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台词的感悟

2021-06-16 16:27 作者:博雅塔上的书生  | 我要投稿

同志们,我其实刚明白让子弹飞为什么那么好看?主要就是在台词的频率上没有废话,当然姜文的别的几部电影也没有废话,但是普罗大众对废话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高频度的对白,过耳不忘可以随口传送的台词,这些东西都造就了这部电影的艺术成就。这样的形式的艺术在前30年就已经存在了,比较著名的是智取威虎山,里面有一段台词“座山雕 听说许旅长有几件心爱的东西?…… 杨子荣 两件珍宝。 座山雕 哪两件珍宝?杨子荣 好马快刀。座山雕 马是什么马?杨子荣 卷毛青鬃马。座山雕 刀是什么刀?杨子荣 日本指挥刀。座山雕 何人所赠?杨子荣 皇军所赠。座山雕 在什么地方?杨子荣 牡丹江五合楼!”让子弹飞也有“再给你一圈,顺着买官往下说。有20万。钱呢,买官了。买官干什么,赚钱 能赚多少 一倍 多长时间 一年 我**要等你一年 半年,半年,手气好,一个月也行 县长淹死了,谁去上任 我 你是谁 师爷 你**的一个师爷敢冒充县长  没人认识县长长什么模样。 你干过几次 一年两次  干过几年 八年 八八六十四你挣过六百四十万
他、他县长挣过六百四十万,我不是师爷嘛,我就挣个零头 没失过手 不动手,拼的是脑子,不流血。”
这样的台词处理方式是符合70年代以来的这种。要求快的审美需求,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一步之遥。明明拍的非常好,但是却有观众看到40%夺路而逃离开电影院,他们要的是干脆利索的麻子,从枪口射出了子弹,而不是马走日站在舞台上说的那些让人听不懂的又慢的话。
这个速度感在很多的比较成功的文艺作品里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著名的小品主角与配角,更是把这个发挥到了极致,很短的时间内,不需要演出的东西都会演出来,且没有任何的拖沓,但是比起让子弹飞来还是有一些慢,它是需要一种特定的世间的一些包袱的处理。

群众对艺术作品的要求是越来越快,那么文艺工作者必然要进行妥协,与之进行对抗的结果,并不是说没有好结果,而是会让大多数人感觉到不济,理解不了。窦唯在被他的乐迷称为仙之后的一些作品,艺术水平非常高,然而有时节奏缓慢,忠实的乐迷也不乏烦躁。

那么人们不免是要询问这种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元代的杂剧,现在保留下来的听上去比较粗犷豪迈,而且节奏是比较快的。后来新起来的昆曲就变成了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唱的这种缓慢的艺术形式,并且一直到了清中期还是如此。到清后期徽班进京之后,逐渐形成了这种快的艺术形式,也就是京剧。到清末基本上是把昆曲推向了,没人听没人看,或者只是书生贵族们风雅的灭绝的边缘。京剧里比较著名的四郎探母,使这种坏的代表作品,当然京剧也有慢,但总体来说是要比昆曲快的多。

那总结来看,观众们还是要在文艺作品中寻找快乐。快乐两个字里面有一个快,我注定了他不能只是乐的,他需要迅速的让人快乐。

这种从徽班进京,所逐渐开始的快,反映了当时人们从生活等等方面所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

某个电影制片厂的片头最开始也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到了某个时期之后突然就变快,而且从那个时期一直延续到撤编,速度都没有降下来。

那是左还是右,文艺作品好像都在驱赶人们快、快、快点,但是小说呼兰河传,作者小的时候所发出来的那些在房子里堆的很长时间的东西,让人们好像又慢慢的感觉到自己好像真的有丢失了,忘记了什么,看文章的同志们是不是也在自己家的窗户里发现过那些被历史重逢的记忆呢?

是要快还是要慢,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讨论,这需要适当的时间能搞一些研究不快不慢。

                                          书生

                                    2021年6月16


台词的感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