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凯博】用理性方法与论文形式论证【凯博为什么是真的】
新年快乐!
本文旨在运用理性的方法(也是笔者研究生的专业方法),在宏观上论证博士与凯尔希这对cp是真的。分为三个部分(凯尔希、博士、凯博的关系)论述,全文大约2500字。(因方法论的内容极其复杂和思辨,本文只能进行简单阐述,不然字数会轻易破万。)
更有学术性的标题——
【基于逻辑历史主义与现象学场域,探求凯尔希与博士关系的宏观实质】
下面是正文:
1.凯尔希是什么?
凯尔希是这片大地的【意志】。
凯尔希的实际年龄、或者叫存在时间非常长,甚至可以说,她伴随着这片大地的生灵而诞生。她走过了泰拉大陆的历史,或者说,从泰拉大陆有历史开始,就有了凯尔希。但光是这样我们仅仅只能将她称为【活得很久】而已。真正给凯尔希找到定位的是【她所作的事】。
从遗尘漫步、主线11章剧情、以及她在罗德岛的情况来看,凯尔希的行为可以提炼为一个核心——为了将这片大地导向更好的未来。什么是更好?解决战争、消灭苦难、治愈矿石病,凯尔希所做的这一切都围绕这些展开。
ML派逻辑历史主义认为,历史不是循环往复的无限轮回,而是以螺旋上升的姿态始终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以一切人的自由为前提的自由世界。这与凯尔希的行为历史基本一致,所以说她可以被称之为【世界意志】,凯尔希作为泰拉大陆意志的人化而存在,为了让泰拉大陆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虽然路途曲折甚至有犯错的地方【螺旋上升式】,但总体上来说是向前的。
当然,ML派逻辑历史主义遭到过很多质疑,卡尔·波普尔说它是无意义的、不可证伪的,后现代主义说它是在画饼、搞宏大叙事。但在本文这里,这个问题先暂时搁置,等下面分析完了【博士】再谈。
2.博士是什么?
博士是包括创作者、玩家在内所有人民的集合体,博士是你、是我、是他,是玩家、是鹰角,是创作者、是观众,是这一切人的集合。在这个集合里包含着所有人差异性的同一,博士正是这样被建构起来的。
有人说博士这个人的行为不是全部由官方决定吗?玩家又没有选择权。错误的,这是一种在17世纪就被淘汰了的作者中心论的说法。现代文论解释学认为,作者与玩家应当是平等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的霸权论。
作者在创造出博士这个主体的行为选项时,在交由玩家游玩的第一时间就产生了偏差。简单来说,就是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玩家在理解原作的时候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而是将自己的主体、自己的意图加入了理解中,也就是说,每个人理解的博士都不一样,有人会觉得磕到了有人会觉得无感。但这并不影响交流与娱乐本身。
所有的玩家通过博士这个角色与官方打交道,博士成为了交流的连接点,博士所展现的意志就是包括官方和玩家在内的所有人意志的集合。当然,官方也可以直接下场说【这个剧情或角色只能有我这一种解释,其它的都是错的】,从而拒斥一切偏差的观点。这会构成一种【理解拒斥】,这么做可以夺回解释权,但会失去人心。绝大部分官方应该是不会这样作死的,基本都是剧情角色任由玩家解读。
这样说来,博士作为创作者与玩家的集合体就是合理的。那么,这个集合体的存在是否是混乱无章的杂多呢?是否能从集合体中找到包含所有差异性的同一呢?换句话说,是否有所有博士都普遍认同的行为呢?答案是有的——
而且与凯尔希的意志绝对同一。
是的,所有博士都希望自己和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是人,能够走向一种更好的生活,谁不想过得好呢?人民的意志就是这样简单纯粹。谁想得矿石病呢?不都是巴不得治愈吗?谁想被皇权贵族压在脚下吃不饱饭呢?不都是巴不得解放吗?博士作为包含所有差异的同一性非常简单,就是这种向好的欲望,准确的说,是反对不好的欲望。这就是博士。
3.凯尔希与博士的关系
凯尔希代表这片大地意志的人化,博士代表所有玩家与创作者的意志的集合体,而这两者,都意向着【更好】。凯博在这种宏观意义上讲,甚至可以说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ML派逻辑历史主义如何评价爱,爱就是对方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我的自由就是对方的自由,我与对方是朝着更好方向的绝对共同体。所以凯尔希的个人档案里面说【我的愿望?我的愿望就是博士和阿米娅的愿望】,这不是在说土味情话,因为真的就是这样,凯尔希与博士的意志、愿望本来就是同一种东西。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不磕凯博的人呢?不磕凯博的只是单个主体的意向,本文在这里说的是宏观的意向,这两者并不冲突。不如说,凯尔希与博士的羁绊,不能简单归因于单个主体认为哪个地方剧情好磕之类,而是所有人的宏观意向在难以发现之处已经导向了博士与凯尔希。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阿米娅和特雷西娅在这里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个人是倾向于她们是有限的,而凯尔希与博士是无限的。凯尔希复活过很多次大家都知道了,博士这个角色与玩家死死绑定在了一起,只要明日方舟不关服,博士是不可能提前退场的。而除此之外其它角色虽然都是可退场的,但凯尔希与博士会继承她们的意志继续走下去。本作中具有无限性的角色、在意志上达成同一的唯独这两人。
在这里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在博士醒过来前的博士又是怎么样的呢?在这里笔者引用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来说明。首先要区分两个时间。
第一个时间是故事里的时间,也就是明日方舟历史的时间线,上文所说的【博士苏醒前】就是在这个时间层面上加以说明的。
但本文所讨论的是第二个时间,也就是玩家加入的时间、开服的第一天开始的时间。这个游戏被创作出来还未真正被赋予存在与意义,只有当它开服,当玩家参与过来的时候,才真正意义上被赋予了意义与时间性。博士真正的苏醒是在开服第一天,泰拉大陆真正的诞生是在这第一天,在此之前,整个游戏世界都是不完整的世界,没有玩家的参与,根本不会有历史和第一种时间。是所有玩家真正点亮了泰拉大陆,给这个世界赋予了意义。在这个时间线上,博士才称得上是在场的、有意义的,原初的。
博士不是苏醒,而是诞生。博士诞生的同时,泰拉大陆才进入了【意义世界】。也就是说,博士在逻辑上是绝对原初的存在,这与凯尔希的大地意志基本构成一致。
再回到第一个问题最后提到的,世界在总体上来说真的是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吗?世界的意志真的是向好的吗?整篇论述都以此为前提,都以ML主义为前提,ML主义的方法是在过去历史的研究中得出的答案,至于未来是否一致,我们无法得知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也无法看到最后。但笔者在这里想说,我希望如此。我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但我现在愿意相信凯博,愿意和她们一起走,愿意朝着更好的方向走,愿意反压迫与支持解放。
感谢您能阅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