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睡其实真挺舒服的

想要改变的朋友可以看过来,先说成因:白天缺乏意义的虚度就会在晚上无主观意愿地熬夜以期填补白日缺失的意义感,比如从事被异化的劳动或是沉浸虚拟世界太久缺乏在真实世界的参与感,其影响就会在晚上休息时爆发出来。
想要做出点改变第一步可以试试强制关机,睡觉时最好把手机放到离你足够远的地方,远到你躺下后懒得起来拿的距离,开展人机分离的第一周你入睡会很困难,可能辗转两个小时都没法入睡,这时候可以选择用褪黑素辅助一下,度过这个艰难的一周之后,基本能够躺床上15分钟入睡。
完成这一阶段的改变后,你应该基本能做到早睡早起,这个时候的你可是比过去的自己多出了半天,此时因为有和过去自己的比较优势,这多出来的半天你不论是看电影还是打游戏都不会让自己产生虚度时间的感觉,甚至会有沾沾自喜的感觉,但是一段时间后比较优势的心理开始减弱,你就需要真正开展一些能产生意义感的行动。
劳动本来是产生意义感的重要来源,但是不被异化、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不被剥取的岗位实在是难得,所以获取意义感的行动应该就是选取比昨天的自己更积极一点的行动,运动、观光、学习......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都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精神安定,但是想要行动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所以要有一个相比起来更不排斥的“启动器”,这个“启动器”应该是存在积极意义但是花费时间不多可以在现有水平轻松、机械化的完成,我的启动器大概是收拾内务,在收拾的时候我既可以开视频、音乐陪同,又可以改善接下来开展积极行动的环境,也不会耗费过多精力,做完后就能顺着这股积极惯性去开展更不愿意的工作。
完成改变之后其实还需要固化一些积极行动来作为锚点,如果生活状态再次滑落这些锚点能帮助你更轻松地恢复积极状态。比如我固定化的一些行动有记账(每笔财务数据都要纪录)、每天两次刷牙(晚上刷完绝对不再吃东西)、每天两升水、晚饭后散步3公里、手机不带上床...... 被动熬夜是整个生活状态出现问题而表现出来的状况,在对自己做出一系列积极化改造后,晚上能够心安理得躺在床上,被动熬夜才会随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