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笔记04
◆ 压抑与接纳:面对情绪,看到它、接纳它
>> 有一句话叫“百忍成金”,其实“百忍”,只能成病。
>> 比如愤怒,通常是对自己无能为力时的一种习惯性反应,其实它仅仅是一种次要情绪。愤怒的背后,往往掩盖着无助、无奈、伤痛等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情绪。
>> 如果我们能了解情绪,并及时觉察、看到它,然后问自己,我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就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压抑、可以攻击、可以发泄或者是合理化忽略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
>> 我深吸一口气,然后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我还有什么选择?”我的大脑里会冒出很多答案——“揍扁他的鼻子”是其中一个选择;“接纳这份情绪,回去努力把项目做得更好”也是一个选择,我当然选择后者。
◆ 宽恕与原谅:别人伤害你一次,你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很多年
>> 原谅的定义是:“对他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表示谅解,不加责备或惩罚。”从这个定义可知,原谅的焦点是在他人的过错上。当一个人把焦点放在他人的过错上时,其实就很难原谅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想原谅对方,却又原谅不了的原因。因为我们总是去看到对方的过错。
2023/01/05发表想法
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 但是我们放宽心态,内心就会变得平和自如。原谅的焦点在别人,宽恕的焦点在自己。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别人,但可以掌控自己。
>> 疯狗就是疯狗,不管你怎么恨它,被它咬过的伤口依然鲜血淋漓,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清理伤口,打狂犬疫苗,疗愈那个被疯狗咬伤的伤口,不要让伤口持续对身体造成伤害。与其责怪疯狗,不如疗愈自己的伤口,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受伤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疯狗。
>> 情绪的释放很重要
>> 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去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视角就会被拓宽。我让案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他父亲的悲剧。
>> 当他进入父亲的角色时,顿时泣不成声。
>> 这是一个关于宽恕的故事。宽恕是关于自己的,是自我的疗愈,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无关他人。但我们往往容易偏执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困于仇恨无法脱身,心变得很窄。当一个人能够跳出自己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更高的地方看到周围人的不同处境、不同思想时,他才是一个成熟的、有智慧的人,才是拥有宽恕能力的人。当然,在宽恕的同时,我们要提升自己防范风险、不再被伤害的能力。
>> 我们很难改变或者控制别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自己变好了、变强了,自然再难被外面世界伤害。这就好比中医讲的“固本培元”。人其实没有病,生病是因为元气不足导致。最好的养生之道不是生病时治病,而是日常生活中养好元神,使得外邪无法入侵。
>> 所以,当你因为曾经的伤害、过去的仇恨而夜不能寐时,不妨让自己站得更高一点,去看事件中每一个人的处境,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探寻不同的真实。
>> 你在憎恨他的时候,伤害的其实是自己。
◆ 恐惧与焦虑:我们要接纳焦虑,甚至感谢焦虑
>> 我们要学会接纳恐惧,甚至感谢恐惧。
>> 焦虑就不同了,它是对未来可能发生威胁的预见性情绪反应,是大脑想象出来的一种恐惧。
>> 当我们焦虑时,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一种可能会失去、可能会受到威胁的负面情绪里,我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想解决方案应对未来。人这一生,无论我们想让自己有何种成就,都需要保持自己的能量,因为它是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可是,当焦虑耗掉我们的能量后,我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去解决问题,未来就真的会受到威胁了。
>> 如果能够觉察到这一点,当你感到焦虑时,试着把焦点拉回到当下,问自己,面对未来可能的威胁,现在该怎么办?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未来可能的损失呢?于是你的焦点就回到了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把精力虚耗在无谓的担心上。
>> 而当我们能够看到焦虑是对未发生之事的恐惧,就会回到当下的解决方案,就能找到解决方案,这样,生命就开始活在当下,我们就淡定了,就不再焦虑了。
>> 关键是,你能否觉察你的焦虑,然后回到当下,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