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侵袭与复发的重要因子——CTC和外泌体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年度工作报告,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有近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90%以上的恶性肿瘤死亡都是由远端转移造成的,而在这个转移过程中,CTC与外泌体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循环肿瘤细胞(CTC)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是肿瘤发生复发和远端转移的关键因子,也是肿瘤液体活检的主要材料之一,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预测、疗效评价以及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由于CTC的稀有性、异质性以及转移过程的复杂性等原因,CTC检测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予以解决。
肿瘤的远端转移的过程一般有四个步骤:
一、原发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内;
二、大部分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血管中凋亡,但仍有少部分存活;
三、存活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远端增殖,突破血管屏障并进入特定组织部位;
四、形成转移灶。

CTC检测在实际临床中,不仅仅运用于肿瘤转移的相关监测,还可可运用于包括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确诊患者的准确分期、晚期患者治疗开始之前的预后判断及每个周期治疗结束之后的疗效评价、分子靶点(如EGFR、HER2、ALK等)的实时分析预测相关药物疗效等,能够为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重要的帮助。

2.外泌体
在肿瘤疾病中,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肿瘤微环境(TME)共同决定了肿瘤的恶性表型。TME中的细胞通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外泌体是多种细胞释放的胞外小泡,直径在30nm到1000nm的脂质双层膜封闭的细胞外结构,作为细胞间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TEXs)携带反映起源癌细胞遗传或信号改变的物质,在肿瘤的通讯网络中发挥作用,TEXs通过将miRNA和蛋白质转移到正常组织参与肿瘤转移过程。

中山大学的张革团队2020年11月10日发表在《Gut》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具核梭杆菌(Fn)感染结直肠癌(CR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其疾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泌体将Fn感染细胞中的miRNA递送到非感染细胞中,以增加体外细胞迁移能力,促进体内肿瘤转移。

3.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的保存
CTC和外泌体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渐凸显,如何获得高质量的CTC和外泌体,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样本离体后会发生溶血、血小板活化等变化,若保存不当,将导致血细胞破碎、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物改变等,不仅影响CTC和外泌体的分离富集,同时靶标的分子和蛋白表达分析也无法开展。
研究表明,血样放置2-4h即会出现RNA降解,5h后CTC会丢失60%以上,而12h后约79%的细胞均会发生RNA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