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等的拥有爱与尊严
命运实在是一件不可捉摸的事情。在命运面前,其实盲人和健全人一样都是迷信的,多多少少有一点迷信。他们相信命,因为命是看不见的,盲人也看不见,所以盲人比健全人更了解什么是命。对于盲人来讲,看得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存在。

由娄烨执导的电影推拿于2014年上映,电影以小马为主人公,将主要情节聚焦于盲人这一边缘群体,围绕着发生沙宗琪推拿中心的一个个矛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盲人世界的情感,尊严与命运之争.
由健全走向残疾,被命运捉弄的小马

影片以九岁的小马失去双眼开始,以再一次失明的的小马为结局,上天仿佛向小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但又给了小马巨大的恩赐,那就是爱情。小马并不是先天的盲人,九岁时的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双眼,多年求医未果让他失去了生的希望,于是十三岁的小马选择了自杀,自杀失败后小马被送到了盲校学习推拿,在沙宗琪推拿中心小马迷恋上了小孔的气息,后由同事介绍认识了洗头妹小蛮,在一次意外中恢复了视力,并与小蛮私奔
后天的盲人没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槃之后,他直接抵达了沧桑。他稚气未脱的表情全是炎凉的内容,那是活着的全部隐秘。他透彻,怀揣着没有来路的世故。他的肉体上没有瞳孔,因为他的肉体本身就是一直漆黑的瞳孔——装满了所有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这瞳孔时而虎视眈眈,时而又温和缠绵。它懂得隔岸观火、将信将疑和若即若离。离地三尺有神灵。
根据小说中带有一部分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小马将青春的悸动与对母爱的渴望糅合倾注于小孔身上,他在盲人群体中是沉默的,他不甘于成为一个盲人,在小说中小马将时间具象化,每分每秒在他心中是不同大小的方块,是时钟的滴答声, 是圆形,是断裂的直线,是他回忆健全人世界的桥梁,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它不快,不慢。他是固定的,等距的,恒久的,耐心的,永无止境的。小说作者在此使用了魔幻的笔触描绘了小马对爱情,健全的渴望

小蛮的到来弥补了小马爱情的空缺 善良的小蛮给予了小马爱和性,眼睛。小马从小蛮身上获得了尊重与爱情 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无法复明的沙复明
沙复明算是盲人世界中的佼佼者,他经济自由,博学多才,文艺浪漫。早年的沙复明凭借简陋的英语口语在上海赚了大钱,但同时也患上了胃病,只能靠止痛药物减轻自己的痛苦,对沙复明而言主流社会就是他的信仰,
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决心与毅力去浪费时光。
他希望通过相亲找到自己的眼睛,他渴望健全人的爱情,但在相亲中他受到鄙夷,只能独自吟诗掩饰尴尬与自卑。

命运的转折便是“美”,什么是美 ?盲人群体对剧组夸赞都红美时感到无比自豪,沙复明痴迷上了美,他用手摩挲都红的脸,描摹她的额头,双眉,鼻梁,嘴唇,可是他看不见美,他不懂这妖言惑众的、骗局一般的美,于是他下定决心留住美,留住都红。慢慢地爱情便生根发芽了, 成为了参天大树深植于他的内心。在都红因意外断指后,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强的愿望让她无法接受同事的捐助,更无法承受沙复明愈发强烈的爱意,她选择出逃,爱情终是以失败结尾。在经受了巨大的刺激后,沙复明的胃病给这个不幸的人来了致命一击,小说中关于此处的描写十分值得引人深思,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病史’,在这一方面盲人与健全人一样,所有人内心都深藏着自己的秘密,包裹着浓厚的自尊,盲人的世界里始终闪烁着健全人浩瀚的目光。这目光锐利,坚硬,无所不在,诡异而又妖魅。

我们是一个人---王大夫和小孔
恋人之间的语言不是语言,是语气。语气不是别的,是弦外之音。
王大夫和小孔面临的是每一对未婚夫妇都要面对的问题,他们更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盲人同样拥有性,爱,勇气。

狭窄,毫无隐私的宿舍让这对恋人的欲望无处发泄,王大夫选择忍耐,小孔便将她的娇与蛮在无意间喷洒于小马身上,王大夫对一切都心知肚明,他感到愤怒、失望,为了立足他选择忍耐小马旳觊觎,因为爱情他原谅小孔。为了和小孔顺利结婚,他选择用“规矩”来替弟弟还规矩人的钱。他保住了他的自尊、坚定地守护他的爱情。

