,可以屏蔽(eg.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说 明是对的。) 12/只孤立研究个体的原因,无视个体与 时事背景各种要素之间关联关系的影响 (eg.电梯理论) 13/用字数(如xx万字的书)来证明内容 质量、用时长来证明产出质量,实际无必 然关系。更甚一步讲,字数实际上是阅读 者的时间成本 14/为了说服,将不同场景强行类比,只 关注相似处,无视重要变量的差异之处, 仿佛将大象的牙齿移植到人类嘴里。实则 为证实偏误 15/对于解决问题,只追求理论最优化, 而不考虑实践难度与落地成本的论证,是 没有意义的。(eg.如何把大象关进冰 箱?答曰 总共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