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马奇人异士列传:尤里乌斯. 凯撒(六)

2021-03-08 22:11 作者:牧岛先生  | 我要投稿

一、情况正在起变化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57年,也就是高卢战役的第二年,罗马的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之前凯撒依靠“三头同盟”,稳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通过控制舆论,以及联合护民官,凯撒成功地把当时贵族派的两位领袖人物:小加图和西塞罗,排除出了罗马政坛。

小加图被打发到了塞浦路斯担任总督,而西塞罗则直接被驱逐出境。失去了两位领袖人物,贵族派元气大伤,理论上已经没有和平民派叫板的实力。

但是,这并不代表凯撒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看似一切顺利的政治形势之下,其实蛰伏着两个巨大的隐患。

首先是庞培的怠惰。作为凯撒的亲密战友,庞培在公元前57年的时候才49岁,但他的表现让人觉得他至少是70多岁了。他满足于和妻子每天相亲相爱,每天一次,有时几次的生活之中。他很少过问政治,甚至都很少去罗马城。对于执政官选举,更是毫不关心,就好像选举是一件和他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

其次,凯撒的盟友,时任护民官克劳狄乌斯,在驱逐了西塞罗以后,行事风格越来越激进,推出了很多甚至在凯撒看来都非常过激的法案。比方说,过去罗马为了救济贫民,所以卖给贫民的小麦粉会打折优惠,但克劳狄乌斯主张贫民购买小麦粉应该完全免费。

行事作风太过激进就容易给政敌留下把柄,更何况“三头同盟”的其中一头——庞培,实际上正处于停机状态,根本无法抑制贵族派取得权力。

结果,这一年,贵族派的雷托鲁斯成功竞选上了执政官,这哥们儿立即就颁布法令,取消了西塞罗的驱逐令,并且把小加图从塞浦路斯,接回到罗马城。

然后,在西塞罗的授意下,雷托鲁斯又颁布了一项新的法案:委任庞培为罗马的“粮食局局长”。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突然让庞培担任粮食局局长。

这是因为,罗马的粮食都是依靠地中海的海运供给的。粮食局局长实际上掌控了整个地中海的海上物流,以及海上防卫。

所以实际上,庞培是“粮食局局长”兼“罗马海军总司令”。

突然让庞培担此重任,显然是为了拉拢他。庞培就像三国时代的吕布,在指挥作战方面,他几乎无人可敌,但在政治上却是有名的缺根筋。他一点都没看出贵族派的真实目的,贵族派给他重大权力,他就像地上捡了一枚硬币一样,理所当然地笑纳了。

与此同时,元老院的贵族派们还召集打手,日夜骚扰护民官克劳狄乌斯的居所,和后者的警卫队爆发了多次冲突。

远在高卢的凯撒意识到了事态恶化,他决定立刻南下,扭转颓势。

二、卢卡会谈

卢卡位于亚平宁山脉南麓,是纵贯亚平宁山脉的艾米莉亚大道的起点。

公元前56年3月,凯撒写信邀请克拉苏、庞培,来到卢卡,举行“第一届三巨头会谈”。这也是三巨头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会晤。所以,在这个总人口不到1200人的小镇卢卡,一共有200名元老院议员出席了会议,有1300名卫兵负责会议期间的秩序,

这次会谈的具体细节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幸运的是,会谈的成果,以文件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且保存至今。

一、凯撒会在公元前56年的执政官选举时期,解散自己的军队,让士兵放假回家,给克拉苏和庞培投票。凯撒手下常备军有6万人,也就是说,克拉苏和庞培竞选执政官,直接就多了6万票。

二、克拉苏和庞培卸任之后,会被派到地方上担任总督。此次会谈也决定了庞培将担任远西班牙和近西班牙,两个行省的总督,管辖范围几乎相当于今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全境。而克拉苏则是去叙利亚。

三、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三巨头会议决定了凯撒、庞培、克拉苏每人可以统帅10个军团。也就是说,凯撒不再需要自掏腰包组建私军,而可以直接由国家拨款。

这有两个好处:首先三巨头都有了自己的军事武装,这就给了缺乏军事实力的元老院贵族无形的压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庞培控制罗马最西侧的西班牙,克拉苏控制最东端的叙利亚,而凯撒自己控制北侧的高卢。这样三巨头就直接负责罗马的边境防务,彼此权力平等,而且分工明确,避免发生利益冲突。

至于贵族派,凯撒也有自己的办法。他邀请了西塞罗的弟弟昆图斯,进入自己的军团,担任军团长。事实上,由于凯撒在高卢作战的辉煌胜利,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凯撒的军队。所以凯撒故意邀请元老院贵族的孩子们参军入伍,成为自己的手下,这样,这些大贵族们就不敢随便背刺凯撒。这些年轻的男孩子们就是无形的人质。

