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愈新希望

2023-08-24 17:02 作者:血液科医生谢别录  | 我要投稿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困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让患者陷入困境。

特征为血液中的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异常,同时可能伴随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让我们通过三位患者的真实案例,更加深入了解这个疾病,文章最后,小编将疗愈的希望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感悟。

三位患者的治疗经历

  1. 李女士,53岁,因头痛和视力问题就医,发现血小板计数高达1500×10^9/L。在接受了西医的羟基脲和中医的凉血解毒、活血化瘀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水平,头痛和视力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2. 张先生,45岁,因关节疼痛和疲劳就医,发现血小板计数为800×10^9/L。在接受了西医的干扰素治疗和中医的益气养阴、解毒活血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降低,症状明显改善。

  3. 王女士,61岁,因脾肿大消化道出血就医,血小板计数高达1000×10^9/L。在接受了西医的JAK2抑制剂和中医的化瘀止血、利湿排毒治疗后,脾肿大减轻,出血停止,血小板计数下降。

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

在ET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和西医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中医通过辨证施治,运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理患者的气血失衡,缓解症状。西医则采用细胞抑制剂如羟基脲、干扰素等减少血小板生成,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最新的药物治疗资讯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ET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新药如JAK2抑制剂逐渐进入临床应用,能特异性地抑制JAK2激酶,从而阻断异常细胞的增殖,降低血小板计数。此外,还有研究显示,一些新药如CALI-1(一种针对P2Y12受体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和ATT19(一种针对BCR-ABL及JAK2 V617F的嵌合抗体)等也在临床试验阶段,为ET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然而,这些新药虽然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可能存在未知的副作用。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谨慎使用,对于中医中药干预,可以更好地为血小板增多患者带来治疗效果,如我院科研处的专利中药处方,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缓解疾病本身带来的副作用,还可以缓解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可谓双管齐下。

科研人员:谢别录,中医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目前为北京血液病研究院院长,出诊于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为研究院下设临床合作院区,北京定点医疗合作单位),作为专利科研人员之一,可以更好地利用专利处方治疗血液病病人,也希望每一个患者都能受益最大化。

总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虽然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及不断研发的新药,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定期随访都是非常重要的。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愈新希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