与他形成明显对照的便是书中描写的健全人,市侩偏心的母亲,自私自利吸血的弟弟,说话好听的“规矩人”,在王大夫自残还债后他的弟弟竟说: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瞎子,瞎子多能挣钱啊。
小说中健全人对盲人的理解
跟在医生后面的器械护士目睹了这个动人的场面,她被这一群盲人真切地感动了。她的身边站着的是高唯。一回头,器械护士的目光就和高唯的目光对上了。高唯的眼睛有特点了,小小的,和所有的盲人都不太一样。护士对着高唯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终于有点不放心。她伸出手,放出自己的食指,在高唯的眼前左右摇晃。高唯一直凝视着护士,不知道她要做什么,就把脑袋侧过去,同样伸出手,捏住了护士的手指头,挪开了。高唯对着护士眨巴了一下眼睛,又眨巴了一下眼睛。
护士突然就明白过来了,她看到了一样东西。是目光。是最普通、最广泛、最日常的目光。一明白过来护士的身体就是一怔。她的魂被慑了一下,被什么东西洞穿了,差一点就出了窍。
小说的结尾赤裸裸揭开了健全人与盲人的那层障碍,它很薄,仿佛一戳就破;又很厚,无法冲破。健全人以一种俯视、同情的姿态对待盲人,盲人需要平视,理解与尊重,健全人身陷于此却毫不自知,人心难以互通。
电影推拿的视听艺术
【视】
在小说推拿作者采用全知视角,清晰的向我们展现了盲人视角中的世界和情感,电影作为视听的艺术,采用了极具创新精神和文艺气息的摄影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提到摄影艺术,就无法避过娄烨导演坚持的手持镜头,摇晃、模糊、昏暗、鲜血喷溅,镜头所及、目光所至。镜头的摇晃,画面的模糊也昭示着盲人命运的漂泊不定,他们是城市的漫游者,心灵难以找到栖息地。
电影中小马车祸自杀和恢复视力两幕完美展示了视听的艺术。
影片开头的客观声音几乎被抽空,只有一个画外音旁白讲述着小马儿时的经历,“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小马的眼睛和他的妈妈,小马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能听见声音”,伴随着旁白,画面中出现的是一个男人抱着昏迷的男孩在绝望地喊叫,而男人背后便是交通警察,晃动的焦点产生的模糊的视觉效果突出了环境的混乱感,同时也能让观者进入到失明后小马的感官世界里——一切都是混沌的。接着镜头通过对小马面部的近景与特写的拍摄,将场景转换到几年后的医院里,小马坐在房间里玩弄时钟,而另一个房间则是小马父亲与医生之间在纠缠,小马此时知道自己彻底地盲了。随后,画面通过一个客观的长镜头记录小马走向走廊,直到看到一位在吃饭的老奶奶,画面再次变为小马的主观的盲人视角,医院内部的背景变成了一片漆黑,只有老奶奶这一个主体是被光照亮的,因此在这一段中整个画面的视野范围极其狭窄且模糊,色彩也十分单调。于是在这段没有被压缩的时间里,观者能够通过画面视角的巧妙转换与镜头运动的设计,下意识地认为自己进入到了盲人的世界中,获得了“盲视觉”。引自黄灿.从讲述听觉到展示听觉——推拿改编中的听觉叙事[J].视听影视剧研究,2021.11:030

【听】
在影片后半部分,小马从洗头房里为了小蛮跟其他男人大打出手后,惊奇地发现自己复明了,他穿过嘈杂的人群,在黑夜里重新用双眼发现这座城市,摆脱了盲人世界的小马兴奋地跑了起来。他回到推拿中心,这个曾经只能靠他的听觉来感知的空间,现如今终于能够被他“看见”了。小马视觉的恢复使他不再需要用耳朵去过度关注这个世界,因此,在这一段里,除了背景音乐,其他的环境音全都被虚化处理,汽车鸣笛声、人群的喧嚷声、推拿中心的谈话声,这些平时能够轻易注意到的声音,在小马恢复视觉的世界里都变得不值一提,真实反映出了视觉与听觉之间相互影响牵制的关系。小马复明的片段无论是在情节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而这也恰恰符合了一个盲人忽然变得能够看清世界后感到不真实的心理活动。引自黄灿.从讲述听觉到展示听觉——推拿改编中的听觉叙事[J].视听影视剧研究,2021.11:030
总结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在努力客观的展示盲人的世界和特性,打破人们固有的印象,从微小处显真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示狭小人生的波澜壮阔,他们乐观,自尊,自强,自爱。在黑暗的世界中,作家寻找这个群体内心的光亮,寻找他们命运的支点,更寻找他们面对日常的勇气和耐力。毕飞宇说:“我跟我的盲人朋友交往的时候,没觉得他们苦兮兮的,所以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呈现他们的乐观、快乐、自食其力。”也许因为身体的障碍,他们的爱和生活反而显得更为卖力,更为执著。
参考文献:
[1]毕飞宇.推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48.
[2]黄灿.从讲述听觉到展示听觉——推拿改编中的听觉叙事[J].视听影视剧研究,2021.11:030
[3]爱与尊严:谈毕飞宇小说《推拿》
[4]浅析毕飞宇创作《推拿》的文学创作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