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美文名篇,是北宋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古文名篇。因文辞优美精绝,入选语文课本,并成为必背之名篇。
《岳阳楼记》,全文共368个字,主要描述的是洞庭湖旁岳阳楼的景致。其中对人生的哲思和拷问,也是文章的高远所见。由此文章问世800多年来,受到无数文人的推崇。
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自古以来描写岳阳楼的文章很多,却没有超越范仲淹这篇的。
但是即便这样一篇千百年来无人敢质疑的文章,却遭到了湖南一80后作家的质疑和抨击。这位作家名叫张一一,曾与郭敬明、唐家三少、韩寒并称为新四大才子,料也有些才华。
他首先质疑的是这篇文章并非范仲淹所写,而是他的好友滕子京写的,滕子京是想借范仲淹的名声和影响力,以达到他政治宣传的目的。于是他还找到了一些所谓的证据。
其实,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开篇,范仲淹就已经交代好了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他的好友滕子京修好了岳阳楼,让他写一篇序文,他才下笔的。
另外记得老师在讲述课文的时候,还说过,范仲淹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58岁了,参透了官场和人生,所以文中有很深层次的人生哲思。
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肺病不堪北地的风寒,被调邓州(今河南南阳),正好这时候他的老朋友滕子京从岳阳送来一信,并附带了一幅图,画的是新落成的岳阳楼,希望他能为之写一篇记。
于是范仲淹就看着这幅画,在头脑里构思着画面,并结合人生的所悟所感,写出了这篇不朽之作。由此关于《岳阳楼记》的归属权,自然是范仲淹。张一一所质疑,实属无稽之谈。
提出质疑后,张一一仍不罢休,于是趁着炒作的热劲,他也写了一篇描写岳阳楼的文章,命名《新岳阳楼》记。
一时间很多媒体大肆解读,有人说他是要“叫板”范仲淹,有人说他是要借范仲淹来炒作自己。无论如何,这真是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
接下来,请看他的作品。
现代·张一一·《新岳阳楼记》
巴陵故郡,千古名楼;洞庭湖畔,岳阳城头。气势之雄,无出其右;黄鹤滕王,喜居其后。楼之初建,三国鲁肃镇巴丘;文之始兴,盛唐张说降岳州。名之最著,宋范文正乐乐忧忧;志之尤大,今张一一蝇营狗苟。
似鲲鹏展翅,飞檐盔顶木结构;称世间仅有,层叠相衬如意斗。文人骚客写春秋,蓝墨水之上游;水晶宫里霓裳曲,岳阳楼上准奏。三层,四角,五梯,六门,号楼之“四奇”;春和,夏明,秋晴,冬静,为楼之“四诱”;杜诗,范记,张字,毛书,盖楼之“四绝”;诗耶,儒耶,吏耶,仙耶,乃楼之“四友”。
风月无边,周郎至此不想走;水天一色,吕仙每过要停留。川回洞庭,刬却君山湘水流;楼观岳阳,平湖醉杀洞庭秋。亲朋无字,堪怜老病一孤舟;戎马关山,只将凭轩涕泗流;气蒸云梦,不见汉唐无双士;波撼岳阳,空余吴楚第一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巴陵无限酒,美处不胜收。求索无止境,忧乐在心头;四海会宾客,谈笑话吴钩。须分范公忧,当解老杜愁;宁做文化梦,毋为稻粱谋。创新有妙法,背记可登楼;不到岳阳楼,休夸中国游。

我看后心血来潮,想到前几天国庆节也去了岳阳楼,也和了一首,请各位比较下。

接下来,送上一些我去岳阳楼的照片哦(´-ω-`)



呐……带着对美景的留恋和对张一一作品的思考中,本期文章到此结束了哦,我想要三连(理不直也气壮),蟹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