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战役·05】一木支队覆灭记 | 日本陆军为何如此轻敌?答案要问海军...

一木支队覆灭的前因后果
一木支队

队长一木清直,参与挑起卢沟桥事变,登陆瓜岛的一木支队先遣队共计916人。直接冲击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的万人阵地。除100余名留守士兵外包括一木清直在内近乎全军覆没。

这件事成为了瓜岛战役中的一则笑谈,而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一木支队为何如此莽撞。

先画一张时间图,上半是实际情况,下半是日军获得的情报
8月7日

美军占领瓜岛和图拉吉岛,日本海军收到的报告是约1战列舰2航母3巡洋舰15驱逐舰30-40运输船,预计一个陆战队师登录。而陆军17军三个支队全部有自己任务,无法支援。
日本陆军支队系统

从各个师团抽调部分部队组成临时作战单位,一般用指挥官名字命名,一般而言兵种、武器、人数都是看情况。17军的三个支队基本上是三四千人规模。

而海军陆军的情报不共通以至于海军报告瓜岛被登陆时,陆军参谋部有人甚至不知道瓜岛在哪儿,或者知道有这个地方,不知道海军修了机场。而海军最关键的瞒报还是中途岛战事。

陆军中层基层军官得到的信息:海军赢了
陆军高层得到的信息:海军败了,但总体优势

最终日本陆军误判:美军只是一次武装侦查

最初日本陆军结合情报对美国先欧后亚的延判是没问题的。而中途岛海战对战果的错误了解没有对后续两方实力的改变做出正确认知是错误的开始。这一方面是因为海军的隐瞒,另一方面是距离中途岛海战结束没多久,情报系统没能做出反应。最终导致了对美军瓜岛登陆的战略误判。

最终陆军将所罗门群岛战事划入17军的管辖范围,然后调了一木支队(原计划为登陆中途岛组建,大约2400人)进17军。
8月9-10日

三川军一捷报,击沉巡洋舰8,驱逐舰6,美军溃不成军。

10号的飞机侦查,海面不见美军舰队,瓜岛机场附近只有三百人左右。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判断,美军100%撤退了。陆军是时候发起进攻了。

乐观的军官估计美军岛上兵力。最初的侦查约为1-1.5万人,标准的陆战师规模。由于7号登陆10号撤离,按照日军自己的运输舰卸货速度估算,时间不够,美军人数减少一次。7-9号的空中、海上打击大胜,美军人数减少一次。10号美军舰队溃退,再带走一批人,美军人数接着减少。最终估算,约2000人。
谨慎的军官估计最坏的情况还有10000人,但已经是崩溃状态。
8月12日

所罗门群岛夺回作战中央协定出炉。
1迅速实行攻占莫尔兹比港作战
2十七军协同海军歼灭瓜岛美军夺回机场
3上述目标达成后开始东部新几内亚作战。
可以看出此时日军的重心还在新几内亚,没有意识到所罗门群岛的重要性。

由于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任务优先级最高,南海支队、青叶支队和步兵第41联队都不能用于瓜岛作战。

最终可以用来参加瓜岛作战的部队就剩下了。
1、川口支队(3500人,可于8月28日登陆)
2、一木支队(2400人,可于8月20日登陆)
3、瓜岛上失联的警备队240人设营队2700人
4、海军特别陆战队600-800人

三种方案,最终17军选择了C方案,争取第一时间控制机场。
8月13日

C计划敲定后,17军感觉等到20号登陆还是太慢,而根本原因是当时的老式运兵船航速只有8.5节(海龟速度15.7节)。海军表示由几艘驱逐舰可以运兵,18号就能登陆,但只能运送900人。由此,最终方案D出炉了。

8月18日,一木支队先遣队登陆开始尝试控制机场,不顺利则撤退等一木支队剩余部队,还不顺利就等川口支队。

(不如直接借海军飞机载人迫降到瓜岛附近海域游上去,只要五到六小时就到了岂不美哉)