卢卡会谈的效果立竿见影。绝大多数游离在贵族派和平民派的人士开始倾向于支持凯撒,而反对凯撒的大贵族们,由于害怕凯撒对自己孩子不利,所以也纷纷选择了沉默。

当贵族派还在考虑如何通过执政官来打压凯撒的时候,凯撒已经想好了绕过现有体制,直接创造有利局面的方法,这就是二者智慧的差距。

由于得到了中间派的支持,三巨头在执政官选举中几乎所向无敌,公元前56年冬,罗马的执政官、法务官、护民官全部都是凯撒的人。凯撒由此彻底控制了罗马政局。

三、高卢战役的第三年

结束了卢卡会谈之后,凯撒回到了高卢,这时候正是冬季。

高卢的情况并不好,听说凯撒离开高卢,前往卢卡参加会议之后,凯撒的盟友——维奈特部落就选择了反叛,他们不仅拒绝为凯撒的部队提供粮草,还扣押了罗马人的商队和信使,以此为人质,想要勒索凯撒。

维奈特人,是高卢地区最强势的部落,没有之一,他们也一直都是罗马的友好同盟。所以他们的突然敌对,令凯撒颇为意外。

不过其中的道理其实也不难理解。在凯撒征服高卢之前,高卢人已经在高卢自由自在地生活了1000年了。突然接受罗马人的统治,一定让他们感到非常拘束。

而且,高卢是个蛮荒之地,高卢人也是一群没有文化,没有修养的野蛮人。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不怎么读书,没啥文化修养的大老粗,基本上都是不会讲道理的。他们不仅不会讲道理,还特别易燃易爆,容易冲动行事。他们常常是根本不考虑逻辑上的是非曲直,只要别人一番热血激昂的呼号,就能像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

让我高兴的人,我就拥抱他,让我生气的人,我就砍他,高卢人这样的一群人,所以就算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而凯撒自然也不可能答应维奈特人的要求。理由很简单:维奈特人无论是道义上,还是情理上,都没有正当的理由背叛罗马人,如果罗马人就这么向维奈特人低头,那么凯撒在高卢就不用混下去了。

凯撒命令他的副将拉比埃努斯带着第七军团向东北挺进,支援盟友雷米人。小克拉苏率领7000人前往阿奎塔尼亚,切断维奈特人的后勤补给。参谋萨比努斯率领3个军团前往诺曼底,肃清臣服于维奈特人的一些小部落。而凯撒自己则直接北上,迎击维奈特人主力部队。

这几只部队中,人数最少的是凯撒。不过其实面对维奈特人,凯撒并不需要太多兵力。

因为维奈特人是一个善于航海的部落,他们的城寨都建在海岸线上。这样的城寨有好处也有坏处:首先城寨建在海边,有利于交通和贸易,而且海产是稳定的食物来源。但是这样的缺点也很明显:西欧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而且一旦被封锁港口,城市陷落就是时间问题了。

凯撒拿出了罗马海军的杀手锏——舰载弩炮。

不过,凯撒的军舰上用的弩炮是2.0改良版。弩炮发射的并不是普通的弩箭,而类似于今天的鱼叉。“鱼叉”上的倒刺锋利无比,击中对方船帆的时候,帆布会直接被锋利的倒刺划破。失去了风帆动力的高卢战船动弹不得,变成漂浮在大洋上的活靶子。只能在罗马人的标枪和火箭中沉没。

海上战斗结束之后,罗马军舰封锁了维奈特人的港口,而陆地上,罗马人在狭窄的海岸滩头上布阵,让维奈特人无法展开阵型,难以发挥人数优势。

知道大势已去的维奈特人决定投降。维奈特人的长老们在投降之前纷纷挥刀自尽,剩下的降卒则被卖为奴隶。而维奈特长老的孩子们呢,凯撒把他们送到了罗马接受教育,希望他们能学习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将来回到高卢之后,可以促使当地蛮族走向文明。

有意思的是,其实凯撒在高卢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在作战时遗失了他的短剑。而维奈特人在战场上捡到了这柄短剑之后,把它挂在了部落的神祠里,作为一种图腾崇拜。

凯撒得胜之后,进入城寨、来到维奈特人的神祠,果然看到了高悬在神祠石柱上的短剑。

凯撒的副官提议把剑取下来带走,物归原主。但是凯撒笑了笑,说道:既然它已经成了维奈特人的图腾,那就让它挂着吧!

文化只不过是个人的思想,而文明则是不同人种,不同习俗的人群,不得不遵守的规矩和礼仪,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来随意改写。就算是面对失败者,凯撒也不愿意用自己的“文化”,改变别人的“文明”,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求同存异。

消除了维奈特人的威胁之后,凯撒立即决定大兴土木。他打算要修筑一条纵贯整个高卢的“高速公路”,当然,高卢地区条件恶劣,自然是不可能修筑一条像阿皮亚大道一样精美的石质大道。但凯撒还是在今天的比利时和荷兰地区修筑宽敞的大道。

或许此时此刻,凯撒已经明白了,要想维持高卢地区的长治久安,并不是单纯取得军事胜利就行了。有时候,两点之间最短路线并不是直的,解决高卢问题的最好方法,并不是把高卢人挡在外面,而是和他们联系在一起。

罗马奇人异士列传:尤里乌斯. 凯撒(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