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中的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一、以点盖面
以点盖面,也就是从一点总结全体,用片面的观点来看待整个问题。这里用大盗龙科来举例。有一种民间说法认为,大盗龙科主要用前肢捕猎是错的,应该主要用嘴巴。
证方给出的证据一:许多恐龙的爪子都有切削刃,例如重爪龙、异特龙、镰刀龙、霸王龙,所以大盗龙的爪子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先不管其中的解剖学错误,比如镰刀龙的爪子明显就没有切削刃。我们就假设这些动物的爪子比大盗龙科还锋利,只从逻辑上分析。
这里用指爪锋利程度、指爪的弯曲程度、指爪相对大小、指爪活动性和前肢活动性来评判前肢是否适合捕食。
证据一只讨论了指爪锋利程度,而在指爪的相对大小、指爪活动性和前肢活动性上,大盗龙比重爪龙、异特龙、霸王龙都要优秀。而从指爪活动性和指爪的弯曲程度上看,大盗龙又比镰刀龙优秀。所以说这些动物的爪子和大盗龙一样厉害是不成立的。

不光如此,主要用嘴巴还是前肢干架,是一个相对问题。比如黑猩猩,给它换上霸王龙的脑袋,它的主力武器立马就变成嘴巴。所以我们还应该同时对比头部,也就是说要找一个【前肢强于大盗龙】且【头部弱于大盗龙】且【主要用嘴巴捕食大型陆生动物】的动物才能形成证明。
证据二: 大盗龙科出土有侧扁且带锯齿的牙齿,和鲨齿龙科一样厉害。
这里用牙齿形态和头部形态两个维度来评判。
我们先假设这个说法是对的,大盗龙科的牙齿和鲨齿龙科一样厉害。接下来惊悚的时刻到了,看看大盗龙科的脑袋。这两位中有一位是大盗龙属,有一位是帝龙,就是身长一米五的那个小不点,大家猜猜看哪个脑袋是大盗龙的?

答案是上面这位更细的。
哇靠,大盗龙科不是有捕食蜥脚类的证据吗?它们就是用这么细的嘴巴戳死蜥脚类的?你行不行啊细狗?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只大盗龙还是个未成年,不过它成年后脑袋也不会多粗壮,因为其它大型肉食恐龙的孩子也没见过这么细的脑袋,比帝龙这种战五渣还细。刚好帝龙计算过咬合力,不能说很低吧,只是比不过吃植物的莱索托龙而已。此外,南方猎龙也发现过脆弱的下颌,大盗龙科的脑袋虽然化石稀少,但细长的形态是目前唯一的答案,并没有实力与鲨齿龙科相提并论。所以说,大盗龙科的嘴巴和鲨齿龙科一样强是站不住脚的。
显而易见,证据二也是只考虑了牙齿这一个点,没有考虑到整个脑袋这个面,更没有结合手臂从整体上进行思考。
提出观点的人应该是这么想的,手也说了,牙也说了,所以等于全说了。可是,这用来对比的都不是一种动物啊!好比小明数学考了99分,语文考了1分,我们说他是全班最偏科的。可是有人提出小红数学考了100分,小刚语文考了0分,所以小明不是最偏科的。
还有一种证明是用老虎来碰瓷的,说,老虎的前肢比大盗龙相对粗壮多了,老虎都还是主要用嘴巴捕食,所以大盗龙也是。这个错误就太明显了,大家可以自己挑。
民间的解剖学分析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动物去类比,而且每次只挑一个点,做不到全面分析。为什么长鲸吟用牙齿分析喜马拉雅鱼龙是正确的,因为喜马拉雅鱼龙就只有牙齿能对比呀。可其它动物能对比多个地方,为什么要忽视掉呢?
之所以造成以点盖面,是因为普通爱好者知识欠缺,特别是艰深的解剖学知识,并没有能力去全面思考问题,包括我。

逻辑错误二、忽视化石困境
化石是很难形成的,给的信息往往残缺不全,这是古生物研究面临的最大困境。
有种说法认为,大盗龙科保留的前肢很少,所以大盗龙科主要用前肢捕食是错误的。
然而,那些破碎的暴龙科化石,比如诸城暴龙,无一不是被推测主要用嘴巴捕食,为什么呢?因为近亲如此嘛。这是古生物学常见的行为,残缺的化石优先参考近亲。当问起一个碎片物种长什么样子,就算是严谨的科学家也会套用它所属族群的其它成员。

