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怎样去衡量一个人的乒乓球综合水平?

2023-06-25 16:34 作者:马克聊乒乓-TheMatrix  | 我要投稿

      

        衡量乒乓球水平,不只是说去“较劲”,其实更多的是发现自身弱点,从而快速获得提高。如果这个标准太复杂,那就不具备可操作性;如果这个标准太教条主义,那也是不合适的。有人可能会说,衡量水平,去打积分赛,这个当然是一种思路,但这个思路最终得来只是一个分数。分数很难说明具体的一些东西,很难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很难去提高。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去经常打积分赛的。还有个法子,让教练级别的人去指导你,这就容易定位水平,就容易去改进和提升,但这种也不是每个业余爱好者都有的条件。

       为了简单便利,从而突出可靠性,我觉得主要用三个要素去衡量一个人的乒乓球综合水平:稳定性,单板质量和球商。这里面,稳定性和单板质量是相当容易定义的,球商略复杂一点。球商可以理解为,你的攻防的战术套路,你的线路的选择和变化,还有就是快速破解对手的进攻,快速解读对手的弱点的能力。乒乓球如果左来左打,右来右打,那球商肯定就低,容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除非你的实力超强,否则能力近似的情况下,你肯定会处于弱势。举个例子,梁靖崑现在涨球了,一方面是器材更换成两面狂飙提升了旋转和稳定性,另外一方面就是球的线路更活络了,不是单纯的硬怼了。左来左打,右来右打,中来中打,这肯定不行,对手实力稍微靠谱一些,他调动你之后,你肯定就被动。乒乓球不是单纯的比拼基本功,被动击球,被人调动情况下的击球,那质量和稳定性一定会降低。

       高手就是稳定性高,单板质量高,球商高;中等水平是稳定性高,单板质量一般,球商一般;初级水平是稳定性差,单板质量偶尔高,球商基本上没有。当然了,这个是一个粗略的分化,要想分得更细也是可能的,但其实没啥意义。这种分划,其实主要是一种“境界”的划分,是更利于快速了解对手,同时了解自己的短板,然后快速提升的一种划分。

      换言之,此种分划是大概率的一种关于乒乓球境界的分划。高手,一定是稳定性高,单板质量高,球商高的;但有没有特殊情况,肯定有。比如有些人就是打速度打力量,球商可能一般,弧圈球也一般,但就是一招鲜,吃遍天,这种肯定也有,但肯定是少数。这种其实就是野路子,不是科班生,但现在的40+塑料球旋转确实降低了,不会高质量弧圈球的,也可能打出一片天。但通常来说的高手依然是科班生,或者类科班生,也就是说弧圈球能力强,小球控制好,摆速好,旋转强,球商高。简而言之,要成为“通常”的高手,还是多练基本功,多练步伐和套路,多动脑子,多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多分析对手是优缺点。找自己的优点,去发扬;找对手的弱点,去攻击;找自己的缺点,去提升;找对手的优点,去避开。

       要成为高手不容易,稳定性高,单板质量高,球商高,三个都具备的,业余里面很少。有的人稳定性是不错,但单板质量不行;有的人单板质量高,但完全不稳定;有的人单板质量和稳定性都不错,但球商又不行。务实一点,先达到中等水平,这才是对绝大多数了来说合适的。但不得不说一点,日积月累,提升基本功,提升组合技,提升球商,你的水平一定会越来越好,打球的乐趣也会与日俱增。

       我对中等水平的定义是,稳定性高,单板质量一般,球商一般。为啥把稳定性拍到第一位,因为这个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马龙是全满贯,它的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基本不丢球。当然了,器材对稳定性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在现有的器材下,提升稳定性到最高,这是非常重要的。中等水平乃至高手的对决,其实就看谁的失误少,当然了,虽然也看谁质量高,但真正能稳到最后一板不丢球的,这其实非常难做到。当年张继科对战马龙,马龙往往处于上风,为啥?因为大球时代,谁顶得住,谁就能笑到最后,相持球现在是挺多的,所以稳定几乎是压倒一切。我们看张本智和,他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能打出一片天,其实他的风格也是很稳的。他的球风只是反手追求凶,但整体还是追求稳,在稳的追求上有点类似马龙。他的球风不是非常凶狠,不是板板发力,还是稳中求胜,不到特别好的机会不发力,就是求稳。

       业余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盲目追求凶,但因为技术能力不到位,所以凶是往往做不到,得来的确实很多无谓失误。所以业余的为啥很难提高?主要的敌人是不够稳定,而不是搏杀不够凶。当我们需要知道一点,高手是能打到相持的,是厚实的,是稳定的,这种才是高手。业余的最大问题就是打不到相持,盲目的发力,无谓失误太多!而且一旦走上了搏杀的道理,你就很难改变这种思路,就会在搏杀的不归路上走很远。

       国内有马龙,国外有波尔,他们都不是单板质量最高的那种,但他们都是乒乓球的传奇,在大球时代,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单板质量这个东西,必须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这才有意义。

       业余之所以不能提升水平,最大的问题就是急躁,有很多人急功近利,太在于单板质量从而形成了搏杀型打法。但这种打法,遇到高手就会被控制,也会因为自己急躁而频繁失误;因为失误变多就会更急躁,急躁之后更多失误,这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正确的提升道理,必须是稳凶结合,先稳后凶,必须多打相持,只要你的相持能力上来,也就意味着厚度提升了,厚度提升了,球商自然就会提升。因为厚度上来之后,你的打法就会改变,就会有更多的相持;当你有了相持,你对前三板,对前五板的处理和理解也会变得更厚实;于此,你就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于此,你对乒乓球的理解才会变得深刻,你的球商,你的球技才会有厚度。

       前三板必然要关注,但整体的厚度是来源于前三板之后的能力,三板之后稳定就压倒一切,相持能力才是厚度,三板之后搏杀就失去了那种独特的价值。而且两个人的高水平对抗,它一定是见招拆招;换言之,彼此熟悉了之后,你就更难搏杀了,你就必须去比拼厚度了。

      高手对中等水平的为啥有优势?因为高手有厚度,有招数,有余下的精力去分析对手。而中等水平面对高手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厚度比不过的时候,往往就想搏杀,但搏杀就容易失误,失误就容易导致慌张。简而言之,高手就是能见招拆招,而中等水平只能疲于奔命,至于初级的就还是别和高手打,完全没胜算,搏杀的机会都没有。

     乒乓球是一个立体的东西,不是二维的简单东西,不要拘泥于单板质量,不要执着于疯狂搏杀,必须稳中有球商。基本功是必须的,但一定要身体放松,意识集中,意识驱动身体,于此才容易提升整体的厚度。



怎样去衡量一个人的乒乓球综合水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