同日,潜艇伊122和伊123的侦查报告,岛上美军有坦克野战炮,还有高射炮和机枪阵地,完全不像崩溃的样子,但是这条可能是这次作战期间最准确的情报没有受到重视。
8月14日

一木支队先遣队准备出发,计划登陆地点

陆军和海军的预计登陆地不同。海军和机场西侧的友军取得联系,得知有一个临时营地缺乏补给,于是在机场西侧登录先运输补给。而陆军不知道海军的这个临时营地,并认为西侧不适合进攻,选择了机场东侧登陆。

一木支队的任务目标是控制机场,如果敌人过多则突袭和迂回作战,事不可为时退入丛林夜袭干扰机场运作等待援兵。
8月16日

一木先遣队正式出发,由于驱逐舰运力有限,仅携带了轻机枪36、重机枪8、掷弹筒24、步兵炮2,每人250发子弹、7天口粮。
8月17日

有传言:驻苏武官报告美军目的是破坏机场,他们正极力尝试撤退。(目前没有实锤)
8月18-19日

18日晚上11点开始登陆,19日凌晨登陆完成。留下约100人驻守登陆地后剩下800人开始西进。凌晨四点半已经西进了15公里。

八点半左右一木派出38人小队靠近机场,建立联络点。十二点左右遭遇美军伏击,仅有5人生还撤回。

发生遭遇战后可以分析出最基础的三点
1为何距离机场还有一定距离就遇到袭击
2突袭策略已经无法实现
3分队携带物件是否暴露我方信息
但一木清直最终选择了继续突击,他是怎么想的再也没人知道了。

一木清直选择的进攻方式是白刃战。

白刃战,上刺刀突袭冲入敌方阵地进行乱战的一种战术。 在日军明确自己装备不如敌方时将敌方拖入乱战可以避免火炮和机枪的攻击,因在二战前期也被日本陆军视为通关秘籍。

8月21日

21日凌晨,随着照明弹的发射,100余人的二小队正面冲锋渡河,遭遇轻重机枪乃至速射炮的阻击,过河后还有架设好的铁丝网。来不及剪铁丝网的二小队只能让部分士兵趴上去其他人踩着战友翻越。最终仅有几人冲入美军阵地(不如说这样还能冲进去几个确实冲锋高手)很快全队覆没。

二支队覆没后一木不甘心,又让三小队继续冲锋,同时南都工兵队渡河迂回。但是南都也有美军阵地。工兵队在水深到胸的河里举步维艰尽数毙命。随着三小队的覆没,日军指挥官建议一木撤退,一木放手一搏,命令最后的一小队从海上迂回,绕到美军后方。

但是哪怕绕到北面依然是美军阵地

123小队和工兵队全部阵亡,一木只得撤退

但随着天亮,一木发现退路被美军封锁,身后是美军坦克,视图从海上逃跑的日军也被飞机扫射打吧。绝望的一木烧毁军旗自杀了。

最终仅有24人突围成功和驻守登陆地的部队汇合。

最终的时间线图示
总结
海陆军不和缺乏情报交流导致战略误判
侦查情报不重视错失正确情报
为了战机仓促拟定作战计划
选了最冒进的部署方案
一木清直上头开莽,没有遵守作战计划的备选撤退方案
背景补充
为何17军兵力不足

西几内亚作战地形复杂情报不足,不可能一开始就调大军过来

1942年日本陆军还有两个大规模部署调整。革新军容指的是重新调整精锐部队组成机动部队其余部队分布驻防(进攻用精锐,打下来之后换卫戍部队,把分散在各个前线的精锐部队集中回来。)

进攻重庆计划则是在东南亚稳定后集中十六个师团进攻四川逼迫重庆投降,预计投入一百万兵力。

而随着瓜岛战役升级,局势恶化,最终两个计划都流产了。而站在当时的角度出发,已经有了两个重大计划,不知道瓜岛战役将带来的重大变化,自然不会调太多兵力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