公正的说法是,大盗龙科展现出来的证据,全是支持主要用前肢狩猎的。保存有完好前肢的大盗龙科,也就是大盗龙属和南方猎龙,都是主要用前肢捕食,而嘴巴很弱小。而这两位并不构成单系群,大盗龙与许多南美的大盗龙科亲缘关系更近,也就是说这支恐龙的祖先主要用前肢捕食。并且从进化的方向来看,大盗龙的前肢比南方猎龙更特化,它的拇指爪甚至比小臂的尺骨还长,之后的大盗龙科也没遭遇什么变故,如果突然转变方向,放弃特化的前肢改用脆弱的嘴巴,完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这些大盗龙科主用前肢的概率更大。

还有种说法认为,大盗龙科只发现了几个捕食蜥脚类的证据,所以不能证明蜥脚类是主食。嗯……几个很少吗?真当恐龙化石是路边的石头?实际上,在论文里我还没见过其它动物被大盗龙科捕食的证据,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反正有也不会多,因为有论文统计过了,在温顿组中,孤立的兽脚类牙齿与脱节的蜥脚类残骸反复同时出现,这表明蜥脚类在大盗龙科的食物中占比相当大。注意,论文说的是整个大盗龙科。这其实并不奇怪,古生物研究经常这么“推而广之”,因为化石证据是很难得的,你不能要求一个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提供足够的证据,没证据当然就得看亲戚。

目前,学界公认大盗龙科是澳大利亚白垩纪中期陆地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型捕食者。如果它们不吃蜥脚类那谁来吃呢?难道要像没有狼群的草原一样放任羊羔毁灭世界吗?恐龙时代可不是非洲草原,只有一丁点儿大象。蜥脚类恐龙在澳大利亚的数量占比是非常高的,例如南方猎龙所在的温顿组,鸟臀类恐龙加上脚印也不如蜥脚类的骨骼个体多,更别提蜥脚类的质量占比更大了。

从进化的角度看,大盗龙科进入南美后个头越来越大,同时缺乏小体型的成员,这也不是主食小动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大盗龙属有发现三个个体组成的小分队,研究人员直接表示,这些食肉动物会像非洲的鬣狗和狮子一样攻击巨酋龙这样的猎物。总的来说,根据目前的化石证据,大盗龙科主食蜥脚类概率更大,而主食小动物需要解释更多的疑点。

当然,最严谨的说法是,任何物种都是独特的,不能用近亲来推测,但这种行为无异于是砸了古生物界的场子。因为大部分古生物家族都有许多破碎的化石,算上未命名标本,破碎的个体绝对是占大多数,按照上面所谓严谨的逻辑,这些家族的特征都是不能说的,包括暴龙科也不能说是小短手,因为诸城暴龙就没出土手部化石嘛,万一它长了个麒麟臂呢?
逻辑错误三,集合问题
其实反对大盗龙科主要用前肢捕食的人是出于一个最简单的逻辑错误。
由于南方猎龙有捕食蜥脚类的证据,它的正模旁有蜥脚类的遗骸。一些人难以接受它用前肢攻击蜥脚类的画面,于是认为它主要用嘴巴捕食蜥脚类。并且该观点与某篇论文的“南方猎龙主要用前肢捕猎”并不矛盾,因为论文里没说南方猎龙是用前肢捕杀蜥脚类。

请看上图,A与B相互矛盾,而D是B的子集,所以D与A也是矛盾的,也就是说南方猎龙主要用嘴巴捕食蜥脚类与论文观点A是矛盾的。
与论文观点A以及化石证据E不矛盾的应该是它们的交集C:南方猎龙捕食蜥脚类主要用前肢。
这好像是初中数学的内容......
最后说一下大盗龙科主要用嘴巴捕食的资料来源:
《NEW INFORMATION ON MEGARAPTOR NAMUNHUAIQUII(THEROPODA: TETANURAE), PATAGONIA:CONSIDERATIONS ON PALEOECOLOGICAL ASPECTS》
论文是2006的,由于当时没发现大盗龙科的脑袋,研究者认为大盗龙属的脑袋和马普龙一样,所以认为它主要用脑袋捕食,前肢辅助。原文如下:

